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因素致使2月鋼材出口環比下降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年2月中國鋼材出口249萬噸,環比減少40萬噸,主要是受亞洲消費淡季和中國農歷新年的影響。國際鋼價近期明顯上漲,將有利于國內鋼材出口重拾升勢。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0年2月份中國出口鋼材249萬噸,較1月份減少40萬噸,同比增長59.62%;2月份中國進口鋼材114萬噸,較1月份減少21萬噸,同比增長4.59%。中國1至2月累計出口鋼材538萬噸,同比增加55.1%;累計進口鋼材249萬噸,同比增加27.1%。另外,2月出口鋼坯0萬噸,2月進口鋼坯5萬噸,較1月份增加2萬噸,同比下降84%。
這已是鋼材出口量連續兩個月環比下降,這主要是因為中國正值農歷新年,工作日較09年同期減少5天,整個亞洲地區的需求也處于淡季。從同比數據看,出口依然出現較明顯的增長,表明出口環境已經告別最差的階段,并且隨著淡季的過去,出口量會有所反彈。
出口的減少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國內鋼材庫存的繼續增加,反映出依賴出口拉動鋼材消費,改善國內鋼材過剩局面的可靠性減弱,這將使得本已經脆弱的鋼市風險再次加劇。
2010年初,伴隨著海外各主要鋼材市場的平穩回升與國內市場的回落調整,國內外鋼材價差繼續被動擴大,向有利于出口的方向轉變。近日國際鋼材市場價格出現較為明顯的上漲,國內外鋼材價差進一步拉大,將有利于國內鋼材的出口,預計3月份國內鋼材出口將有望重新回到300噸以上。
隨著世界各國經濟的復蘇,鋼材需求逐漸恢復,如果國際鋼材消費需求和鋼產量一旦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那么鋼材市場的價格和中國鋼材的出口都會出現較快的上升趨勢,這將有助于緩解國內的產能過剩壓力。
然而,必須看到的是,中國鋼材出口的負面因素依然不少。一是民幣匯率升值壓力加大,尤其是歐洲和美國不斷向中方施壓,督促人民幣升值,這會削弱中國鋼材的價格競爭力;二是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勢頭不減,針對中國鋼材的反傾銷案頻發,特別是出口比例較高、出口國家較為集中的管材產品更會引起貿易摩擦,為鋼材的出口帶來不確定性。
因此,當前的鋼鐵出口應從開拓新的市場和渠道入手,比如包括韓國、中東在內的亞洲市場以及近年來開拓的部分新興市場。隨著國際市場特別是新興市場需求的整體回升,即使是現在受阻的鋼鐵產品,未來也可能得到釋放。事實上這些地區已經取代了美國、歐洲,成為目前中國鋼材的主要出口目的地。
(楊磊?撰稿)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