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金融e路通理財日報:理財產品霸王條款賺管理費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8-23 12:37


新浪財經訊 最近在銀行買過理財產品的網友可要警惕了,你在買理財產品的時候,是否仔細研究過銀行提供的條款?日前記者發現,多款非保本的理財產品,產品說明書上都赫然印著“超出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部分的收益作為銀行的投資管理費”的條款,如此類似于“虧了投資者扛、賺大了歸銀行”的產品設計,遭到了投資者和業內人士多方質疑。從超額收益歸銀行這件事看,銀行正在利用“霸王條款”大賺中間收入。請看《》

那麼,券商集合理財計劃是不是會好一些呢?現狀也並不樂觀。上海証券理財1號由于其糟糕的實踐過程,讓其結局遠遠偏離預想。如今,淨值僅為0.5699元,虧損43%,為120多款券商集合理財產品中單位淨值最差的產品。這樣糟糕的產品是如何做到現在這麼差的業績呢?請看《》


購買理財產品時還要注意的一個重要關鍵是:《》。專家指出,不要輕易迷信銀行高收益保本的理財產品,很多都不保本,也會存在一定的風險性。將預期收益率標得如此之高,有明顯誤導投資者的嫌疑。投資者如果在購買理財產品時,不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的收益計算細則,而僅僅為銀行給出的高額收益所吸引,那麼最終很可能會竹籃打水一場空,白白損失自己的時間和金錢。

信用卡是不少網友每天都要用到的,但其實,現在發行信用卡的銀行,大多在賠錢賺吆喝。請看《》。

因此,信用卡的各種陷阱也層出不窮,馬元近期買了台三星的電腦,用工商銀行的信用卡刷了12000元,申請了12個月免息分期付款,想想每個月只要還1000元,還是很劃算的。第一個月銀行賬單寄到家後,馬元卻發現應付的1000元變成了1072元,這“飛來”的72元是哪里來的?請看《》──退貨不退手續費,免息不免滯納金,產品價格高于市場價1成以上,質量問題銀行不予賠付。看來免息的大餐\不太好吃哪!

近日,記者體驗了中行、工行、交行、建行、農行的網絡客戶,發現銀行的網絡客服在回複提問的時間和精准度上,還是存在不小差距。請看《》

但與此同時,銀行亂收費的行為還是屢禁不止,《》。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報道稱,目前銀行提供的服務項目超過3000種,隨之而來的是收費項目激增,由于銀行對收費項目和標准提示力度不夠,導致消費者莫名“被扣費”的現象很嚴重。不信可以看看這篇報道《》

關注分紅險的網友,可以看看這篇有趣報道所描述的壽險行業現狀。《》。用一位保險業人士的話:“保險確實是為了抵御風險,不過在市場不能接受純保障類產品的情況下,保險不斷強化自己投資的一面,而且都以自己的投資增值能力吸引投保人,這已經是個市場事實。”

(文/研究中心)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