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今周刊》炒完全球 炒台灣-中國炒家手法大揭密

葉揚甲、楊卓翰



一位神祕溫州炒家的獨家告白

■日本:「有害的毒螞蟻」  澳洲:「中國要把我們買下來了!」/中國經濟「奇兵」招招致命


中國炒家已將版圖擴展到全球,把短期投機的藝術發揮到極致。究竟中國投資者如何能「招招致命」,把市場機制破壞殆盡,必須逼得政府機關出面才能遏止?
就讓我們來揭開中國炒家出神入化的炒作手法。

中國炒家,也將眼光瞄向海外。去年,日本出了一本新書《中國人的世界霸占計畫》,赤裸呈現出中國流出的人民幣四千億元,以掠奪的方式購置海外房地產的景象。書中指出,中國人趁著日本二十年來泡沫化的最低房價,大張旗鼓地瘋狂炒房,是「有害的毒螞蟻」,甚至指稱中國炒家完全是靠日本泡沫經濟才能不勞而獲,是「欺騙、脅迫、掠奪的癌細胞」,藉以表達日本無殼蝸牛的激烈不滿。

■「紅色」土地竟孕育炒房大戶

不只日本房地產遭受中國炒家狙擊,連遠在南半球的澳洲也難置身事外。去年,澳洲放寬《外國人置產條例》,包括阿德雷德(Adelaide)在內的八座城市,立刻遭中國炒家的熱錢淹沒。澳洲《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以顯著標題寫著:「中國要把我們買下來了!」;《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也指出,澳洲農場的中國投資者在今年上半年多出十倍,逼得澳洲政府不得已,只好再拉起原本的外國人購屋限制。

過去三年,日本東京、韓國濟州島、澳洲阿德雷德、中東杜拜、英國倫敦與加拿大溫哥華等地,全出現中國炒家掀起房價旋風的影子。

「看得到、摸得著」的房地產,是近十年中國人迅速致富的主力炒作標的。炒家的背景,從房市先覺的富商大賈,到「八○後進」的年輕小生都有,他們的共通點是口中滔滔不絕的「炒房經」,而炒房致富的戲碼,竟不可思議地屢屢在中國這塊「紅色」土地上演。

■打房政策排擠  游資轉往海外

事實上,中國炒家會將眼光瞄準海外,並非中國已無房可炒,說穿了,還是因為大陸政府自二○○五年起,開始進行打壓房市政策所致。

尤其自去年底起,到今年四月十七日出台的《關於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連續二十次的打房政策限制,更讓炒家無法施展身手。而「新國十條」的政策,對於目前中國房市「量跌價滯」的情況,普遍解讀是有效的。

[NT:PAGE=$]

打房舉措雖然壓縮了民間游資在中國房市上的空間,卻讓大筆熱錢在國內無處宣洩下,金錢洪流最後擠破國界,像海嘯般席捲各國房地產,尤其,再碰上○八年的金融風暴,世界景氣盪到谷底,恰好給了中國炒房錢潮一個全新的處女地。

中國炒家挑選海外房市下手,最直接的因素,就是相較於中國長期炒作出的高房價,海外房市對中國炒家來說都「太便宜了」。以紐約來看,今年七月紐約的一平方米行情大約是三千美元(每坪約新台幣三十二萬元),而同單位價格在香港約是五千五百美元,相差幾乎一倍。

而目標首選華人密集的都會城市,如澳洲墨爾本,雖然只是澳洲的第二大城,但其唐人街在澳洲的歷史最悠久,華人凝聚力最強,成為中國炒家狙擊的重心。從去年三月開始的一年間,墨爾本的平均房價漲幅居全澳洲之首。

也因為中國炒家鋒芒畢露,擺明投機的行事作風,已經讓各國政府均提高警覺,不只是日本作家出手批評,澳洲政府在今年已連續升息六次,也被視為衝著中國炒家而來...(精采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709期,各大便利商店及連鎖書店均有銷售)

■中國女富豪襲台7個月 廢紙價翻倍

中國炒家如蝗蟲般橫掃世界,讓市場上人心惶惶,並迅速掀起價格的堆砌戰。類似情況,台灣也曾經歷過。

2007年初,台灣廢紙價格即一路攀高,7個月間,從原來每公斤2.6元上漲到5.2元,達一倍的漲幅,等於讓當時台灣造紙業的原料成本暴增83億元,而廢紙價格暴漲的原因,除因當年紙漿漲價外,另一個關鍵則是:台灣廢紙出現短缺現象,國內造紙業者擔心廢紙遭中資全數買斷。

這中資來頭不小,她是身價人民幣上百億元的大陸玖龍紙業董事長張茵,去年既拿下「胡潤中國女富豪榜」之首,今年更榮登美國權威財經雜誌《富比世》(Forbes)白手起家的富媽排行榜上。

07年在台灣發起的廢紙炒作戰,張茵是派出她的另一個事業體--美國中南公司的兩位員工負責,當時,兩位員工與廢紙廠談好價格後,只詢問要以哪種幣別支付,隔天即馬上以現金付清。而在此之前,國內造紙廠採買廢紙,大都採分批付款,而這種廢紙換現鈔的方式極具吸引力,也讓廢紙廠開始積極尋求門路,個個想做張茵的生意。

因此,一時之間廢紙變搶手貨,料源價格節節上升,造紙成本大幅驟增,為了鞏固料源,造紙廠開始對廢紙廠緊迫釘人,甚至轉而向政府施壓,當時,國內造紙公會屢向政府陳情,指台灣自身都不敷使用,不應讓廢紙出口。

短短7個月翻倍的廢紙價格,在同年的8月1日,因經濟部正式宣布管制廢紙出口而畫下句點。但,中國炒家物色好獵物後,就要一大口咬到底的作法,令人印象深刻。
                                
(葉揚甲)

文章標籤

今周刊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