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慶:股市投資的“痛點模式”和“爽點模式”
鉅亨網新聞中心
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文國慶
有經驗的投資者都清楚,股票投資的效果好壞與智力水平關係不大,經濟學教授不一定比街頭小販更能賺錢。決定投資效果好壞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思維模式,如果在投資中使用了不當的思維模式,即使你知識再多,也會鎩羽而歸。
經營模式有很多劃分方法,一種劃分就是“痛點模式”和“爽點模式”。滿足人類基本生理需求的經營模式叫做“痛點模式”,譬如“吃、喝、拉、撒、睡”,其中任何一項要求得不到滿足,人就會感到特別痛苦,而滿足這些需求的經營活動叫做“痛點”經營。與之對應,超出基本生理需求的經營模式叫“爽點模式”,譬如電影、遊戲、文體活動,這些活動雖然也是正常生理需要,但即使短期缺失也不會帶來太大痛苦,它的功能主要是導致人類的精神愉悅。從經營特性上看,痛點經營主要關注產品或服務的功能、價格和數量,而爽點經營主要強調產品和服務的品味、創意以及滿足消費者心理需求的程度。從市場空間來看,痛點經營的市場空間是有限的,也就是說,一個人的飯量和御寒性著裝需求總是有限的,當過了溫飽線以后,傳統行業的市場需求就明顯下降。而爽點經營不同,因為其滿足的是心理需求,而心理需求是不斷提升和永無止境的,因而這一領域的創新和拓展也是無限的。
在改革開放初期,必需消費品的需求極其強烈,一段時間其價格漲幅巨大,那個時期投資痛點行業收益巨大,而投資奢侈品肯定不合時宜。但是,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那些必需品的盈利增速迅速下降,代之以可選消費品的崛起,如十年前的茅臺(600519,股吧)和五糧液(000858,股吧)。房地產業雖然也有滿足心理需求的成分,但主要還是一種痛點經營,當吃住行無憂之后,過度炫耀住宅的奢侈也是一種變態。應該說,在2014年之前,我國經濟的基本模式就是以房地產為核心的痛點經營模式,而當人口減少房價下跌之后,中國將進入一種爽點經營模式,在這個轉變過程中,不同行業的前景大不相同,投資效果也會反差極大。譬如說,以房地產為核心的傳統行業,是典型的痛點行業,銀行也是如此,盡管他們的功能是生活所必需,但給消費者帶來的心理愉悅度不高,消費者收入在這一領域的分配將逐漸降低,所以,這類行業大致可稱作夕陽產業。相反,文化體育和娛樂消費,盡管不是生活所必需,但消費者愿意支付的比例卻迅速提高,電子遊戲的野蠻生長是典型案例之一,因為他們是爽點消費。在保險行業,壽險和醫保算是痛點消費,而理財險相對算是爽點消費。從發達國家的經歷看,爽點消費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相關行業的增長空間也遠遠大於痛點行業。痛點行業唯一增長率較高的,是醫療服務。
從2013年以后,中國股市啟動了一輪科技股行情,傳統行業一直萎靡不振。到了2014年四季度,市場終於迎來一輪傳統行業估值修復行情,於是有人大談什么價值投資的回歸,其實大謬。去年傳統行業股的大漲,不過是痛點行業的一次躁動,是痛點思維模式在資本市場的反映,不管它怎么漲,第一不會創出新高,第二缺少業績的持續性支撐,此輪激情過后,還會回歸痛苦模式。最可悲的是,很多從房地產市場轉過來的資金,囿於傳統思維,用痛點思維參與股市,以為地產、銀行和交通運輸業凈資產高,真實可見,買著心里踏實——甚至不惜大量融資買入傳統行業,這表面上看著合理的行為,其實是從一個痛點進入一個更大的痛點。如果這些痛點行業真是那么可靠,您又何必離開地產行業轉投股市?
本周市場上最大的爽點行業要數互聯網金融,板塊指數大漲13.34%,2015年以來該板塊已經累計上漲79.42%,與此同時,最大的痛點行業300金融指數下跌9.09%。兩大指數的反向運行,展示了爽點行業和痛點行業的歷史性切換。有人不理解為什么300金融是痛點行業而互聯金融是爽點行業,道理很簡單:中國的金融業從業人員只有幾百萬,但是行業利潤卻接近全部企業利潤的一半,幾百萬人賺了7億人的錢,說明我國企業的融資成本極高,而數千萬企業為融資肯付出這么高的成本,正說明金融服務是這個社會的痛點。好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金融互聯網化成為可能,金融業的效率將大大提升,而實現這一功能的互聯金融行業將使未來的金融服務不再是一種價格昂貴、效率低下的壟斷行業。互聯金融的無線多樣性、高效性和低收費,將使金融服務成為一種客戶界面良好、服務多樣性和個性化的可選性消費,金融服務將從客戶的被動性接受,變為主動型選擇——這里的運作空間太大了,遠遠不是幾千億、幾萬億的規模。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只有少數傳統金融企業能夠轉型成功成為強者,而多數金融服務企業將被邊緣化,不管它是大型銀行、券商還是保險公司,都是如此。
今年是互聯網金融的元年,行情剛剛開始,上漲79%只是個序曲,好戲還在后邊。有人說傳統行業自身轉型不行嗎?不行!蜜罐子里泡大的孩子,經不起狂風暴雨。15年前國字頭電信公司、大型商場不都在搞增值服務電子商務嗎,有誰成功轉型了?最後成功的是馬云、馬化騰、李彥宏和周鴻祎們,后者為何成功?因為他們是光腳的,成本優勢是他們最強的武器!(本文作者文國慶系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和訊評論專訪特約專訪專家)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