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打響移動應用商店升級戰 主導權爭奪漸趨白熱化
鉅亨網新聞中心
各類移動應用商店相繼構建完全,市場激烈競爭必然導致優勝劣汰,行業集中度正在顯現,開放平臺的競爭已經成為互聯網下一個看點。
據通信信息報12月17日報道,在線應用商店的競爭越發激烈,隊伍日益龐大的背后則是“整個市場利潤空間百億級”的誘惑。在蘋果公司奏響“一路凱歌”后,諾基亞、谷歌等“大腕”也都忙著部署自己的應用商店。最新消息稱,谷歌日前在博客中宣布,未來兩周內將推出新版Android Market應用商店客戶端,面向Android1.6及更高版本的設備。谷歌稱,新版Android Market強調發現和推廣功能,允許用戶快速查找到正在推廣的應用,然后直接進入下載頁面。而當“戰火”燒到國內時,三大運營商也紛紛重兵投入,移動互聯主導權爭奪趨向白熱化。
應該說,移動應用商店已經成了從終端到運營商各個環節廣泛參與的競技場,但在市場一片熱鬧的背后我們也看到:真正贏得廣泛追捧的應用商店很少。要改變現狀,業內人士指出,或許“開放的模式更易成功”。終端廠商針對自己的終端系統提供服務,運營商可能更需要建立適應各種終端平臺的泛終端應用商店,這將成為競爭的焦點。
由“皆為店狂”到打響在線商店升級戰
在移動互聯網的趨勢下,APP Store模式向全世界描繪了一個移動應用的美好藍圖。據了解,蘋果應用程序商店于2008年7月10日開設,該商店在開設一天后就擁有了500個應用程序,到年底時應用商店內的應用程序數量就增長至1萬個;截至2009年6月份,APP Store應用程序下載量已經超過50億次。
由此,“皆為店狂”開始在產業鏈傳播,并由“開店”演進至“升級應戰”。“大腕”們紛紛開始部署自己的應用商店:諾基亞下手了;全球手機行業領導廠商三星電子也在上半年宣布,面向中國消費者試運營三星應用商店。試運營期間,三星應用商店將免費提供適用于三星I8000U和i329的多種應用程序,包括游戲、社交網絡應用、電子書等豐富類型;谷歌日前更是宣布在兩周內推出新版Android Market,升級應用商店以應對挑戰。為提升瀏覽器購物體驗,用戶將可以在一個單一頁面內訪問有關某項應用的所有信息,而不是像以前那樣通過多個瀏覽器標簽來實現。而且,有關某項應用的相關信息也將更加豐富。
不僅是手機廠商,運營商也試圖借這個被試驗成功的商業模式淘金。目前,國內三大運營商都將觸角延伸到了移動互聯網商務領域。尤其,在上線不到一年半的時間里,中國移動MM的下載量已經達到7000多萬次。
總體來看,在2010年(第四屆)移動互聯網國際研討會上傳遞出的信息可以說明在線商店的潛力和前景:短短兩年間全球移動應用商店程序下載量接近百億次,全球智能終端銷量兩年內將超過PC。
產業鏈熱用戶追捧少,主導權爭奪背后現行業趨勢
市場利潤空間百億級的誘惑讓產業鏈紛紛追捧,已然成為從終端到運營商各個環節廣泛參與的競技場。競技也總要有個輸贏,蘋果、谷歌等大腕想主導,運營商更想主導,但卻有個不得不正視的問題:應用商店在產業鏈火了,在用戶眼中卻如“走馬觀花”,長久的追捧甚少。根據應用商店運營者的不同,移動應用商店可分為三種類型:以終端制造商為主導、以操作系統開發商為主導和以移動運營商為主導的移動應用商店。不同的選擇源于應用商店各自的偏重不同。
比較發現,蘋果的成功證明在3G時代,終端、應用、品牌、運營商、市場環境等相關產業鏈無縫配合的商業模式至關重要,這里面缺少任何一個,都不會有蘋果今天的成功。進一步說,以蘋果的APP Store為代表的終端商應用商店是終端封閉、應用開放,只有一款設備,不存在適配的問題,這是終端廠商做應用商店的優勢。但需要注意,由于開發者之間的激烈競爭導致應用程序零售價格下降,以致蘋果應用商店的收益份額遠低于下載量份額。
就運營商而言,其面臨的是使用各種各樣終端設備的用戶,它的應用商店模式是終端開放的,優勢在于其擁有龐大的客戶規模、強大便利的計費系統以及產業鏈掌控能力。但目前阻礙國內電信運營商應用程序商店發展的主要原因是,國內手機用戶的消費習慣,付費用戶太少是根本問題,如何降低開發者進入市場的門檻也是當務之急。
綜觀而言,面對如此眾多的應用商店,用戶該如何選擇?哪些應用才能最終打動用戶?應用商店如何才能真正黏住客戶?這些值得深究。易觀國際分析師張亞男認為,各類在線應用商店將相繼構建完全,市場激烈競爭必然導致優勝劣汰,行業集中度會逐漸顯現。未來手機應用的競爭肯定不可避免,而如何既能讓自己的店賺錢,又能帶動自己的業務或者產品的銷售,如何吸引用戶,各家有各家的難處。
不應成為“寡頭游戲”,開放平臺的競爭成為看點
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蘇金生指出,當前移動互聯網技術、業務創新空前活躍,移動通信無處不在的接入能力、個性化特征和互聯網開放式創新相結合,形成了從終端、網絡、應用到服務的巨大變革。移動互聯網的業務形態、終端形態也都發生了革命性變化,爆發出巨大的創新活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2007-2009年間全球移動語音流量增長2倍,移動數據流量增長高達18倍,但同時也帶來了網絡流量、無線資源、監管等方面的巨大挑戰。因此,分析認為,一種成功模式的學習借鑒并不能只是簡單復制,還需要不斷地適應市場和結合自身優勢發展。
具體來看,終端廠商針對自己的終端系統提供服務,運營商可能更需要建立適應各種終端平臺的泛終端應用商店,這將成為競爭的焦點。國內運營商的最大優勢是用戶眾多、扣費渠道便利;海量的手機應用軟件對于電信運營商來說,是最好的黏性和增值服務。因此,電信運營商展開個性化手機定制服務是近期的關鍵,比如商務人士的手機導航、商務助理,股民的手機理財等等。而國內手機廠家應主動向開發者批量購買應用,免費提供給用戶,以走出低價競爭的泥潭。
毋庸置疑,“開放平臺的競爭已經成為互聯網下一個看點”。未來互聯網企業的成功,更多將取決于整合產業鏈的能力。
(尹薇薇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