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老總自曝開發商的利潤:最低25%
鉅亨網新聞中心
開發商的利潤到底有多高?有的地產大腕說“一年下來甚至不到5%”,也有另外的房產商說“大概在10%左右”。對此,昆明一位從事房地產開發20余年的“資深老總”張先生擬了一份某樓盤縮減版的投資計劃書給本報參考。
融資計劃書上標明,該地塊位于盤龍區北面三環旁,容積率小于等于1.8、共172畝(拿地成本差不多為300萬元/畝),建筑面積算下來差不多20.7萬平方米。
其中主要建設成本為:土地成本2500元/平方米;土建1000元/平方米; 園林綠化硬化成本500元/平方米;相關“規范”費用400元/平方米;水電氣、道路500元/平方米
管理成本:總建設成本的25%(包括人員工資8%、辦公費用2%、融資成本8%、稅費7%)
總成本:(2500+1000+500+400+500)×1.25= 6125元/平方米
而該項目屬于低密度、高端別墅小區,依據周邊類似樓盤目前交易價平均水平,估計該樓盤未來成交價不會低于2萬元/平方米
預算利潤率:(20000-6125)/6125=226%
“而實際上,該樓盤到時候入市交易,成交價還將高于2萬元,但開發商的利潤率卻沒有你看到的這么高。因為樓盤還未流入市場就會有超過70%的房源被低價‘團購’,團購價預期實際將遠遠低于8000元/平方米。”
張總特別強調,該樓盤其實比較特殊,拿地價格僅300萬元/畝,這也是讓預期利潤率可超過200%的一個重要原因。
張總說,往往昆明房地產商的利潤在30%-50%,甚至還有個別樓盤的利潤率超過100%、200%,25%絕對是房地產企業的最低利潤率。
一位專門供昆明開發商建材的呂總也認為,昆明多數房產企業的利潤率在50%左右,因為很多時候,開發商投資時預計樓盤銷售價為5000元/平方米,等樓盤建好開賣時,已經可以賣到8000元了。
“而且,開發商可以讓會計將利潤做低,減少稅費支出。或者打通關系,讓平地起高樓,以便提高利潤率。開發商的投入肯定不是一次性的,他們通過分期開發、預售、融資等手段,讓小錢撬動大項目,這樣一來更是提高了利潤率。”
昆明房價成本不夠透明,有業界人士責問
面包漲價了
都怪面粉比面包貴
16日,中國城市動態監測網公布三季度105個城市的地價數據顯示,昆明三季度的綜合地價為3979元/平方米,地價增長率為7.22%,遠遠高于全國1.76%的增長率。其中昆明居住地價為4400元/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上漲了1263元。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昆明商業地價也達到了歷史性的9286元/平方米,每平方米高出全國均價4000元左右。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昆明商業地價在年底有望突破每平方米萬元大關。
記者從昆明市土地和礦業權交易中心獲悉,今年年底昆明將有19塊土地入市。截至目前,具有住宅性質的土地有8塊,商業性質的土地9塊,住宅兼容商服用地1塊,文化娛樂用地1塊。其中,掛牌交易土地的累計面積約38.09萬平方米,拍賣出讓土地累計面積約10.56萬平方米,12月土地供應總面積預計約48.65萬平方米。
在拍賣出讓的土地中,盤龍區小壩劉家營村地塊起拍價最高,折合每畝約494萬元;昆明市官渡區雙橋路201號城鎮住宅用地,以420萬元/畝的起拍價位居第二位;價位最低的是昆明市北二環路鍋蓋山的商務金融用地,折合每畝約240萬元。
據此,記者采訪多位開發商,他們都理直氣壯地說,地價暴漲,緣于市政府于2009年9月14日頒布了《土地出讓金補繳規定》,要求2004年后取得的住宅用地重新以“5、4、3、2、1”標準(單位為100萬元/畝)補繳。土地成本和開發成本重新計算,這等于把開發商吃掉的利潤吐出來,直接導致土地價格大漲,進而引發房屋售價跳漲。
昆明高屋地產顧問機構董事長胡先鈞則不同意這一觀點。事實上,昆明推行“54321”不假,但政府在推行“54321”土地價格的同時,也大幅度放寬建筑容積率指標限制,以前昆明小高層、高層最高容積率僅僅為2.5-3.0,然而現在許多項目的容積率達到5.0、6.0、甚至10.0以上,提高容積率等于降低了樓面地價,昆明市的所有住宅樓面地價平均大概在2000-4000元/平方米(包括主城一環內),如果算上建安成本和相關稅費2500-4000元左右,正常的住宅成本不會超過6000-7000元/平方米。
所以,那些動輒每平方米過萬的房子,利潤空間有多大,你可以去想象。“‘54321’不一定催生了昆明房地產價格大漲,但對于市場帶來的心理預期十分巨大,開發商也就找到了借口——面包漲價了,都怪面粉比面包貴!”
地價究竟占房價多大比例
業內稱僅為20%-30%
“很多時候,土地成本占到所有開發成本的50%-70%,占到房價的20%-30%。”張總說,所有開發商都明白,地價的確是決定最終售價的重要原因之一。
楊總說,以昆明最低利潤樓盤的銷售價組成為例:100%房價=25%土地成本+25%管理成本+15%建安成本+25%利潤。“地價是死價格、管理成本和建安成本幾乎沒有什么彈性,而房產商25%的利潤已經壓得非常低了。”
從今年昆明市多數住宅用地的拍賣成交價估算,一到二環之間樓面成本在2000-2500元/平方米,二環以外、三環以內的樓面成本在1200-1500元/平方米左右,甚至呈貢新城較好地段的住宅地塊的樓面成本已達到1700元/平方米。
按照地產商最低利潤公式計算,二環以內昆明房價不會低于8000-10000元/平方米,二環以外、三環以內的房價不會低于4800-6000元/平方米,而呈貢這塊黃金地段的住宅價格不會低于6800元/平方米。
“地價決定了我們的最低售價。當然,最終銷售價格是多少,還要根據開盤后的市場供需狀況,對我們的利潤進行調節后才能確定。”楊總說。
三問地產商
囤地還是開發更賺錢?
“我為什么要囤地?真得值得么?劃算么?”在采訪中,“資深張總”和楊總兩個地產高管提起開發商惡意囤地的話題時,都會意一笑。“其實大家都知道,房地產開發和很多行業相比,的確屬于暴利行業,高達30%、50%、100%的開發銷售利潤,怎么和囤地哪點不到50%的土地增值利潤相提并論呢?”楊總說,所有做生意的人都明白,只有當資金流動起來才能獲得更大的收益,而將上億元、上十幾億元的資金壓在土地上守株待兔,這是任何一個開發商都不會干的蠢事。
房企高管年薪上百萬?
售樓小姐高年薪的話題已經被千家萬戶知曉,但是房企高管的工資又能高到多少呢?“總的加起來,我每年的收入在100元萬左右!”張總坦誠地說,自己的收入在大房企高管當中算比較低的,而很多做到CEO級別的昆明房企高管的年收入已經超過了200萬元。“我們上次去挖一個主管財務的副總,開出的年薪為150萬元!”楊總說。
房價該如何調控?
“房價定多高,不是調控得了的,而是由市場需求決定。”楊總說,市場需求大,企業定價再高,還是有人來買,企業當然不會定低價。張總也認為,房價真若能控制,首先政府要加大對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和監管力度,解決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問題。第二,要正確引導居民消費,增強他們的消費信心,不能讓老百姓將投資房產作為唯一讓自己資產保值的方式。另外,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讓百姓沒有后顧之憂,讓他們不將投資房產作為養老的手段。
賣房那些事兒
僅一成購房者首次置業
“我去年在昆明某知名地產調查公司任職時,做過一次完整的市場調查,其中,‘昆明的購房者有高達70%以上已經擁有1套住房’的結論最讓人震驚!”李總曾經是昆明某地產營銷策劃調查公司的一位高管,現在他已經到了一家房地產開發企業任職。
而“資深張總”也對這個結論持肯定態度。“昆明購房者有10%是首次置業,有30%屬于二次置業,其他更多的屬于三次、四次投資置業了。”張總說,其實在昆明,投資置業成了一種剛性需求。
這個結論正確與否,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從房產中介口中依然可以了解到,很多昆明人購房的需求已經從“居住”變為了“投資”,而且這個比例還在不斷上升。
“雖然昆明炒房客和沿海地區相比,數量要少很多,但是全民參與炒房的心態卻彌漫在每一個昆明人的心底!”李總說。
未開盤已被團購70%
北市區一樓盤,開盤價已經突破了萬元大關,但是據不少人爆料,至少有1500套以上的房源是以4500-5000元/平方米的價格被“銀行團購”的。另外,還有5500、6500元/平方米等不同檔次的團購群體來分食前期便宜房源。該樓盤開盤時,便已有超過4成的房源早被低價團購出去了。而最后的萬元房源,最終落在了沒有關系、沒有消息、沒有途徑的“剛性需求者”手中。
“團購營銷在任何一個樓盤都會出現,這是開發商為了早期回收資金、提高樓盤銷售率、降低營銷成本率慣用的手法。”昆明某資深開發商楊總解釋,一般價格較低的團購房指標是分配給合作銀行、合作企業的。如果資金不足,再考慮以稍低于預期銷售價的團購方式和另外一些單位合作。不過,房企總會留下不低于30%的房源用于“炒作”,而在市場預期越好、房企資金越雄厚的情況下,團購比例就會越小。“團購當中,不乏一些房企用自己員工的名額低價控制一些位置較好的房源,待開盤后余下房源暴漲時,再將這些房源‘清理’出來高價銷售。這樣一來,總體銷售額便可以得到明顯提升。”
不過,各個房企團購的比例和標準都不同,甚至連一些單位集資建房,都不忘留一部分房源用于市場炒作,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樓盤價值、擴大銷售額,也為前期炒房者提供了操作空間。而在昆明已開盤樓盤中,有樓盤在開盤前便有高達70%的房源已被各種名目、各種方式團購。
有開發商玩“過度營銷”
捂盤惜售、不一次性公開房源、定價天天變……各種開發商慣用的營銷手段已經被媒體和政府盯得緊緊的,而昆明卻有開發商換個角度玩起了“過度樓盤營銷”,巧借名目將自己的樓盤包裝成高端盤。
近期,昆明一些新開盤的樓盤,精裝修房子有所增多。這些精裝修房與以前只裝修廚房、衛生間、客廳的“粗裝修”房子不同,它們大多是全屋裝修,而且裝修標準不低。“為了使自己的項目與周遭樓盤在品質和檔次上出現區分、贏得更加可觀的利潤,便以高檔次、精裝修、管家式服務等方式,變相提高樓盤銷售價格,最終帶動周邊樓盤集體‘跳漲’。”房產商楊總這樣評價自己的一些同行,“品牌營銷從另一個角度來講,的確也是高房價的推手。一些所謂2000元/平方米的豪華裝修,成本一般還不到3成。”(記者 許建龍 趙芳 向星權 吳雙紅 李鴻睿)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