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個股

江淮(600418)突圍,新能源業務有望演繹成功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證券報8月19日報道江淮汽車(600418)自上市以來迅速擴張,被喻為汽車板塊中的“創業板”,近期公司由于披露“聯姻”正道做新能源汽車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公司董事長左延安表示,做新能源是公司的一項戰略性考慮,很早就開始實施,公司將加快推進新能源業務,形成“十二五”期間的后發優勢。

傳統業務,迎來業績拐點

中國證券報記者經過調研了解到,江淮汽車今年的轎車業務有望實現盈虧平衡,重卡業務還有著超預期表現,而傳統的利潤中心瑞風和輕卡的表現依然強勁,再考慮到去年公司轎車業務虧損,公司今年將迎來業績拐點,表現出強勁增長。

行業數據顯示,4月份以來中國汽車銷量環比逐月下滑,與去年逐月上升的情形截然相反,這引發了市場對于汽車行業景氣下滑的擔憂。不過,江淮汽車董秘王敏認為,從8、9月份開始,市場將會出現較大幅度的好轉。另外,在分析公司銷售情況的同時,還應看到成本的下降。


“市場擔心車企擴產導致產能過剩,而真正的產能釋放在2012-2013年,在此之間的這段時間,產能不是過剩而是不足。從2009年開始,汽車行業已經進入一輪正周期,正周期不會那么快結束,今年四季度預期會比較好,行業數據在8月份可能就將會有所體現。”王敏對于行業的未來走勢比較樂觀。

愛建證券研究員褚艷輝認為,8月份是淡季,行業數據不會太好看,如果環比繼續下降,同比增幅會很有限、甚至是負,不過預計會是一個拐點。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合肥當地江淮汽車4S店了解到的情況顯示,8月份的汽車銷售情況雖不一定大幅度好于7月份,但是公司清庫存的工作確實進展得比較順利,庫存的汽車主要是7月份產品。

光大證券研究員于特認為,江淮汽車二季度銷量出現回落,主要是在消化一季度經銷商庫存。隨著庫存的消化,7、8月份轎車銷售數據將不再繼續變差,最遲9月份轎車銷量將出現環比回升。

從累計數據看,江淮的表現則好于行業總體水平。1-7月,公司實現汽車銷量27.3709萬臺,同比增長59.8%,高于行業總體增幅42.7%的水平。公司的產能利用率比較高,輕卡產能15萬臺,前7月銷售12.8萬臺;瑞風產能4萬臺,前7月銷售3.78萬臺。

王敏所提及的成本下降的影響已經在公司中報里面有所體現。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61.6億元,同比增長73.31%;凈利潤4.89億元,同比增長328.42%;每股收益0.38元。公司上半年的產品綜合毛利率為16.67%,同比上升2.7個百分點。

王敏預計,下半年鋼材價格會跌落到一個非常低的位置,三季度毛利率將超過二季度,四季度毛利率需要看當時原材料價格的情況。

轎車方面,由于去年虧損,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公司業績。不過,王敏表示,隨著銷量的擴大,公司的轎車業務今年將爭取做到盈虧平衡。

公司有關人士透露,轎車的四個平臺悅悅、和悅、同悅、賓悅的產品都已經上市,和悅的銷售情況稍微好一點。公司策劃在四季度市場好轉后,集中一批經銷商把和悅的銷量做到1.5萬輛/月,以帶動其他品種的銷售。

重卡方面,1-7月銷量為1.5161萬臺,同比增長1.28倍。一位長期跟蹤江淮汽車的人士透露,公司近期將與重卡領域的優勢企業卡特彼勒、納威司達的合資公司NC2GlobalLLC正式簽約,生產中重卡及相關零部件。合資公司主要瞄準除北美和印度以外的市場。江淮最近獲得了上萬臺重卡大單,而巴西的一個供貨期為9年的大單有望達到爭取60萬臺、確保30萬臺的銷量。

江淮還與納威司達合資成立了生產柴油機的公司,生產全系列產品,從2.8L、3.2L、4.5L一直到11L、12L、13L升,這將解決未來輕卡發動機的技術升級問題。

分析人士認為,江淮汽車是國內不多的幾家同時擁有轎車和卡車業務的企業之一,這種兩條腿走路的模式讓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汽車行業周期波動的影響,尤其是在今年汽車行業景氣程度整體不如去年的情況下,業績表現將優于其他公司。

新能源業務, 形成后發優勢

盡管江淮汽車的傳統業務板塊表現搶眼,不過,分析人士認為,公司想要在這一塊超越上汽、一汽等其他國內車企和合資品牌,成為世界一流廠商,必須尋找新的突破口。這也是公司要推進新能源業務發展的深層原因。

在8月17日的媒體交流會上,江淮汽車董事長左延安表示,公司在新能源方面并非“儲備不足”,做新能源是“順勢而為”,有“深層次的思考”,公司將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步伐,構筑江淮的比較優勢,并形成在“十二五”期間的后發優勢。

左延安表示,汽車行業今年的銷量可能會超過1600萬輛,2000萬輛、3000萬輛的銷量已經不遙遠,化石能源成為緊缺資源,因此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是大勢所趨。國家強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又出臺了一些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公司這么做也是要抓住政策機遇。

根據媒體披露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征求意見稿,到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和市場規模將達到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500萬輛;以混合動力汽車為代表的節能汽車銷量也將達到世界第一,年產銷量達到1500萬輛以上。未來十年,中央財政將投入上千億元資金支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的研發和推廣。

除了國家層面,江淮還得到地方層面的政策支持。左延安表示,合肥市屬于安徽省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的示范區,這是第一個國家級的示范區,汽車產業如果還是在傳統汽車的量上下功夫就不符合示范區的要求,而做節能環保車新能源汽車就可以得到示范區的很多政策支持。

分析人士認為,皖江規劃對企業的支持主要體現在土地方面,安徽省對于企業的科技創新還有資金支持,有關細則將會出臺。皖江規劃給江淮帶來的不僅是政策優惠,還有相關零部件產業轉移帶來的成本降低。

據知情人士透露,合肥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將于年內出臺,補貼金額的上限不會低于深圳市的6萬元,江淮汽車將成為政策的最大受益者。而且,近期科技部、發改委、工信部、能源部四部委還要來合肥調研,江淮或許將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

除了搶抓政策機遇,江淮做新能源車的更深層原因是想要突破合資品牌的封鎖。左延安對于自主品牌面臨的現狀表現出一定的危機感,商用車最終僅占整個汽車銷量的30%左右,而自主品牌乘用車在與“武裝到牙齒”的合資品牌的競爭中處于弱勢。目前合資品牌下探的力度越來越大,這抑制了自主品牌的發展。

王敏則表示,傳統汽車沒法與國外產品競爭,品牌力弱、產品開發周期長、工藝不夠成熟、毛利率低,想要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很難。只有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才與國外處于同一個商業化的競爭平臺。國外雖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有一些技術儲備,但產業化不是很成熟。

公司未來,有望演繹成功

在介紹公司的新能源業務時,王敏表示,公司的新能源汽車業務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合肥成為試點城市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江淮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

根據江淮汽車的規劃,公司今年年底將推出500-1000臺新能源汽車產品,用于合肥市的出租車行業和租賃市場。未來5年江淮汽車的新能源汽車產量將達到10萬臺。純電動車放在同悅、悅悅的平臺,增程型插電式則放在和悅平臺。

據介紹,四年前江淮就開始做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準備工作,研究新能源汽車技術、其他企業的做法、國家的政策導向等。最終公司選擇的技術路線是純電動和增程型插電式混合動力,這與國家支持的方向“不謀而合”。

左延安表示,公司要在電機、電控這兩塊掌握自己的核心技術,形成自己的專利技術,使得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品質、一致性滿足產品的要求。公司聯合合肥工大等機構成立了新能源研究院,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和基礎知識的把控上已經有了很大突破。

不過,現階段公司不會自己做電池,而是“優選國內外的電池”,主要原因是電池的技術進步非常快,“一定是一年一個樣”。但是,到一定時候公司會“通過資本合作的方式”取得電池資源。

為推進新能源業務的發展,公司選擇了與正道汽車進行合資。左延安表示,有人認為與國外的大產業資本合資才是“正道”,這是一種誤解,新能源不能重復乘用車市場換技術的老路,而是要搞“國際經濟合作”。對于合資給公司帶來的風險,左延安也認為“可控”,江淮的運作比較穩健,“試半步”再往前走。

展望公司新能源業務的未來前景時,左延安信心滿懷,“江淮可能會演繹曾經多次演繹過的成功”。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