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貿加工勞動力還能維持10年競爭力
鉅亨網新聞中心
商務部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表示,不建議中國的企業把生產基地轉移到海外,現在的勞動力還能維持10年的競爭力。中國加工企業新的勞動力模式已經出現,中國仍有大量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的地方。
據經濟觀察報12月27日報道,商務部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在12月26日的“2010中國產業經濟論壇—后危機時代的全球產業結構調整與中國機會”上表示,不建議中國的企業把生產基地轉移到海外,現在的勞動力還能維持10年的競爭力。
今年11月份的進出口總額達到26億,在寬松貨幣政策的刺激下,在項目投資的拉動下,都導致進口大幅增長。 霍建國表示,“從數據已經看到,加工貿易下降,在十二五規劃中,加工貿易占比35%是最合理的。”
“目前國內的加工貿易企業梯隊也出現了變化,今年預計東部地區只占25%,而中西部地區已經達到45-50%,這與像富士康這樣的加工企業遷址有很大關系。”霍建國強調,中國加工企業新的勞動力模式已經出現,中國仍有大量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的地方,不建議中國的企業把生產基地轉移到海外,現在的勞動力還能維持10年的競爭力。
霍建國同時也表示,中國企業自身的分化也已經開始,核心技術是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對于國有企業來說,下一步的重點就是加強完善核心技術。
霍建國還透露,商務部正在建設“周邊大通道”,重點向西南轉移。
對于2011年的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霍建國說,國家會加大海外投資,其中包括經營網點的完善,比如倉儲、運輸和銷售網絡,同時也會進行海外并購。
(王華 編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