戰略性新興產業之生物產業:造化生機無限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年10月18日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規劃到2020年生物產業將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發改委隨后在對有關決定解讀時指出,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將是從根本上影響21世紀人類發展的重大領域,將對改變消耗自然資源的傳統發展模式、構建綠色可再生產業體系、促進人類健康產生革命性影響。我國在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領域具有堅實的基礎,具有發展的巨大市場空間,生物產業未來發展要以鞏固基礎研究、加速推進產業化、有序促進大規模應用為主線,大力利用生物技術開發重大疾病防治新藥,加快發展新型生物醫學工程產品,強化重要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畜禽和水產品等為主要對象的生物育種產業發展,促進綠色農用生物產品和海洋生物技術產品的發展。推進生物制造技術和產品對傳統化工工藝路線的技術替代和對化石資源的原料替代。生物產業包括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環保等,我們主要關注生物醫藥和生物農業。生物醫藥產業鏈中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領域主要包括疫苗與診斷制劑、創新藥物、現代中藥和生物醫學工程。而生物農業中國家重點支持的領域包括生物良種、林業新品種、綠色農用生物產品和海洋生物資源開發。
一、政策扶持打開生物產業發展空間生物產業的扶持政策
2006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將生物技術列為我國優先發展的前沿技術之一。2006年到2009年,我國生物產業產值保持了年均25%左右的快速發展。
《高技術產業化“十一五”規劃》指出,以將生物產業培育成為高技術領域的支柱產業和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為宗旨,大力發展基因工程藥物、化學合成新藥、新型疫苗與診斷試劑、現代中藥、生物醫學工程產品產業化,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醫藥大品種。
2007年公布的《生物產業“十一五”規劃》是我國第一次將生物產業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產業進行整體規劃部署,其提出的發展目標是:2010年生物產業增加值達到5000億元以上,約占當年GDP的2%。2020年全國生物產業增加值突破2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4%以上,成為高技術領域的支柱產業和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
根據技術成熟程度,《規劃》確定的產業發展重點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目前已經形成較大產業規模的行業,如生物醫藥、生物農業,這類行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是進一步加強自主創新能力,構建比較完善的產業鏈條,加快做大做強;另一類是目前技術還沒有完全成熟,形成產業還需要一定時間的產品或行業,如生物制造、生物柴油、生物環保,這類行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加快實現產業化步伐,形成產業規模。
2009年6月發布的《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提出,必須抓住生物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機遇,將生物產業培育成為我國高技術領域的支柱產業。以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和生物環保產業為重點,大力發展現代生物產業。
生物產業的政策預期
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制定的《生物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近期將上報至國務院。在“十二五”規劃中,將進一步推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技術產業化,促進生物產業集群化和國際化。各地已積極開始培育生物醫藥產業的部署,如江蘇、上海、北京、四川等地政府都將生物醫藥納入到正在實施的新興產業振興計劃中。
今后我國生物科技與產業發展的八個重點包括:(1)加強生命科學前沿技術研究;(2)加速推進農業生物技術,培育轉基因動植物新品種,特別是培育抗旱抗鹽堿的植物新品種,大幅度提高農作物的材質、質量品質,開發生物肥料、生物農藥、可降解地膜、新型食品與飼料添加劑等新產品。(3)大力發展生物醫藥技術,重點支持疾病預防、疾病診斷、新藥研制、基因治療、試管移植等技術,為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有力支撐。(4)大力發展工業生物技術,發展現代發酵、生物催化等新技術,促進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推進綠色制造業發展。(5)加速發展生物質能,緩解能源短缺的壓力。(6)加速環境生物技術研究與應用,不斷改善生態環境。(7)加強生物資源深度開發,培育一批新的生物產業。(8)加強生物安全研究,確保國家生物安全。
我國生物產業將實行“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技術積累階段,到2010年左右,形成5000—8000億元規模的生物技術產業;第二步,產業崛起階段,到2015年左右,生物產業總產值力爭達到1.5萬億元,其中現代生物產業產值達到8千億元;第三步,持續發展階段,到2020年左右,生物產業總產值達到2.5—3萬億元,形成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二、生物醫藥產業解析
生物醫藥未來扶持的重點領域
1.“十二五”仍將圍繞公共衛生和重大疾病領域
《生物產業“十一五”規劃》提出根據防治重大疾病和傳染病需要,重點發展新型疫苗、診斷試劑、創新藥物和新型醫療器械。2009年中央財政預算安排328億元,2010年安排300億元左右,重點推進包括重大新藥創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在內的11個科技重大專項措施。我們估計“十二五”規劃仍將主要圍繞公共衛生、重大疾病等領域展開,重點支持疾病預防、疾病診斷、新藥研制、基因治療、試管移植等技術。
2.新醫改:未來10年是整個醫藥行業黃金發展期
2009年4月公布的《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提出2009-2011年著力抓好五項重點改革,包括醫療保障體系、醫療服務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公立醫院改革。在新醫改方案出臺后,相繼出臺了許多配套文件,并將在三年內(2009-2011)投入8500億元。
新醫改對行業影響深遠:擴大醫療市場蛋糕、激活醫療消費,對醫療產業鏈重構,有利于已確立細分領域龍頭地位的上市公司強者恒強。09-11年是產業鏈基礎投入和結構性改善期;2012-2020年醫療藥品的消費拉動將真正顯現。因此,我們認為未來十年將是整個醫藥行業黃金發展期。
3.國家百億資金扶持重大新藥創制
生物醫藥“十二五規劃”確定了生物醫藥發展的重點,包括基因藥物、蛋白藥物、單克隆抗體藥物、治療性疫苗、小分子化學藥物等,同時國家將拿出100多億元來支持重大新藥創制。國家將從100多個新藥中遴選出10多個,作為重大新藥創制重點支持對象,這些原創新藥可能成為打入歐美市場的先鋒。在這些品種中,生物藥和化學藥居多,其中疫苗、單克隆抗體、蛋白質藥物、抗癌藥物等均有。
4.全球醫藥產業轉移——中國醫藥產業升級的戰略性機遇
中國化學制藥企業有望乘產業轉移之風,為制劑獨立出口做準備,以期分享充滿機遇的全球仿制藥市場“大蛋糕”。合作是目前我國制藥企業實現制劑出口的最優策略,無論是通過合作模式(制劑OEM、制劑轉移生產、合作開發)以間接出口制劑還是通過合作來解決制劑獨立出口方面的銷售渠道問題。
生物醫藥各領域前景
新醫改將形成四位一體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四大體系建設使醫藥企業先后受益:(1)疫苗企業直接受益于國家對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率先投入。(2)醫療器械受益于先期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建設。(3) 當醫療資源下沉、醫保低覆蓋后,品牌普藥企業顯著受益。(4)當醫藥工業競爭秩序理順后,醫藥商業企業加速整合與發展。(5)科技創新型企業(細分領域龍頭)全程受益。
“十二五”期間我國仍將主要圍繞公共衛生、重大疾病等領域展開,并通過百億資金扶持重大新藥創制。因此,我們認為疫苗和血制品、診斷試劑、創新型企業、現代中藥、生物醫學工程等領域上市公司將受益。在全球醫藥產業轉移過程中,中國醫藥產業升級的戰略性機遇顯現。中國已是全球最大原料藥生產國和出口國,全球原料藥向發展中國家的產業轉移過程已基本完成。未來10年,由于藥品專利紛紛到期、新藥研發更趨困難、發達國家迫于醫療費用壓力而鼓勵使用仿制藥,這促使新一輪全球制劑的產業轉移趨勢形成,中國有望在承接產業轉移的基礎上,實現產業升級向歐美市場出口制劑,相關上市公司前景看好。
三、生物農業解析
生物農業未來扶持的重點
1.生物育種:良種補貼增加、轉基因新品種產業化、企業并購和產業整合
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國家將對農民增加良種補貼,擴大馬鈴薯補貼范圍,啟動青稞良種補貼,實施花生良種補貼試點;抓緊開發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種,在科學評估、依法管理基礎上,推進轉基因新品種產業化。鼓勵企業并購和產業整合。
我們認為“良種補貼進一步增加”和“鼓勵企業并購和產業整合”的政策方向將普惠整個種子行業,提升行業集中度,進而改善優勢龍頭企業的整體盈利能力。
根據ISAAA的報告,2009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達到1.34億公頃,占到全球農作物總種植面積的9%,1996-209年期間增長了80倍,并預測2015年種植面積將達到2億公頃。全球生物種子市場的價值高達105億美元,其中轉基因玉米、轉基因大豆和轉基因棉花種子市場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長。
2006年我國將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8年7月國務院批準啟動了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并將在2008至2020年間累計投入資金約200億元。2009年6月國務院發布《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將農作物生物育種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10年一號文件中“轉基因新品種產業化運作”則是近7年一號文件中首次正式提出的亮點。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我國目前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轉基因作物育種研發和管理體系,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具有轉基因作物獨立研發、安全評價與安全管理能力的國家之一。我們認為一號文件中轉基因新品種產業化的提出是國內轉基因種子被大規模商業化推廣運作的前奏,未來市場前景廣闊。
2.動物疫苗:我國加強動物疫情的防治工作,市場集中度大
2008年我國動物疫苗市場規模約為54億元,2009年達到62億元,近4年增長率10%。目前我國每年豬肉屠宰量超過6億、牛5千萬、羊3億、家禽100億,還有奶牛1千萬。我們預計隨著我國畜牧養殖業的發展,我國動物疫苗市場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
另一方面,目前政府加強動物疫情的防治工作,不斷擴大國家強制免疫范圍。2007年我國發布《全國動物防疫體系建設規劃》,提出國家規劃總投資88.35億元,其中中央投資56.6億元,健全動物防疫體系,力爭到2015年對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在內的重大動物疫病實現全方位控制、區域性消滅。2010年1月公布的《2010年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和《關于做好2009年重大動物疫病免疫工作的通知》擴大了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的范圍。考慮到2009年我國強制免疫動物疫苗占整個動物疫苗市場86%以上,我們認為隨著國家強制免疫范圍的進一步擴大,我國動物疫苗行業前景廣闊。
生物農業各領域前景
種子行業在國家良種政策的扶持下已經出現了明顯拐點,種子企業最先受益,我們預計未來2-3年內行業的盈利能力和企業的集中度都會發生較大的變化。
在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方面,我們認為其受益時間較為靠后。以剛剛獲得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的轉基因水稻品種為例,該品種經過了歷時11年的嚴格評審過程,而商業化生產還要進行嚴格的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達到標準才可獲得品種審定證書;之后,相關種子企業還要通過嚴格審核才可獲得轉基因作物種子生產許可證和經營許可證,方可進行種子生產經營。
動物疫苗行業在過去5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長,ROE也較為穩定。在中國畜牧養殖規模化進程快速推進中,規范化的養殖企業市場占比越大,規范、科技養殖占比越高,對各類動物保健品的需求就越大。此外,隨著國家強制免疫范圍的進一步擴大,我國動物疫苗行業前景廣闊,相關上市公司面臨重大發展機遇。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