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個股

ST中源子公司高管職務侵占案迷局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09年10月14日,浙江省省長呂祖善一行視察協和華東干細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李德福陪同考察。該公司是協和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9月1日,天津協和干細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前董事長何平等4名高管涉嫌職務侵占一案,突然宣布改期開庭。

何平家屬對檢方的起訴理由,一直心存質疑,并找到4名法學專家,對被告是否構成職務侵占罪,進行論證。論證結果是,不構成職務侵占罪。

本報記者調查發現,4高管被訴幕后,還隱現當年“資本玩家”李德福的身影,并且何平與李德福之間或還存有各種錯綜復雜的利益糾葛。


9月2日,原是何平等4人職務侵占案的開庭日。就在此前一天,天津南開法院突然宣布,此案延期開庭。

該案經歷一波三折,此前已有兩次延長審查期限,理由均是“事實不清、證據不足”,被檢察院退回補充偵查。

何平原是天津協和干細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簡稱協和公司)的董事長。他的另一身份更受矚目。他是中源協和干細胞生物工程股份公司(簡稱ST中源)的前董事長。

ST中源的前身是ST望春花。

這家上市公司曾在投資者面前上演過諸多“好戲”:股東內斗,被資本玩家“抽血”。評論員葉檀曾在博客感嘆,“望春花是中國資本市場一個悲哀的縮影”。

而這次高管何平被訴,就如同是ST望春花“連臺好戲”的一個延續,它喻示這家上市公司內部,或許正進行著一場新的利益博弈。

87萬獎金風波

何平制定績效考核未經董事會批準領取月度獎,以職務侵占被抓;其妻子為丈夫“喊冤”

何平被警方帶走,是發生在2009年10月29日。當天,他正帶著父母在北京游玩。此時距離他辭去ST中源董事長一職已有4個月。并且,何平在隨后的2009年8月,辭去了協和公司董事長職務。

協和公司是ST中源的控股公司。ST中源擁有協和公司的57%股權。

公安起訴意見書顯示,2009年10月,ST中源向天津經偵總隊舉報,在協和公司任職期間,何平、葉新、高鵬德、柴新宇等4名高管利用職務便利,私自在公司內部向行政管理層人員發放月績效獎金。

南開區檢察院起訴書中稱,何平涉嫌侵占公司資金87萬余元,公司董事會秘書高鵬德、公司財務總監葉新、公司副總裁柴新宇人均侵占62萬余元。

據知情人介紹,公司2004年就有一個《績效管理辦法》,其中規定,對管理層不發放月度績效獎金。而何平于2008年,重新制定“績效考核管理辦法”,在原有的收入結構中,增設了月度績效獎。

何平被指侵占公司的87萬余元,就是從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期間,所領取的月度績效獎。

ST中源的董事會秘書夏亮說,《公司法》規定,高管薪酬由董事會來定。而何平在公司董事會還未批準的情況下,便開始執行新的績效考核辦法。

何平妻子介紹說,丈夫2008年重新制定績效考核辦法,有這樣的背景。

當時,上海血站出現污染事件,國家不允許異地取血,為不影響公司干細胞業務,何平重新制定考核辦法,刺激員工,全員營銷。

何妻說,協和公司2004年的績效考核從未嚴格執行過。

比如2007年,公司凈利潤約3139萬元,按規定減去上一年的基數600萬元后,提取剩余部分的20%,作為管理層的獎金。但實際上,當年只提取了約14%,即338萬元,作為管理層獎金。

338萬元的65%,即219.7萬元,為公司高管獎金。219.7萬元中的50%,為何平的獎金。由于何平當年只工作半年,得到54.5萬元。

當年,協和公司號召高管減薪,多留一些錢用于投資。于是何平2007年的年終獎實際為35萬元。

2008年,協和公司凈利潤7000多萬元,按上述績效管理辦法,何平應可獲得獎金400多萬元。

何妻說,何2008年的總收入約為120萬元。雖然那年何平重新制定了績效管理辦法,也確實多出了月度績效的收入,但所得遠低于協和公司2004年績效辦法所規定的薪酬。

舉報背后的神秘人警方稱是ST中源舉報何平,而該公司控制人韓月娥則在李德福公司內任稽查總監何平等人被抓后,何妻聯系其他幾名高管家屬,一同寫材料,申訴心中的不平。雖然天津警方稱,舉報人為ST中源,但他們一致認為,真正操控此次舉報的幕后人是李德福,即天津市永泰紅磡集團的董事長。何妻說,其實ST中源的實際控制人是李德福。何平曾與他一起工作過。公司公告顯示,ST中源的最大股東為天津德源發展有限公司(簡稱德源公司),持有ST中源20.04%的股份。德源公司是一家以房地產開發、中介服務為主營業務的公司,成立于2006年11月。該公司98.68%的股份由北方國際信托持有。而公開資料表明,北方國際信托又是受天津紅磡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簡稱紅磡投資)的委托,才持有德源股份。工商資料顯示,一個名叫韓月娥的人為紅磡投資公司的大股東,持有公司71%的股權。剩余29%股權由永泰紅磡控股集團公司持有,李德福擁有該公司99.5%股份。在調查中,記者還是發現了韓月娥與李德福存在密切關系。首先是知情人說,韓月娥為李德福的表妹,但對此記者無法求證真偽。其次有資料顯示,韓月娥目前擔任永泰紅磡集團的稽查總監。9月14日,記者去永泰紅磡集團的稽查總監辦公室,尋找韓月娥。辦公室工作人員稱,“韓總緊急出差,現已出國”。有說法稱,韓月娥只是一個表面的控制人,背后是李德福利用各種關聯關系控制著紅磡、控制著德源、控制著ST中源。公開報道稱,德源的一些高管也是李德福的人。比如德源投資的副總經理崔晶雪,曾是永泰紅磡集團的投資總監;德源的人力資源部總監孫巖,曾是永泰紅磡集團的人力行政總監。在一份2008年簽署的望春花(ST中源的前身)第一、二大股東就公司發展合作事項的文件里,德源投資代表的簽名是李德福。記者曾多次聯系李德福,他每以開會為由掛斷電話。ST中源總裁殷衛國表示,李德福現在與公司沒有關系,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就是韓月娥,“我們公告多少次了,監管部門也做過認定。”望春花險被二次“抽血”?何平與李德福原是好友;何妻稱,2008年李欲再次挪用望春花資金被何拒絕李德福,1958年11月生于天津市,畢業于南開大學,主修歷史,1988年曾任天津市委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1993年下海,任天津開發區永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平是李德福的校友,1985年獲南開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學位,1997年起同李一起工作,是永泰公司的創業元老。何平曾先后擔任永泰紅磡集團的董事長助理、副總裁。他為公司出謀劃策,比如樓盤取名、注入什么樣的文化概念等,“李德福曾說,哪都可以沒有何平,但他那不行。”何妻說,在何平任ST中源與協和公司董事長時,與李德福的公司理念開始出現分歧。在隨后的2008年,房地產不景氣,地產商資金鏈緊張。知情人回憶當時有媒體報道,李德福公司一些樓盤降價銷售,10000元/平米的賣5000元。他以此來收回一部分資金。據何妻介紹,李德福在2008年與2009年一再要求動用協和公司賬上資金。何平沒有同意。記者未能向李德福求證到此事。而公開資料顯示,歷史上,李德福確實曾挪用過上市公司ST望春花(ST中源前身)與協和公司的資金。那是發生在2001年。李德福先是成立“華銀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隨后利用華銀投資以1億元代價入主望春花,獲得望春花29.17%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2001年,李德福控股的永泰房地產公司及其關聯公司,從協和公司借款8500萬元。這些錢是協和的銀行貸款———其中工商銀行3500萬元,中信銀行5000萬元。理由是協和公司的“干細胞基地建設一期工程推遲開工,為避免公司賬面資金出現閑置,減輕銀行貸款利息負擔”。黑牛城房地產公司,于2001年從望春花、協和公司共獲得借款1.16億元人民幣。當時黑牛城公司與李德福的房地產公司共同開發項目。2002年初,望春花原總裁李培佩和協和公司原總裁韓忠朝,將李德福告上法庭。李德福被天津和上海警方聯合調查,并拘留半年。同年6月,望春花發布有關挪用資金的“致歉公告”。李德福被證監會處罰,他被責令不得擔任上市公司的任何職務。同年8月,北京首都國際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1.5億元收購華銀投資手中的望春花23%股權。這一舉措曾被媒體認為,挽救了身處獄中的李德福。李德福由此也退出了望春花。

地產商的干細胞情結李德福2001年挪用望春花資金被迫退出股權;知情人稱,李試圖再度控制該公司在媒體的報道中,是這樣描述李德福的,“從天津地產業起家的李德福一直有生物情結,據說他有個夢想:打造一個采用先進生物技術的、享有世界級聲譽的醫藥公司,為中國的生物產業發展樹立樣板。”2007年,李德福通過資本運作,又重新掌握了ST望春花的控制權。ST望春花在李德福退出后,曾進行過多次資產重組,效果均不理想。2007年1月,該公司的股權在天津二中院進行拍賣。在拍賣前的幾個月,永泰紅磡集團的審計總監韓月娥,開始一系列的資本操作。她先是注冊成立紅磡投資,隨后委托北方國際信托,對一家叫做德源投資的公司,進行現金增資1.42億元,最終使其達到1.52億資金。德源投資用這1.52億元,于2007年1月26日,成功拍下了ST望春花的6800萬股法人股,成為該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德源曾這樣解釋收購ST望春花的目的,“是因為看好ST望春花業務發展,將在未來的幾年內進一步整合ST望春花現有資源,做大做強生物醫藥產業和干細胞產業。”何妻說,2001年出現挪用資金風波后,何平也離開了永泰紅磡集團,回到大學做一名普通老師,但永泰紅磡有事還是會來找他商量。“此后李德福多次勸何平回公司,何平也就答應了。”2007年7月,何平出任ST望春花董事長和下屬協和公司的董事長兼總裁職務。“但這一次,李德福又要挪用協和資金,何平沒法答應。因為他是協和公司的法人代表,做這些事情是要負責任的。”何妻說。股權投資“惹禍”上身?知情人稱,何平用上市公司資金,投資生物公司,亦成為何與李關系破裂的一個因素何妻把何平與李德福的決裂歸結為,“何平多次當面反對李德福”,“李德福覺得何平不再聽話”。她說,李德福還讓何平瞞報協和公司2008年的盈利情況,何平也表示反對。“發展到后來,何李2人完全不溝通了。”調查中,有知情者透露,兩人決裂,原因不是那么簡單,何平利用職權,進行股權投資。作為ST中源與協和公司的董事長,何平有著500萬元以內的投資權限。在其任職期間,何平設立了天津協和濱海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簡稱協和濱海)。2009年5月,也就是在何平離職前的一兩個月,他用協和濱海的300萬元,投資設立天津濱海協和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濱海協和)。工商資料顯示,濱海協和的股權結構為,協和濱海持股35%,柴新宇、葉新、高鵬德、方健等19名自然人持股35%,南京微宇公司持股30%。知情人稱,南京微宇公司的股東都與何平關系密切,其中何平與他一親戚分別持股5%。濱海協和從事基因檢測,盈利能力很強,從其成立起至今,已盈利500萬。知情人稱,公司認為何平利用了協和公司的人才、資金和知識產權,建立了濱海協和公司;ST中源反而失去了濱海協和的控制權。濱海協和成立后,何平于2009年6月,提出辭去ST中源董事長等職務。在2009年11月,何平、柴新宇、高鵬德等人就被警方以職務侵占為由控制。據何妻與其他當事人家屬反映,與李德福有過談話,“李德福提了兩個要求,一是退還領取的獎金;二是讓他們參與勸說各方股東,完成濱海協和股權轉讓的事。還說做到這兩點,人就沒事了。”記者就此事聯系李德福,李德福拒絕接受采訪。微宇公司法定代表人告訴記者,何平與高鵬德被警方控制后,曾在同一天打電話勸說他轉股權。“讓我幫幫他們,轉了股權就沒事了。”“當時中源跟我們談過股權轉讓,我們同意,但提出,濱海協和公司已經盈利,應在股權轉讓時按股比給我們分紅。隨后,一直沒音訊。”這名法定代表人說。據工商資料顯示,2009年11月18日,19個自然人股東和微宇公司已分別在股權轉讓協議上簽字或蓋章。于是濱海協和的股權變更為,協和公司持股65%,協和濱海持股35%。也就在2009年11月18日,何平等4名協和公司高管,被正式批捕。

同案不同命?4名法學專家認為何平不構成職務侵占罪;何的代理人表示,為何有一領取獎金的公司高管未被起訴?今年8月12日,何平等4人以“涉嫌職務侵占”為由被起訴。知情人稱,如果公司認為何平屬于挪用上市公司資金,為什么起訴中不提,反而選了職務侵占作為起訴理由?記者從何平家屬那里拿到一份有關“何平涉嫌職務侵占案專家論證法律意見書”。這份意見書由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全國刑法權威專家高銘暄、趙秉志、李希慧以及國家法官學院教授周道鸞4人出具。專家論證的主要問題是:被告人何平等人自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從協和公司實際獲得月度績效工資,是否違反了協和公司的管理制度,是否非法侵犯了該公司的財產權利,是否因此構成職務侵占罪?經過論證,得出的意見:一是被告人何平在主觀上沒有利用職務便利占有協和公司財務的犯罪目的;二是被告人何平客觀上并沒有利用職務之便利,非法侵占協和公司的資金。高子程稱,檢方還有一點不可逾越的程序障礙。“5名高管共同制定《行政人員績效考核管理辦法》并領取獎金。何平等4人構成職務侵占罪,則所有參與人員都應構成犯罪。但本案中卻有另一名高管未被檢方起訴。說明檢方認為其并未構成犯罪,同理何平也不構成犯罪。”未被起訴的高管正是方健,其擔任協和公司副總裁,亦參與制定該考核計劃,并簽字,拿獎金。有被告家屬稱,方健是天津和平區政協副主席、市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會認為其無罪,不批準逮捕。為什么同案不同命?”知情人稱,“公安局曾向人大打報告,要求逮捕此人。人大答復是等4人判決結果出來后,有罪則批準逮捕,無罪則按無罪處理。”他說,“天津市人大歷史上就批準開除過兩人,還是被雙規之后。考慮到影響,暫時沒有批準逮捕方健。萬一案子判下來無罪,影響不好。”記者曾聯系方健,他拒絕接受采訪。ST中源的現任總裁殷衛國接受采訪時表示,方健的情況他也不清楚,該如何調查,只能按相關部門的司法程序來進行。記者詢問,何平與李德福究竟存在哪些利益糾葛?殷衛國反問道,打工的會跟老板有糾葛嗎?是一個等量級嗎?最后殷衛國說,他們找何平溝通了不下10次,希望把何平的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何平沒有把握機會。“如果他僅僅是這點獎金的問題,至于到這個份上嗎?”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