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個股

三七減產三成藥企老總帶隊高價搶貨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3-18 09:53


冒著近30攝氏度的高溫,陳高田一瓢水潑下地里,心情卻愈發沉重——因為這場百年一遇的大旱,在過去半年多的時間里,這位在云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聞名遐邇的三七老板損失慘重。“6000萬元就這樣沒了!”

3月17日下午5點,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見到陳高田時,他還在地里忙著澆水。談及眼下的三七,他直言“價格很瘋狂,生產很糟糕,以后不敢再種了。”

盡管如此,包括云南白藥、片仔癀、麗珠集團、白云山、梧州制藥等公司在內,近來已有多家企業高管相繼奔赴文山尋找貨源。然而面對大筆訂單,種植戶們心里卻沒有底氣:截至3月15日,號稱“中國三七之鄉”的文山州,三七種植成災面積達50%,僅三七種植業損失就已超過1億元。“減產、漲價,這些因素最終將傳遞給下游醫藥制造企業。”分析人士指出,倘若持續干旱,大批以三七為原料的藥企業績將受影響。

種植基地普遍受災今年三七減產將超30%


3月的文山,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塵土味。干旱了半年多時間,好不容易盼來一絲陰沉天氣,在16日還是一晃而過,沒能帶來甘霖。焦灼的陽光打在這塊頗受折磨的土地上,絲毫不顧及文山州6105戶三七種植戶的求雨心切。

已在這個行業混了26年,文山高田三七種植產業基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田公司”)掌門人的陳高田怎么也想不通:天咋會旱成這樣?

高田公司擁有面積達2500多畝的三七種植基地,是文山州目前最大的三七種植公司。“這是26年來我經歷過最嚴重的干旱!”3月17日,正在基地澆水灌溉的老陳說,因為干旱,基地已有三分之一的種苗枯死。“基地都處在高山上,運水很不方便。”老陳透露,這兩個基地每天需大量澆水,而當地有些私人送水車販賣的水價已經漲到了100元/噸。

當地另一家三七種植大型企業——文山苗鄉三七實業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陳中堅說,文山州三七種植地大多在海拔1700米以上,“正常年份在出苗階段,海拔1700米以上的基地并不需要考慮澆水的問題,1700米海拔以下的種植基地則需要部分澆水。”但在今年,水成了大問題。

瞅準缺水的商機,一些人開始自己組裝送水車,前往缺水地高價賣水。“最高賣到了100元/噸。”文山州政府一位官員剛結束調研,對局部地區的這種現象頗為無奈。“三七園普遍月均澆水4次,每畝每次需用水8噸,80%以上的三七園都需要到5公里外的水源地拉水或購水,按照目前平均每噸水30元計算,種植戶每畝三七需額外增加成本960元左右。”如果干旱持續到5月末,文山州三七種植戶平均每畝成本將新增加至3000元左右。

陳中堅也給記者算過一筆賬:該公司旗下兩處共1000余畝的基地,每日僅水費就達2.2萬元,從2月5日至今,該公司因抗旱額外花費89.5萬元。

文山州三七特產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15日,該州三七受災面積56746畝,占總種植面積的94.5%,成災面積27503畝,占受災面積的48.47%。受旱災影響,截至3月15日,文山州今年三七種植業造成的經濟損失達13612.63萬元。據預計,當地今年三七產量將減產30%以上,種子產量將減少20%以上。

藥企老總親自蹲點三七種植戶“冷對”巨額訂單

著急的不光是三七種植戶,下游眾多以三七為原料的藥企目前也成了“熱鍋上的螞蟻”。

文山三七行業一位資深人士透露,今年全州三七減產已成定局,如果干旱持續,三七的供應缺口還將繼續擴大。據他介紹,2009年文山全州的三七產量為5000噸左右,但目前的需求量為8000余噸。“隨著醫保目錄擴大,眾多上榜的藥品都要使用三七作為原料生產,可以預見的是,三七未來的需求量還將大增。”

權威資料顯示,國內以三七為主要成分的中成藥包括:云南白藥、漳州片仔癀、復方丹參滴丸、丹參片、血塞通膠囊、血塞通片等。“國內有多個廠家都生產后三種中成藥。”云南三七特產研究院院長崔秀明表示。

如此大的缺口也讓眾多藥企坐立不安。“云南白藥、片仔癀、麗珠集團、白云山、梧州制藥等公司都派出了企業高管到文山,緊密監測三七市場情況。”云南白藥的一位三七供應商透露,這些公司以前多采取從經銷商進貨的模式,但現在他們都開始想方設法保住自己的“地盤”,希望將訂單直接下到種植基地。他認為,三七減產、漲價最終將傳遞給下游醫藥制造企業,但這種影響將有一個滯后期。崔秀明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

“這幾天的電話特別多。”陳高田表示,一些藥企開出了高價,想簽署3~5年的長期供貨協議,“但我不敢答應。苗都沒有了,怎么去保證別人上千噸的訂單呢?”

文山州另一家大型三七種植基地公司的負責人也透露,該公司已經同多家國內知名藥企進行了面商,他們此行的目的幾乎一樣,都是想方設法保住供應。

更有甚者,有藥企業干脆自己挽起袖子開建基地。3月17日,廣州白云山和記黃埔中藥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趙宇出現在文山。“我們此行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在文山州建設一個5000畝的三七種植基地。”趙宇透露,除此之外,公司還準備采取公司+農戶的模式與三七種植戶簽訂購銷協議,以此穩定原材料供給。趙宇不愿透露公司目前的供給缺口,但知情人士透露,該公司去年在文山的進貨量在800噸左右。

上億資金抄底囤貨?康美藥業或是三七漲價推手

事實上,打亂眾多藥企陣腳的還有另一個頗為“傳奇”的故事。“2008~2009年,廣東康美制藥動用了1億多的資金,從文山三七市場分批次進貨,囤貨2000多噸,幾乎吃下了文山州40%的貨源。”文山州政府一位官員稱,等大家都明白過來時,三七價格已暴漲。

如此說法得到了包括文山眾多供應商、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和三七研究機構的證實。3月17日,記者致電康美藥業董秘辦,對于上述說法,該公司證券事務代表溫少生沒有予以正面回應,并稱該問題應由公司董事會秘書給予答復,但至本報截稿,康美藥業仍未進行回復。

“他們當時的進價非常低。”文山州一位三七種植大戶說,據他了解,康美藥業每公斤三七的平均進貨價為20~40元左右,“但現在該品類的三七已經暴漲。”一個未經證實的說法是,康美藥業之前抄底買入三七,收益已經超過1億元。

康美藥業年報顯示,2008年該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0.03億元,2007年為1.62億元。公司稱,2008年該公司大量采購三七等名貴藥材,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減少主要是中藥材采購量增加所致。

今年1月27日,康美藥業發布2009年業績預增公告稱,經初步測算,預計公司2009年度實現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比上年同期增長60%以上,業績增長源于“報告期內公司業務穩步發展,公司中藥飲片和中藥材貿易銷售有較好增長。”

“康美藥業進的那批貨對整個三七市場價格有推波助瀾的作用。”前述文山州政府官員說,如果僅僅因為旱災,三七價格不會從2008年的50多元/公斤漲至現在的350元/公斤。

“現在來市場交易的三七種植戶已經越來越少。”文山縣三七特產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不排除持續干旱進一步推高三七價格的可能。陳高田也認為,倘若干旱持續,三七將在今年創造450元/公斤的天價。

“價格暴漲暴跌對藥企來說并非好事。”趙宇認為,此番暴漲會讓藥企面臨兩個選擇:成品倒掛,藥企減少相應藥物的采購量;成本轉嫁,藥企提高相應藥品的售價。“最后吃虧的其實都是消費者。”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