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煤炭供給或偏大,結構性過剩壓力仍存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長方君實在11月9日的會議上指出,到2015年煤炭供給能力可達到35.3億噸。“十二五”新開工煤礦建設規模投產2億噸,實現煤炭供需基本平衡。

對于此供應能力的判斷,業內有人士擔心,到2015年全國煤炭的實際供應能力有可能偏大,會帶來產能過剩的壓力。“這一問題也成為此次會議上大家討論的焦點之一。”一位參與會議討論的代表告訴記者,事實上,從各省區報上來的產能規劃數字來看,匯總起來要遠超40億噸。

在此前的采訪中,一位來自山西省煤炭工業廳的人士告訴記者,山西省“十二五”期間的產量目標或將定在10億噸,這個數字在2010年將能達到7億噸。據此計算,山西全省的煤炭產量可增長3億噸。

對此,中國煤炭工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佑國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規劃的制定著眼于“適度從緊” 的原則,產量定低點是客觀需要。他指出,規劃產能和實際供給能力不能劃等號,各地上報的規劃產能中有一部分在“十二五”期間并無可能轉化為實際供給能力,這還得看屆時的市場需求度。


事實上,從“十一五”產量目標實現的巨大落差來看,如何避免重蹈“規劃趕不上變化”的情況再次出現,已引起業內的普遍關注。對此,方君實指出,“十二五”規劃在編制過程中,將力求科學合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盡管對于產能過剩的說法業界看法不一,但當下煤炭 “旺季不旺、淡季不淡”、供應總體寬松的局面已經呈現。對此,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在會上提醒業界,仍需警惕煤炭結構性過剩壓力。“一個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國家加強節能減排力度,限制高耗能產業產品生產和出口,從而導致煤炭需求的減少,必然反映為煤炭供應的總體寬松局面。”王顯政說。

專家認為,如果國家抑制各地高耗能產業增長勢頭的政策未來成為常態,那么高耗能產業的用煤需求或將長期呈持續下降態勢,加之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日漸增大,這樣一來就會加重結構性過剩的壓力。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