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0:現貨期貨比翼雙飛 多層次資本市場長足發展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年上海資本市場再度取得長足進步,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藍籌股市場建設穩步推進,多層次市場建設取得突破;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正式推出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改變了我國資本市場長期以來單邊市的狀況。
據中國證券報12月29日報道,面對最為復雜的經濟環境,2010年上海資本市場再度取得長足進步,為國民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作出了重大貢獻。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藍籌股市場建設穩步推進,多層次市場建設取得突破,國際板市場建設積極推進。
2010年4月16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正式推出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改變了我國資本市場長期以來單邊市的狀況,實現了中國資本市場在交易機制上的大步飛躍。推出以來,股指期貨平穩運行,價格發現功能初步顯現。
多層次市場全面發展
截至2010年10月底,上交所擁有上市公司888家,會員106家,投資者開戶數9,650萬。股票總市值18.7萬億元,是股權分置改革前(2005年)的2.3萬億的8.13倍,與GDP比率達54%。2010年1至10月上交所股票成交金額23.2萬億元,日均成交1,177億元,是2005年日均成交80億元的14.7倍。特別是在籌資額方面,2005年籌資308億元,2009年籌資3,343億元,而2010年前10個月,上交所籌資額已達4000億元,是2005年全年的13倍。股改后5年上交所累計籌資近2萬億元,是股改前十五年總和的3倍。
根據世界交易所聯合會的統計,截至2010年10月底,上交所股票市值在全球主要交易所中排在第六位,當年股票成交金額排在第三位,股票籌資額排在第四位。上交所在國際證券市場中的地位得到明顯提升,已成長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新興市場,跨入全球最主要交易所行列。
2010年,上交所的藍籌股市場建設延續了股改以來快速發展的勢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農業銀行、光大銀行、中國一重等一批大型藍籌企業在上交所融資上市,一批已上市公司通過兼并重組、整體上市,實現做大做強。目前,上交所市場總市值超過1萬億元的上市公司有2家,1,000億至1萬億之間的有29家,100億至1,000億之間的有238家。這269家市值超過100億的上市公司,構成了上交所藍籌市場框架的核心。此外,一批中等規模上市公司發展壯大,擴大了上交所藍籌市場的基礎。目前,國內42家進入全球財富500強的企業中,有33家在上交所上市。
大型優質企業的上市,大幅提高了市場集中度。2010年10月底,按市值計算,上交所前100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全市場總市值超過70%,凈利潤近90%。這些大型藍籌企業涵蓋了國民經濟各個重要行業,基本反映了國民經濟整體狀況,上交所市場作為國民經濟晴雨表的作用逐步顯現。
在穩步發展藍籌股市場的同時,上交所也集中了一大批成長性好、盈利能力強、行業優勢明顯的中小型上市公司。這些公司大多處于快速成長階段或成熟階段早期,有望成為行業龍頭的潛力藍籌股。日前,上交所正式發布了反映滬市成長性潛力藍籌股市場表現的中小盤藍籌股指數——上證380指數。上交所以藍籌股為主體,大中小企業共同發展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格局日益成熟。
12月初,商業銀行在闊別交易所債市13年后,重返上交所市場。這是我國統一互聯的債券市場建設邁出的關鍵一步,也為上交所壯大債券市場提供了巨大的契機。
與此同時,上交所的交易產品創新和機構投資者隊伍的壯大,也取得了明顯進步。ETF產品是近年來上交所產品創新的重要內容,深受國內投資者的歡迎,并得到國際同行的廣泛認可,先后獲得多個全球著名獎項。截至目前,上交所擁有12只ETF,總市值雖只有600億元,但交易十分活躍,交易量在全球市場排第十位。
上交所市場投資者結構得到優化,初步形成了包括證券投資基金、保險公司、社保基金、企業年金、QFII等各類機構投資者共同參與的格局。截至2010年10月底,各類機構投資者持股市值占上交所市場總市值74%,占當年成交金額28%。市場參與者的國際化程度進一步提高。截至2010年10月,共有9家合資證券公司、35家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直接或間接參與上交所市場的發行、交易及相關業務,103家QFII獲準參與上交所市場證券交易,獲批投資總額達到193.2億美元。
2010年上交所積極研究、推動和籌劃國際板建設,目前已完成了上市、交易等業務規則和技術方面的準備工作,深入研究了信息披露、持續監管、跨境執法、退市和投資者保護制度等重大問題,為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創造了條件。
創新引領期市發展
2010年是期貨市場大變革的一年,股指期貨的推出,開創了金融期貨和商品期貨交相輝映的新時代。
股指期貨自4月16日上市以來,在保持較好流動性的前提下,實現了穩健開局、平穩運行,主要表現在歷次交割平穩過渡;市場風險控制及時得當;價格緊貼現貨波動,沒有出現當初擔心的“惡意炒新”現象;投資者結構日趨多元化,機構投資者穩步入市。
截至目前,股指期貨開戶總數5.3萬戶,四大合約日均成交近28萬手。成交量和持倉量比呈大幅下降趨勢。目前,該比例已由上市初期的平均20倍大幅降至平均6倍左右,降幅約70%左右,意味著日內交易過度的情況得到有效遏制。同時,期貨價格基本上緊貼著滬深300指數波動。作為絕對主力合約的當月合約,其成交量始終占市場總成交量的九成左右。當月合約的期現價差基本維持在-5至20點,基差波動幅度已下降到0.5%之內。這些數據充分表明,經過短短半年多的運行,股指期貨市場的成熟度已大幅提高,達到了國外成熟市場運行多年后才達到的水平。
機構投資者的參與程度,是股指期貨取得成功的一項重要基礎和指標。截至目前,共有近60個券商資產管理賬戶獲批期指交易編碼,國投瑞銀、匯添富等基金專戶初步試水股指期貨。
業內人士稱,上海期市將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東風,迎來新一輪創新機遇。未來幾年,原油等能源化工期貨品種有望上市;銅、鋁等期權類產品有望推出,創新將成為上海期市新一輪發展的“發動機”和“催化劑”。
隨著市場結構的不斷優化,市場基礎的更加夯實,上期所目前在國內外衍生品市場的影響不斷增強。上期所總經理楊邁軍指出,一年來,上期所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進一步強化市場監管、牢牢地守住了風險底線,確保市場風險完全處于可控范圍;市場基礎進一步鞏固,制度創新更加貼近市場需求,期貨保稅交割業務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進一步做深做精現有品種,深化產業服務,對已上市品種市場運行質量和功能發揮情況進行全面評估。
(毛崇才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