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外匯儲備穩健增長 未來仍需警惕熱錢流入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09年第四季度各月平均新增外匯儲備422億美元,專家普遍認為屬于較為合理的增長,外匯儲備增加,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人民幣升值壓力,要警惕“熱錢”流入。

據新華社1月15日報道,中國人民銀行15日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23,992億美元,同比增長23.28%。2009年全年國家外匯儲備共增加4,531億美元,同比多增353億美元。


“從數量來看,四季度的數據是符合預期的,也和中國宏觀經濟走勢相吻合。”國家行政學院咨詢部副主任陳炳才認為。

同時發布的外貿數據也與外匯儲備數據相互印證。2009年四季度各月利用外資分別為71億美元、70億美元、121億美元,其中12月份外資利用同比增加103%。專家認為,外資利用明顯增加,說明外匯儲備的增長有合理的基礎。此外,2009年12月份中國出口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8%,這些收益都會一定程度地反映在外匯儲備的增加上。

由數據可知,中國2009年四季度各月平均新增外匯儲備422億美元,專家普遍認為屬于較為合理的增長。不過各月數據差距較大,其中12月當月新增外匯儲備僅增加104億美元。中國建設銀行外匯專家趙慶明認為,12月外儲增加較少可能是受匯兌損益和外儲資金用于投資的影響。

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自2009年10月QDII(境內合格機構投資者)額度審批重啟以來,各類金融機構獲批額度超過90億美元。雖然這些資金需要在外匯交易中心進行買賣,不等同于外匯儲備額的直接減少,但最終還是會反映在外匯儲備的變化中。

從外匯占款的角度看,2009年四季度各月的數據分別為2,286億元人民幣、2,543億元人民幣、2,910億元人民幣。陳炳才認為,外匯占款是比較平均的,但反映在外匯儲備的增加上卻懸殊較大,外匯占款除轉化為儲備資產外可能還有分流,比如支持企業走出去、向一些金融機構注資、外匯儲備運營損益等。

外匯占款是銀行收購外匯儲備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一般來說,貿易順差、利用外資數量以及人民幣升值預期等因素都直接反映在外匯占款的變化當中。

趙慶明介紹,在結售匯制度下,流動性的充沛與央行被動投放外匯占款形成的貨幣有直接關系,體現在外匯儲備上就是儲備增加。

央行同期數據顯示,2009年12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為60.6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68%;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為2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35%。

從相反的方向來看,為了控制市場流動性,2010年以來央行已經實現資金凈回籠約2,400億元人民幣,截至目前,已經連續14周在公開市場上凈回籠資金。此外,2010年1月12日,央行決定上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0.5個百分點。資金回籠和銀根收緊,說明市場上流動性非常充沛。

專家認為,外匯儲備增加,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人民幣升值壓力。央行為了穩定匯率,需要吸納外匯,導致銀行體系的流動性上升,進而使信貸和投資上升,甚至出現通貨膨脹壓力的上升。為了控制通貨膨脹,央行又要回籠貨幣,通過發行央行票據和提高法定準備金率來沖銷,而央票加大投放會導致利率上升,進而縮小了與國外的利差,導致“熱錢”流入。

趙慶明指出,在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中國在流動性過剩的情況下就出現過這種情況,目前也需警惕。“12月外匯儲備增長減緩并不是表明熱錢流入減速,目前國內外經濟環境不支持這一可能。”趙慶明說。

(馬龍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