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中國社科院警示產業競爭優勢斷檔風險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下稱“社科院”)昨日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目前處于產業競爭優勢的轉型期,傳統優勢產業將逐漸失去競爭力,新的優勢產業一時難以形成,如果應對不當,將面臨產業競爭優勢斷檔的風險。

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昨日發布的《中國產業競爭力報告(2010)》(下稱“藍皮書”)指出,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中國的產業競爭力明顯提高,用國際貿易競爭力指數來衡量,2005年與2000年比提高約40%,2008年相比2005年則提高了60%左右。

但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產業競爭力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短期內將造成出口下降,長期來講,則對中國產業競爭力提升提出了更嚴峻的挑戰。

金融危機爆發后,由于西方發達國家實施了一系列提升其國內產業競爭力的政策措施,中國的產業競爭力出現了下降的苗頭。2010年3月,中國26年來首次出現了貿易逆差。這種格局雖然可以減輕中國平衡國際貿易的壓力,但同時也表明,中國的產業競爭力在國際上下降了。


藍皮書指出,我國正處于產業競爭優勢的轉型期,將面臨傳統成本競爭力下降、符合發展方式轉變要求的產業升級難度較大和低碳競爭力較弱等三大問題,如果不能有效處理,中國就可能出現競爭優勢斷檔的風險。

一些有競爭優勢的傳統產業在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沖擊下會失去競爭力,新的具有優勢的產業一時難以形成,在競爭優勢上形成一個“真空期”。我國的一些地區已經出現這種苗頭。如何有效化解這些地區業已顯現的競爭優勢斷檔風險,防止由局部斷檔演化成全局性斷檔,是中國未來一個時期產業競爭力提升面臨的一項最艱巨的任務。

在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金碚看來,中國產業目前面臨的兩個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創新和尋找成本優勢的新源泉。產業競爭永遠是成本價格競爭,中國總得想辦法找到新的源泉以保證產業價格優勢。

為此,藍皮書指出,增長方式轉變要優化節奏和路徑,操之過急,會適得其反;要加大傳統優勢行業關鍵技術的開發,防止傳統優勢行業競爭力下滑,避免競爭優勢轉型病。

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助理,藍皮書主編張其仔建議,“十二五”期間,要把握好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節奏,避免多重效應疊加。如果一些增加企業成本的政策措施出臺的密集度過高,時間太集中、時機不當,會對企業產生巨大的壓力。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