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運:皖江城市帶示范區建成后農民工將受益
鉅亨網新聞中心
安徽省長王三運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皖江城市帶建成以后農民工將是受益的。
中國政府網1月22日消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1月22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長王三運、安徽省人民政府常務副省長孫志剛、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地區司司長范恒山、安徽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主任沈衛國介紹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等方面情況,并答記者問。
[香港鳳凰衛視記者]: 第一個問題,您剛才提到安徽是一個勞動力資源豐富的省份,我們也知道,安徽是勞動力輸出的大省,大量勞動力去沿海地區工作。當然這不是因為在安徽找不到工作,而是因為和沿海地區的工作相比,包括安徽的內陸省份來說,相對收入低一些。我的問題是,如果皖江城市帶示范區建成的話,可能會有農民工考慮留在家鄉工作,能不能保證這些留在家鄉的農民工的收入?也就是說引進長三角的產業,是不是同時也能引進他們的工資水平?第二個問題,關于轉移的話題。皖江城市帶建成以后,帶來一些長三角的產業,是不是在長三角已經被淘汰的一些產業呢?如何避免這些轉移來的產業不會出現重復建設和惡性競爭呢?
[王三運]: 非常感謝這位香港記者對安徽的關注。因為他提的這兩個問題,實際上是在關心我們安徽的農民工問題,同時也在關心安徽的環境保護問題,提得很好。首先我簡要介紹一下,這一兩年來,在農民工的問題上,我們采取了很多措施。安徽現在在外打工的是1,100多萬人,金融危機以后,我們當時很擔心,如果沿海地區的很多企業發生困難以后,大量的農民工回流,將會給我們產生什么樣的壓力。所以省委、省政府在解決農民工問題上,迅速地研究了很多措施,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建立農民工的創業園。這個農民工的創業園依托于現在的開發區和城市,到目前為止,我們建成了農民工創業園250個,大量吸納了回流的農民工創業。前年春節的時候,全省返鄉的農民工有860萬多人,我們一是通過農民工創業園的吸納,再一個是通過外部環境的改善,這些返鄉的農民工90%已經回到原來的崗位,留下的10%都就地得到了妥善安置。
近些年來,東部沿海的產業之所以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沿海地區的要素成本提高,而這方面在中西部地區又是我們的很大優勢。所以農民工回到安徽也好,或者回到皖江城市帶來創業,工資不會降低,同時從某種意義上講還是提高了,因為他在家門口打工,在家門口創業,減少了很多生活方面的成本,所以從這方面來講,農民工是受益的,對這個問題我們高度重視,不會有大的問題。
環境保護方面,我們在規劃中已經充分考慮到了。我們的準入門檻要嚴把兩個關,第一,是把住環境評估關,絕不讓那些污染的企業進入我們的示范區;第二,是把住低水平重復關,我們絕不讓低水平重復的項目進入示范區。
(程笛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