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息利劍終出鞘 未雨綢繆防范匯率戰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10-19 22:23
中國在三季度經濟數據公布前夕突然加息25個基點,或許表明為經濟降溫和遏制通貨膨脹的任務較促進經濟增長更為緊迫。中國十七屆五中全會最新審議通過的關于制定“十二五規劃”明確,未來五年,經濟結構調整可謂未來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這意味著中國經濟未來將更加注重質量而非單純高增長。
中國人民銀行周二(10月19日)決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5個百分點,由現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5個百分點,由現行的5.31%提高到5.56%。
這是中國央行近三年來首次加息。消息一出,美元全線飆升,澳元兌美元領跌非美,匯價自0.9880高點迅速回探0.98關口支撐,后市或繼續承壓。受此影響,歐元兌美元跌破1.39關口,英鎊則加速下行。此外,原油、黃金等商品均出現下跌,其中倫敦銅跌幅最為顯著。NYMEX原油期貨在18日電子盤觸及日低至82.78美元/桶,現貨金跌至1360.00美元/盎司的盤中低點。
紐約銀行梅隆公司外匯研究主管Simon Derrick表示,中國央行此舉旨在防止經濟過熱,但會否將導致人民幣匯率在更大范圍內波動還有待討論。他還表示,此必然導致美國與中國正達成某種協議,從中可能預見,美國正在更為漸進地采取量化寬松措施的猜測。
9月份美國失業率創下了26年來的新高,奧巴馬政府祭出了第二波經濟刺激計劃,而美聯儲也極不負責的對外宣布繼續實施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并不排除采用非常規的舉措。緊跟美國,英國也在醞釀新一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日本,也意外宣布降息;曾經連續加息的澳大利亞央行也暫停了此前同向的操作。從短期看,歐美經濟通縮的壓力遠遠大于通脹,為防止歐美經濟陷入通縮這個可怕的魔鬼的瓶子,歐美鐵心要零利率之類的寬松政策進行到底。
由于美聯儲暗示要再次啟動寬松政策,美歐游資撲向大宗商品市場和新興國家資產以規避貶值,導致新興市場國家資產價格膨脹,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實際上,從三季度開始,國際資本流入對中國流動性、物價和資產價格的影響加大。
中國目前已經進入通脹時代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就貨幣政策的基本目的而言,管理通脹預期是首要之責,在8月份CPI再次沖高至3.5%之后,最樂觀的預計,起碼在兩年時間內,中國的物價指數再次回到3.0%之內基本無望。這意味著,收縮流動性,控制通脹向惡性發展已經提升到央行首要的任務。
而且,在失業率大增和GDP增長放緩的情況下,美國將復蘇乏力的責任推到中國頭上,認為是中國通過操縱匯率,壓低人民幣估值從而獲得了不公平的貿易優勢,奧巴馬政府強烈要求人民幣進行升值。
盡管人民幣政策具有國際壓力,但貨幣戰爭的主戰場是在中國國內而非國外,如果因美元貶值向中國輸入炒作風潮,會將更多的資金卷入這場資本游戲,大膽的賭徒會增加中國金融風險。中國央行先是動用數量型工具——提高銀行準備金率,隨后又啟動價格型工具——加息,兩招都是應對匯率戰未雨綢繆的手段。只有及時控制炒作與通脹,發出貨幣緊縮的信號,穩定經濟運行,才會爭取更多的國際博弈時間和空間。
(喬木 撰稿)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