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需疲軟 中國下半年出口增速將回落
鉅亨網新聞中心
伴隨海外市場補庫存行為的終結和低基數效應的逐漸失去,下半年中國出口增速的下滑不可避免。
據中國證券報7月16日報道,6月份中國出口增速超出預期,但貿易政策改變帶來的突擊出口是主要原因。目前歐美國家補庫存已進入尾聲,美國的二次去庫存和歐洲的財政緊縮政策將對我國未來的出口帶來壓力。與此同時,低基數效應的逐漸消失也會加速出口增速的下滑。
6月份我國的出口增速高于預期,但究其原因,主要源于鋼鐵、化工等產品出口退稅政策取消導致的“搶出口”行為。
6月22日,有關部門宣布自7月15日起將取消鋼材、有色金屬、橡膠等406種出口產品的出口退稅。出口退稅的取消無疑將加大相關行業的出口壓力。以鋼材為例,出口退稅取消品種幾乎涉及全部熱軋板帶、80%-90%的型材產品,而板材和型材又是鋼材出口的主力品種,因此影響巨大。由于政策從出臺到落實存在時間差,因此相關企業紛紛趕在政策實施前夕加快出口,造成出口金額短期大幅波動。
數據顯示,盡管翹尾因素持續減弱(2009年5月開始,鋼材出口進入快速復蘇期)、鋼材價格繼續回落,但6月份鋼材出口金額仍然同比增長了248%,增速較5月大幅提高58個百分點。此外,化工塑料制品6月出口同比增速達46%,較5月份提高11個百分點,短期波動也非常顯著。
雖然2010年1-6月的出口額創下歷史新高,但6月份的出口增速已經開始觸頂回落,如果剔除掉出口退稅取消所導致的相關企業突擊出口因素外,出口繼續向上攀升的動能無疑已迅速衰減。另外,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速的大幅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去年同期低基數的推動。隨著去年下半年出口的復蘇,2010年7月份之后的低基數優勢將逐漸喪失,特別是7月、9月、10月的出口增長將面臨高基數,這將對出口增速構成壓力。
上半年美國和歐洲“補庫存”帶來的需求反彈是中國出口恢復的關鍵因素,但歐美市場“補庫存”已進入尾聲,中國的PMI新出口訂單指數在5月、6月份環比回落0.7和2.1個百分點。歷史數據顯示,中國PMI新出口訂單指數大致領先出口增速3個月,領先指標的加速回落意味著未來出口增速將持續下行。
從外圍主要經濟體來看,美國目前正處于補庫存周期后的二次去庫存階段,各項經濟指標均開始出現滑落。5月份耐用品訂單經過季節性因素調整之后的總價值降至1920.1億美元,環比下降1.1%;5月份除國防外的耐用品訂單出現了2009年9月以來的首次環比下降。零售數據方面,自從4月份零售額達到階段性頂峰以來,5月和6月連續滑坡。歷史上,美國零售額一向是中國對美出口金額的先行指標,盡管對美出口在6月份仍出現較大上升,但上升幅度已較上月有所回落,因此預計我國對美出口會很快出現下降。
同時,5月、6月歐元區的PMI指數持續回落,英國的制造業和服務業PMI指數在6月份雙雙下滑。由于歐洲各國紛紛緊縮財政支出以應對過高的政府債務,再加上補庫存需求的逐漸完成,未來緊縮政策對其進口增長的負面影響將逐漸顯現,中國對歐出口增速也將面臨下滑壓力。
伴隨海外市場補庫存行為的終結和低基數效應的逐漸失去,下半年中國出口增速的下滑不可避免。
(王敏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