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外交:有點"希望"但沒"變革"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1-22 08:29
在大選中一路喊著“變革”口號走進白宮的奧巴馬,上任一年來也同諸多前任不同。他時不時在各種脫口秀節目中登場,還屢登《時代》周刊封面,去年10月還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奧巴馬似乎從未放過任何一個能讓他展示“明星總統”魅力的機會。
但奧巴馬一年來的表現卻讓華盛頓的很多外交專家感到,這位“明星總統”沒能將他的魅力在外交領域展現。
未完成演說家到政治家的轉變
“奧巴馬還沒有完成從一個演說家到一個政治家的轉變。”奧巴馬競選時的外交政策顧問、曾任過卡特總統國家安全顧問的布熱津斯基表示,奧巴馬沒能將他主張的事做到,“想做成什么和能做成什么還是有差距的。”
布熱津斯基指出,奧巴馬就任時,在外交領域面臨3項主要任務:改變全球的反美情緒,制定明確的外交政策,實行這些政策。
布熱津斯基說,目前看來,奧巴馬僅在第一項任務上表現良好,但也已經出現倒退的跡象。
美國前任總統布什的外交政策曾被外交專家總結成一句話:“反恐戰爭引發的外交政策。”而奧巴馬當選總統后宣布,新政府將開始一個“外交新時代”。
在全球范圍內,不管是應對全球經濟危機還是氣候變化,奧巴馬一再表示,美國要同各國合作來解決全球問題。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前主席萊斯利·格爾伯(Leslie Gelb)說:“他(奧巴馬)把華盛頓帶回到了‘國際談判生意’中。他的這些演講為美國將來在全球運用權力奠定了基礎,問題是這些機會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會到來。”
“外交三重點”均無明顯成績
奧巴馬在就職后稱,他有3個主要的外交問題需要解決:巴以和談、伊朗核問題及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反恐戰爭。
但一年來,巴以之間的分歧讓和談仍然無法啟動,華盛頓一年多的外交努力被指責為“美國自己設計的和平計劃”,因為該計劃既沒能說服以色列停建定居點,也沒能促成建立一個統一的巴勒斯坦從而推動和談。
在伊朗核問題上,盡管奧巴馬“要同伊朗對話”的承諾聽上去很美好,但伊朗不妥協的強硬態度讓奧巴馬示好之舉顯得尷尬,以至于只能再次尋求對伊朗進行制裁。
至于反恐戰爭,去年12月,奧巴馬宣布將向阿富汗增派3萬名士兵以打擊塔利班,待阿富汗安全形勢穩定后,美國將從2011年7月起逐步從阿撤軍。然而,美軍在阿富汗的死傷人數不斷上升,讓美國民眾對他能否如期撤軍抱有懷疑。
“奧巴馬的外交政策實際上是延續了他前任的政策,沒有什么‘變革’——即使是在他一直努力求變的反恐戰爭上。” 新美國基金會(New America Foundation) 政策問題研究員阿姆賈德·阿塔拉赫 (Amjad Atallah) 對本報記者表示,“在阿富汗戰爭問題上,他的策略和布什非常相似——先增兵再說。”
奧巴馬自道“驕傲和孤獨”
奧巴馬日前接受《時代》周刊采訪時,對自己一年來的工作做了一個小結。他說,一年來讓他最驕傲和自豪的是國會參眾兩院分別通過了他一直力推的醫保改革議案。奧巴馬說,這將是一項歷史性的成就,而如果能把它最終簽署成為法律,他會更驕傲。
但奧巴馬也坦然承認,當總統的一年里,他還是沒能完全適應這種“像在氣泡中一樣”的生活,特別是想到是他的決定將把美國年輕男女送到戰場時,他更是感到非常孤獨,但在美國面臨恐怖威脅時,他別無選擇。
據蓋洛普公司最新公布的民調結果,奧巴馬任職一年后,其支持率為50%,是半個世紀以來美國歷任總統的最低值,而其不支持率也達到44%。眾多民眾表示,奧巴馬在結束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方面的表現讓人尤為失望。
許多曾經熱烈支持奧巴馬的反戰人士認為,奧巴馬在競選期間信誓旦旦要盡快結束這兩場戰爭,但他一年來的表現讓人懷疑選民是不是高估了他的工作能力,或者他根本沒打算那么做?
而奧巴馬競選時風靡一時的“Yes,we can”(“是的,我們可以”)、“Hope”(“希望”)、 “Change”(“變革”)等詞也不再受寵,一位去年投票給奧巴馬的選民在奧巴馬的官方網站上留言說:“‘是的,我們可以’還是改成‘不,我們不行(No, We can’t)’吧。”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