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務正業的產業資本
鉅亨網新聞中心
最近一年以來,身為私人銀行大客戶經理的馮燕(化名)工作生活節奏明顯加快,身材纖細的她現在每天穿梭于客戶辦公室之間,很難有閑暇時間。
馮燕供職于一家大型股份制銀行,目前服務資產規模高達億元,而且還在不斷膨脹之中。而在兩年前,馮燕幾乎不敢想象自己要面對如此龐大,而且到處尋求投資機會的產業資本。
馮燕入行之時,正值次貸危機爆發,她親眼目睹了客戶公司的利潤空間從50%驟降至5%的慘痛調整過程。“最初我們的業務拓展是有很大壓力的,因為客戶利潤不好,根本就沒有錢給你管。很多客戶都從事制造業,出口環境和大宗商品價格直接影響他們的利潤空間。”馮燕對記者說。
但這種窘境并沒有持續太久,很快她就發現客戶不僅給她資金,而且規模越來越大。只不過,客戶交給她的不是賺取的富余利潤,而是從實業和個人賬戶中不斷抽離的產業資本。
馮燕認為,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很簡單,人民幣升值吃掉了利潤,通貨膨脹抬高了成本,所以很多客戶都有了轉行的念頭。比較典型的情況是,客戶會先將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實業領域規模壓縮到最低限度,只維持公司最基本的運作,同時不斷地尋找新的投資領域和機會。不過,對于大量保持觀望態勢的產業資本而言,利潤空間更高的投資機會依然是“僧多粥少”。
正因如此,旨在盤活客戶資金的各種銀行業務開始變得炙手可熱,馮燕的工作也因此越來越繁忙。
由于很多客戶在實業領域中都采用收縮策略,所以公司賬上通常沉淀下大量資金,這些資金的保值需求讓各家銀行的對公理財業務快速增長。“多數客戶都是‘不熟不做’,在找到值得投資的機會之前,都傾向于把資金放到短期的理財工具當中,很多客戶在今年都有對公理財方面的需求。”
與此同時,馮燕所在的私人銀行部門也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由于業務增長過于迅速,馮燕供職的這家銀行在今年下半年伊始啟動了大規模的招聘計劃。馮燕的直覺是,前兩年客戶可能只將10%的私人財富交給銀行打理,對新的投資工具也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參與;但現在,客戶已經開始有更高的要求,愿意買入一些更加復雜的投資產品。
馮燕說,由于未來人民幣升值是大的趨勢,而短期內通貨膨脹的壓力也將持續,所以在這一輪經濟結構調整的過程中,會有更多的產業資金和個人財富涌向各類財富管理渠道。“私人銀行還會有很大的增長空間,產業資本也會持續涌入金融市場,而且富人也會越來越多。”馮燕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