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再談房產調控的"封頂"與"保底"

鉅亨網新聞中心


房地產調控到了“金九銀十”的今天,多少有點騎虎之勢,左右為難。問題是多年積累的結果,卻要幾個月內見分曉,而且一定要降價為成效,那就只能用“組合拳”硬打。有的部門恨不得明天就宣布不再實行按揭,有的地方干脆不讓高價樓盤銷售以壓低均價。這些做法究竟能起什么作用,究竟對哪些購房者更不利,明眼人一看就知。

目前,由于輿論普遍把房價下跌和調控有力以及“政治正確性”連在一起,已經造成了一種“集體無意識”:哪個地方的房價敢漲,就是在反對調控政策,就是政府不作為,和開發商站在一起而不是和人民站在一起。

我們已經發表了多篇社論,堅決擁護房地產調控,但對目前這種不實事求是、不理性分析、不立足長遠、非要畢其功于一役的情緒,對于把房價問題過于政治化、意識形態化的氛圍,我們無法認同。房價固然是房地產調控的重要指標,但不是唯一指標;房價是多種因素長期作用的結果,“調控有效與否”和“房價回落多少”并不全然相等。在之前的社論中,我們提出,要實事求是地面對問題,調控要有持久戰的準備。調控者不能把自己逼到“房價只能降”的死角,市場可以硬壓一時,但改變不了其基本運行規律。

讀者可能會問,若要《第一財經日報》提一個房地產調控思路,你們將怎么辦?我們的態度,之前已有表述,那就是:房地產調控既要“保底”,也要“封頂”。


房地產是近十年來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對GDP增長和人民居住條件的改善,功勞很大;與此同時,由于“封頂”與“保底”不力,房地產也越來越扭曲,必須調控。

關于“封頂”,并不是說政府要規定市場價格,嚴禁逾越;而是說,在中國房地產的價格上升中,除了合理因素(如城市化、經濟發展、基礎設施改善)外,交易驅動型、資產依賴型的比重過高,其典型表現就是炒房大熱,囤房成風。對這兩種促使房價急升的不合理因素,我們一直缺乏有力的調控手段。

炒房大熱,囤房成風,虛業壓榨實業,資本壓抑勞動,既使得資產泡沫累積,特權階層暴利,又使得貧富分化加劇,社會矛盾凸顯。所以我們提出,房地產調控必須“封頂”。“封頂”不是針對某一價格“硬封”,而是要采取切實措施,逆轉那種把住房當成投資投機品的只升不降的預期。例如,可以針對一個家庭、一個居民的住房保有總數進行限制,凡超出該數字(如一個家庭一人一套房)的多余住房,給予一定期限(如三年)必須賣出,此間可以降低交易稅費。逾期再賣,交易稅費則會猛增。一定期限后,如果你想再買一套住房,必須先賣出現有的一套才有條件。

上述制度安排的實質,是要嚴格“限定”那些囤積住房多多益善者,明確宣示,由于國情、地情、民情所限,中國不允許房地產變成投機品,房地產的投資屬性也要局限在較小范圍之內。這一制度并不妨礙廣大人民的改善性居住需求。只要不突破保有住房總量,就不征收帶有歧視性的交易稅費。

倘若有此制度,則依靠房產升值而牟利的預期就會扭轉,不合理的購房需求必然大為萎縮。現在靠金融手段抑制不合理需求,對富人的打擊不大,而對中等收入者改善性需求的打擊卻很大。根本的解決之道只能是“總量封頂”,你再富也只能買個三四套房,從根上“斷絕”投機投資型需求。

接下來談談“保底”,也就是保障性住房體系的建設問題。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房地產要平穩健康發展,第一項任務是“繼續大規模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李克強副總理也指出,保障性安居工程,對低收入家庭住房實行保障,對中等偏下收入群眾住房給予支持,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2009年,全國建成廉租住房以及經濟適用住房、改造棚戶區住房和農村危房共400余萬套,今年計劃建設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700萬套,增幅很大。

而對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存在的問題,今年以來,新華社等中央媒體也多次報道。概而言之,一要防止特權階層借安居之名行謀私之實,如一些地方專門為特權階層和部門“定制”戶型很大的經濟適用房;不少保障性住房落到特權者手中轉租牟利;二是地方政府沒有真正把“安居”落到實處,而只是停在嘴上。按照國家規定,土地出讓凈收益的10%必須用于補充城市廉租住房保障資金,但幾乎沒有一個城市能夠做到。

在中央政府的要求和社會各界的呼吁下,各地政府在保障性住房領域都在“大干快上”。市場的普遍共識是,未來幾年城市住宅將由商品房和保障性安居房兩部分組成,后者比重將越來越高,并對前者的價格構成沖擊,促其“軟著陸”。

從我們的觀察看,保障性安居工程中最大的問題,可能不是數量夠不夠的問題,而是保障房能否真正滿足消費者需求、使得消費者滿意的問題。

目前各地已建設完工的保障性住房,不少還閑置在那里,分配給誰,如何分配,還在躊躇醞釀中。有的原本要住進去的居民,看了以后不滿意,寧可不住。有的住進去的,因為環境、質量、物業管理等問題,經常牢騷滿腹。

在建的保障性住房,很多是強行啟動,硬上快上。但這些產品,從定位、規劃、配套、戶型、功能、質量到物業,并沒有仔細做過消費者研究,也沒有進行過試點,有些明知道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只要不算太大,因為急著完成任務,也都“蘿卜快了不洗泥”。這種帶有“惡補式”的安居工程,將來能否真正適合消費者需求,實在堪憂。消費者要的不只是一個窩,而是一個家。盡管成本低,但是低成本也有低成本的做法,對消費者價值的考慮不能省略,不能省心。

在各地過去的保障性住房建設中,我們已經看到,由于沒有認真考慮消費者的需求,導致不少保障性住房的價值不但沒有上升,反而還會下降,最后,“安居者”非但不能安居,還可能逃離。

安得廣廈千萬間,萬千人民俱歡顏。房地產關系上百行業,千家萬戶,關系中國社會經濟的當前和未來,不可不慎而對之,更不可只是喊喊口號,宣泄宣泄情緒。我們認為,在商品房市場上,通過對住房保有總量的限制,才能真正扭轉交易驅動、資產依賴的心理預期,減弱房價上漲的動力。在保障性住房體系中,基于消費者立場,仔細地研究消費者需求,進行產品研發,選準和選好開發商,才能長治久安。

“封頂”的關鍵在于,敢不敢調整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保底”的關鍵在于,要把這部分消費者同樣看作必須尊重、必須敬畏的消費者,用合格和優良的產品滿足其需求。這方面國外有很多好做法,值得借鑒。

而口號式的、大躍進式的簡單方法,看似有效,轟轟烈烈,用心良好,最后卻往往帶來資源的浪費,規律的扭曲,也不能真正解決問題,不可不慎!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