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輪回?有線電視網絡資產或再受追捧
鉅亨網新聞中心
近期,湖北有線電視網絡資產借殼武漢塑料上市公告后,二級市場股價大幅上漲,在三網融合的大背景下,包括有線電視在內的整個行業都將迎來發展機遇。
?
據中國證券報5月21日報道,湖北有線電視網絡資產借殼武漢塑料上市公告后,二級市場股價大幅上漲,分析人士認為,在三網融合的大背景下,有線電視網絡資產可能會迎來價值重估。而上一次市場對于有線電視網絡的熱捧,還是在十年前“IT熱”的時候。
省網上市示范效應
在三網融合的大背景下,廣電所擁有的有線電視網絡資產再次受到市場關注。一家西部省級網絡公司的老總就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2010年以來已經有多家投資機構前往洽談,尋求投資機會,主要是想參股省級網絡公司。“據我所知,目前已經完成省級網絡整合的省網公司,都是不少投資機構眼中的香餑餑。”
在有線電視網絡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中信國安副總廖小同對此的看法是,省網現在受到投資者青睞,主要是整合完成后,省網手中直接掌握了用戶,盈利模式更清晰,且營收預期更明確。而在此前,作為有線電視行業最早的“淘金者”之一,中信國安一般是參股地市級有線電視網絡公司,目前參股的地市級有線網絡公司有14家。
隨著廣電總局要求在年內完成全國省網的整合,不少省份采取了各地級網絡公司存量入股、增量共享的模式,這樣一來,此前地市級網絡公司的股東就成為了新成立的省網公司的股東。而如果省網公司未來上市,股權升值空間就更大。在此次湖北省網借殼上市的過程中,中信國安就因為此前持有武漢廣電47%股份而最終持有上市公司12%的股份。
根據武漢塑料增發方案,中信國安以所持武漢廣電股權按10.4元價格參與增發,認購武漢塑料12%股份,鎖定期為一年。“武漢塑料目前的股價是14塊多,一年后就可以解禁套現,這應該算是中信國安在有線電視行業一筆不錯的投資。”一位市場人士認為,“有線網絡資產證券化可以最大化股東利益,但武漢塑料借殼上市的模式可能不具有復制性。”
行業防御性突出
在三網融合的大背景下,包括有線電視在內的整個行業都將迎來發展機遇,有線電視行業防御性突出、業績可預測性強的特點也對投資者有很大吸引力。
國都證券研究員歸凱認為,有線電視公司具有收益穩定、業績可預測性強的特點,在經濟下降周期具備較好的防御性,網絡雙向改造完成后,增值業務投入運營將顯著拓寬運營商收入來源,有線電視用戶ARPU(每用戶每月收入)將進入持續上升期。
業內普遍認為,我國有線用戶的ARPU值偏低,有線用戶每月平均收視費約為20元,同時,有線電視戶均收視費占GDP比重的比例也明顯低于國際水平。數據顯示,國外有線電視基本收視費占人均GDP的比重在1.84%,而國內平均水平為0.57%,北京甚至僅為0.37%。
有行業研究人員指出,在三網融合的大背景下,廣電系統如果順利對傳播模式進行更加明確的差異化定位,即中央及地方衛視實行免費、部分衛視收取基本收視費、優質節目實行付費,這樣一來,付費頻道、視頻點播等將帶動ARPU的增長,成為有線網絡的盈利增長點。“盜版光碟、私自安裝衛星鍋的出現,意味著觀眾對差異化、高質量的節目是有著旺盛需求的,如果有線網絡公司能夠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來占領這一市場,未來的市場前景是充滿想象的。”
根據1月13日國務院發布的《三網融合加快推進政策》,2010年-2012年實現電信與廣電雙向試點,2013-2015年實現全面融合,核心理念是非對稱雙向進入,先試點后推廣;基本內容則是,對有線電視運營商放開全部增值電信業務、部分基礎電信業務和互聯網業務(寬帶上網),對符合條件的電信運營商放開部分節目制作、傳輸、內容集成。
全國1.5億戶有線電視用戶是廣電最大的優勢,這些已有的網絡只需要經過雙向改造就能實現家庭寬帶市場的高速接入,而電信行業多年來仍在為實現家庭用戶的“最后一公里”而糾結。此外,廣電改造成本也具有一定優勢,有線用戶完成雙向網改大概每戶的投入在500元左右,如果是全城整體網改,成本會進一步下降。
“如果一根網線,能夠滿足家庭收看電視、上網等各種需求,這樣對用戶的黏性就大為增強,并且用戶ARPU值也會有大幅提高。”廣西廣電網絡總經理李德剛就表示。
有廣電行業人士算過一筆賬,以現有1.5億有線電視用戶計算,其中30%轉換為家庭寬帶用戶,單個用戶每年收入達到1000元,這筆收入將達到500億元,而2009年全國有線行業2000多家企業的總體收入卻不過300多億元。
十年輪回
在業內人士看來,市場對于有線電視網絡資產的追捧正在升溫,但與十年前盲目圈地還是有著很大區別。
“畢竟十年前投資廣電網絡的急先鋒如青鳥天橋、聚友網絡等公司,現在都敗落了,市場已經吸取了教訓。”業內人士感慨道。
在目前的A股市場,廣電行業“局外人”參與有線電視網絡業務的上市公司僅有中信國安(000839)和同方股份(600100)兩家,但在十年前,有線電視網絡是和互聯網一樣受到市場熱捧的概念。
2000年左右,在歌華有線、東方明珠等“廣電系”之外,中信國安、同方股份、青鳥天橋、聚友網絡等多家廣電系統外的企業都紛紛淘金有線電視行業。
當時,青鳥天橋通過向母公司北大青鳥集團購買以及直接與有線電視網合作等方式,分別持有山西、寧夏、新疆等地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各49%股份。但青鳥天橋后來虧損累累,其大股東所持股份被拍賣,目前已經更名為信達地產。青鳥天橋2005年中期虧損8897萬元,隨后開始出售寧夏、山西的廣電公司股權。有知情人士稱,青鳥天橋的虧損大多出現在投資廣電行業之后,主要是因為廣電網絡公司投資大、收效慢。
而曾被稱為“A股第一網絡股的”聚友網絡更是一度擁有成都、綿陽、南昌、大連、合肥、吉爾吉斯斯坦等地的有線電視網絡。其大股東聚友集團公司更是宣稱用5年時間成為中國最大的有線電視網絡公司。但豪言壯語在耳,現實卻是無情。因為2004年起連續三年虧損,公司股票已于2007年4月26日起暫停上市交易,該公司所持有的大多數有線網絡公司都已轉讓。
“在國家政策不明朗之外,淘金者更是需要考慮到廣電行業高度壟斷、市場化程度低等特點,如果沒有獲取超額利潤的想法,從獲取穩定收益的目標出發,廣電有線網絡資產倒是可選資產。”同方股份一位人士稱。
(付影?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