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殷勇:中國經濟放緩的外溢效應被夸大了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0-29 13:00


金融界網站訊 2015年10月29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為支援單位的“2015金融街論壇暨第十一屆北京國際金融博覽會”在北展開幕。該論壇邀請到了國務院領導、政府有關部門領導、金融監管機構領導、金融領域知名學者、國際金融組織和金融機構負責人,以“新常態、新功能、新金融”為主題,就新常態下金融改革開放問題、金融服務首都功能定位和實體經濟問題及京津冀協同發展問題、金融業服務國家戰略等進行研討,為中國和全球的金融業發展提供新思路、新途徑,使金融街論壇成為中國金融改革發展路徑的風向標。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殷勇先生參加本次論壇並以為主題發表主旨演講,殷勇表示:目前中國經濟還處在由高增長向新常態轉變的過程當中,經濟的放緩引起了外界的很多關注,有人把國際的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新興市場的經濟放緩、發達國家的復甦緩慢,以及國際金融市場的劇烈調整都歸為中國經濟放緩造成的。但是放緩的影響的程度可能並不像外界人說的那么大。全球的經濟放緩和資產價格的調整可能還有其他的原因,不能全部歸為中國因素的影響。


以下為文字實錄:

殷勇:尊敬的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今天很榮幸邀請參加金融街論壇,實際上人民銀行應該是金融街的老街坊了,不過人民銀行的門牌號是城坊街32號,所以經常有朋友問人民銀行在不在金融街上?如果金融街按照時間順序重新排號的話,不是人民銀行,就是人民銀行對面的百盛購物中心,應該是金融街1號。

下面我言歸正傳,回到金融街論壇的主題談一點看法,跟大家交流。

第一點,我想講的是中國經濟放緩的外溢效應可能被夸大了。大家知道,今年上半年我們國家GDP的實際增速是7%,三季度進一步下降到6.9%,這個增速比過去五年的平均增速8.6%大概下降了1.7個百分點,比我們改革開放三十幾年以來的平均增速9.8%大概降低了2.9個百分點。目前中國經濟還處在由高增長向新常態轉變的過程當中,經濟的放緩引起了外界的很多關注,有人把國際的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新興市場的經濟放緩、發達國家的復甦緩慢,以及國際金融市場的劇烈調整都歸為中國經濟放緩造成的。客觀地來說,中國經濟的體量在不斷地增大,按照PPP來衡量的話,就是購買力評價來衡量,那我們國家的GDP占到全球GDP的比重大概是16.6%,如果我們按照當前的匯率來衡量的話,我們的GDP占全球GDP的比重也占到了13.4%。中國進出口貿易的總額占全球貿易總額的比例也達到了10.8%,這么大一個經濟的體量,我們的經濟速度的放緩對其他的經濟體產生影響,我們覺得這是自然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想說的是,我們放緩的影響的程度可能並不像外界人說的那么大。全球的經濟放緩和資產價格的調整可能還有其他的原因,不能全部歸為中國因素的影響。

首先我們以進口為例,今年1-8月份中國的名義進口同比下降了14.6%,看起來這樣一個降幅的確很大,可能會對其他的貿易伙伴產生很大的影響。但是如果我們細看一下,我們把名義進口分成兩個因素,一個是數量因素,一個是價格因素的話,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當中由於數量的原因,也就是我們進口的這些貨物的絕對的數量,它的原因產生的降幅同比前8個月我們只有3.6%,這一點我們說可以看成中國經濟放緩對外的外溢性的直接的表現。而由於價格的下降造成了這個影響達到了11.4%,比起數量的因素要高出3倍。價格的影響成為我們名義進口下降的主要的因素,有人又說了,商品價格的下降不也是由於中國的經濟放緩造成的嗎?我們說仔細地想也不一定,中國進口商品價格的下降可以進一步也分成兩個因素,一個是我們人民幣匯率從1月份到8月份的時候,我們同比按照名義有效匯率的比例去算,實際上我們大概升值了將近3.8%,人民幣的升值相應的也會對於進口物價的下降產生比較大的影響,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就是同期全球的大宗商品的價格大幅下降,降幅達到了20%,而中國的進口結構里頭大概有1/3左右都是跟大宗商品價格相關的,有人說這不正是由於中國經濟的放緩造成的嗎?我想說這個結論可能也值得商榷,我們以石油為例,我們說石油的價格最高一桶跌破了40美元,而同期中國石油的進口量幾乎就沒有減少過,今年1-8月份我們石油進口同比因素還達到了9.8%,所以很難用中國的經濟放緩或者需求的放緩來解釋石油價格的放緩,我想對其他的這樣一些自然資源商品價格的下降也是一樣的道理。所以我想說的是,從這個方面來看,我們不能夠把全球經濟的放緩簡單地歸為中國經濟放緩產生的影響,這是我從進口的角度來看。

另一個方面我們還可以從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這個角度來看,2010年全球的GDP增長的平均增速大概是在5.4左右,而同期中國對全球GDP5.4的增長里頭的直接貢獻大概是1.3個百分點,這是2010年的時候,我們的貢獻率大概占到1/4左右。2015年,也就是到今年,我們預計全球GDP的增速大概是3.1%左右,就是3多一點,而我們中國對GDP的直接貢獻有可能達到1.1個百分點左右,我們中國經濟增長對全球的經濟增長貢獻比例可能會達到1/3,也就是說我們今天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的增長的貢獻超過了2010年五年前我們的經濟增長,我們不僅貢獻沒有下降,反而上升了。所以我想說,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也不能夸大中國經濟增長對全球的外溢效應,全球出現的問題可能還有其他更多非中國因素的深層次的原因。這是我想談的第一點。

我想談的第二點,就是關於中國的貨幣政策,我想說中國的貨幣政策並沒有進行量化寬鬆,也就是所謂的QE。這個問題怎么來的呢?隨著我們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及國際的環境發生變化,我們中國貨幣政策實施的路徑和工具也在不斷地豐富和優化。過去一段時間里頭,我們中央銀行主要是靠外匯占款去投放基礎貨幣,隨著國際收支和人民幣匯率不斷趨向均衡,外匯儲備大規模積累的時代可能基本結束了,外匯占款作用在下降,在這個背景之下,中央銀行推出了降息、降準、短期借貸便利、中期借貸便利、抵押補充貸款,還有我們也擴大了對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於是有人就認為中國央行也開始實行了量化寬鬆的政策,認為中國也參與了貨幣政策,所謂的量化寬鬆實際上指的成熟的經濟體在民意利率降到零儲進,程度又受限,它的貨幣傳導機制就受阻,這種情況下采取了受債等措施,擴大了央行資產規模,從而希望使得貨幣政策能夠對經濟起到刺激的作用。我們說中國並沒有實施量化寬鬆的政策,我們可以從如下角度進行觀察:

首先中國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不僅沒有增加,而且還出現了下降。今年3月份開始,人民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其實是在逐步的縮減的。截止到9月末,央行的資產規模同比下降了3%,比央行的高點下降了5.6%。其實我們也看到中國商業銀行也在逐步增加,這個規模跟過去五年相比屬於一個比較高水平的增長率,這一點與實施量化寬鬆的經濟體,去杠桿,從而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萎縮這種情況是不相同的,這是第二個角度。第三個角度,中國的利率水平目前仍然處在正常的區間,雖然從去年底以來,央行幾次調降利率,但是我們一年期的存貸款的基準利率是1.35,我們銀行的七天的回購利率大概在4%左右,這跟歐、美、日經濟體接近0的名義利率水平是非常不同的。此外,我們人民銀行收繳的存款準備金率仍然出在歷史上比較高的水平,所以中國的利率還有較大的彈性和空間,這是我們第三個觀察的角度。

所以總的來說,中國央行實施貨幣政策的空間還比較大,今後隨著我們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繼續深化,隨著人民幣匯率改革不斷完善,我們貨幣政策的模式還會不斷地創新,中央銀行可以使用的工具還比較多。這是我想說的第二點,就是中國的貨幣政策並沒有實施量化寬鬆。

第三點,我想跟大家交流的就是中國的外匯儲備具有充足的流動性,這個問題從哪來呢?我們外匯儲備規模在去年的年中的時候最高接近了4萬億美元,之后平穩地下降,到9月末的時候我們大概將到3.5萬億美元多一點,尤其是8月份,人民幣兌美元的報價機制調整以后,市場人士對人民幣貶值一度過分強化,中央銀行及時提供了一定的外匯資金,於是有人就對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的真實性,對是否變賣美國國債等資產,以及是否對金融市場造成影響表達了高度的關注,一方面我們國家的貨幣規模是按照貨幣基金組織的標準進行了數據的公布,我們采取的計算方法和項目分類完全是按照SDDS的標準執行的這一點與主要國家是沒有差別的,重要的外匯儲備主要投資與全球的金融市場,投資與全球中央市場的主流領域,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流動性,是真金白銀的資產。如果與外匯儲備屬性不符合的,都已經從儲備規模里頭扣減了。

另一個方面,我想說的是,中國的外匯儲備能夠為央行的外匯市場操作提供可靠的資金支援,流動性是我們外匯儲備管理的目標之一,近年來我們也加強了對流動性問題的關注,外匯儲備日常的經營活動當中考慮到了資金的需求和金融市場的各種情形,並且做了相應的準備。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和金融工具提供流動性。按照目前的安排,一般情況我們通過自然的方式就能夠滿足央行外匯市場操作的可能資金需求,如果確實有需要出售資產,外匯儲備也有充分的空間和靈活性進行操作,控制市場的影響是我們外匯儲備和金融市場共同的利益,所以我們時刻跟蹤著金融市場的發展,保證我們的流動性準備是以有效、可控、平穩的方式進行的。中國外匯儲備的規模、質量和流動性安排能夠用於維護中國經濟和金融的安全。

謝謝大家!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