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求:當前資本市場發展需考慮五大背景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助理兼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在第六屆中國證券市場年會提出,當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需要考慮的五大背景。
據證券日報11月13日報道,11月12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的以“轉型與跨越”為主題的第六屆中國證券市場年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助理兼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在會上提出了,當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需要考慮的五大背景。
第一大背景,中國資本市場已經進入真正意義上的全流通時代,其標志就是資本全流通,這將使中國資本市場的定價功能會發生很大變化,同時中國資本市場的交易量也有很大的減價。全流通的時代將會大大提升中國資本市場的影響力,全流通時代帶來資本市場的功能將會慢慢發生轉型,將會從原來的全流通時代之前的過度追求增量融資IPO將逐步過渡到存量資源的調整也就是購并重組將會成為未來中國資本市場非常重要的功能,這也是發展資本市場的真正本意。
第二是貨幣背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將要迎來通貨寬松的時代,主要由這次金融危機引發。各國經濟都相繼不同都推出了寬松的貨幣政策,除了美聯儲把寬松的貨幣政策推向了極致,從而破壞了全球穩定的貨幣體系,但是全球通貨寬松的時代的確已經來臨,美元貶值的時代已經來臨,這個也是資本市場發展非常重要的貨幣環境。這個環境實際上預示著全球大宗商品的價格將會逐步走高,對美元的替代品價格逐步提高,包括一些稀有金屬。
第三,政策背景。通過寬松的時代,會慢慢進入通貨膨脹時代,中國受這次影響要更明顯一些。針對這種情況世界各國采取不同的政策來應對寬松的通貨膨脹,我國采取的措施逆向操作,通過收縮本國流動性來控制通脹。有一個副作用,如果其它措施不配套,我國僅僅是提高存貸款利率和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還是難以達到控制流動性收縮的目的。因此,還需對跨境資本的監控力度要加強,通過對跨境資本監控力度加強,與資本市場化、國際化有一點背道而馳,人民幣國際化,既然國際化人民幣匯率要高度國際化,如果不加強監控,跨境資本大規模進入將大大對沖掉提升利率和提高存在準備金率流動性收縮的效果,通貨膨脹將會仍然存在。
第四,經濟背景。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我國已到第四個增長后期。與此同時,我國經濟增長模式在這期間發生根本性轉型,所謂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以及經濟的持續增長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提供了源源不絕的動力。經濟增長的持續性只要是為資本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宏觀背景,基本面的背景,經濟增長模式的載體主要是為資本市場的結構調整提供了契機。
第五,中國金融體系的國際化和中國資本市場全球化。到2020年要把上海、深圳打造成全球新世紀(002280)的金融中心,這個目標不會改變,只不過美國第二次量化寬松政策將使我國國際化的進程遇到很大的障礙。
(嵇南濤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