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嚴監管農產品期貨弊大于利
鉅亨網新聞中心
據世華財訊援引聯合國糧農組織(FAO)23日發布的簡報稱,農產品期貨市場為參與者提供了對沖價格風險的重要平臺,而基金投機是場內流動性的一個主要來源,各國應謹慎選擇投機活動監管方式,嚴格設限和直接禁令恐將適得其反,建立國際干預基金絕非最優的執行方案,可以通過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和調查可疑交易的方式來增強市場信心。
聯合國糧農組織網站6月23日發布的簡報稱,對商品期貨市場的一定監管是可取的,但任何干預都應謹慎進行,不應對農產品投機施以嚴格限制或頒布直接禁令。兩年前,全球食品價格的上漲可能因有組織期貨市場內投機活動而放大,但總體而言,限制或禁止投機交易的弊端大于利好。鑒于期貨投機活動只是影響短期價格,遏制投機的措施恐怕無法收到意料之中的長期效果,任何限令只會讓投機者遠離交易,這必將減少市場上出于對沖目的而存在的流動性。
報告介紹,期貨合約是指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某一日期按約定的價格買賣約定數量相關商品的合約,由此為農場主和交易商提供了預防或對沖價格風險的機會。但利用實物交割方式平倉了結的交易僅占合約總數的2%,因為交易者通常在合約到期之前進行對沖交易,這一特點正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金融投機商和投資者,他們可以在股市和債市低迷時獲得豐厚回報。當前,大型商品基金持有的農產品期貨合約約占25%至35%,其他投資者也開始成為市場流動性的重要來源。但防止價格過度上漲的干預機制很可能會令投機商離場,因重要對沖目的而存在的資金量將萎縮。有鑒于此,建立國際基金防范價格大漲的提議并非最優解決方案,并且,此類基金需要具備龐大的資源,才能有效遏制投機。
報告認為,監管目的應在于增強市場良好運行的信心。目前看來,實現思路有兩個,其一是提高期貨交易可獲信息的透明度和總量,其二是密切調查交易商在任何情況下的可疑行為,這一點美國期貨交易委員會正在施行。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