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憶如:救市退場競爭開始 台灣要抓住ECFA帶來機會
鉅亨網記者林昭儀 台北
經建會主委劉憶如今天在工商協進會會員大會中發表題為「金融海嘯後台灣的經濟策略」演講時表示,金融海嘯之後,哪些國家能夠從全球的競爭中勝出,將取決於誰的救市退場機制最順利,誰的政策措施能把握住機會,台灣有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加持,必須抓住良機,脫穎而出。
劉憶如指出,台灣靠著政府深具彈性的政策安全度過金融海嘯,並且取得更大優勢,但寬鬆的貨幣與財政政策有如救急症的特效藥不能天天吃,逐步退場是必然的方向。「現在是救市退場競爭的開始,誰退場最順利,誰的政策效果最好、最有效率,就會成為最後贏家。」
劉憶如透露從去年遺產稅由50%的稅率降至10%,就看到大量資金回流,但是這些資金如果只是買房和買股票,則達到預期的報酬率後,隨時都可能再走,因此必須把國內充沛的資金和海外回流的資金引導到長期的實質直接投資標的上。
劉憶如並表示,在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大陸市場成為腹地,讓許多商機崛起,許多投資標的的獲利能力大為提升,台灣因與大陸無任何語言障礙,將成開發大陸市場的重要門戶。
繼直航之後,開放大陸觀光團來台,並且開放大陸國營企業來台投資以及洽簽ECFA,劉憶如說,過去兩岸間經貿嚴重失衡,只能到對岸觀光,對岸的人民卻不能來台灣,資金一直往對岸流,卻不許對岸資金進來等等的狀況,在經貿開放正常化後,台灣在國際投資人的心目中有了不同的地位。
台灣即將與大陸簽署ECFA,再加上產創條例與企業營所稅降至17%的加持,使國際投資人對台灣寄予厚望,但是要如何讓他們的期望落實?劉憶如指出,必須靠政府部門排除投資障礙和困難,「引導資金留在台灣和我們一起打拚」。
劉憶如透露,為了開放醫療健檢旅遊,已經有草案送交立法院進行修法,讓旅行社可以公開行銷這樣的套裝行程。而愛台12建設3.99兆元的八年計劃中關於基礎建設的部分,切出30%提供民間參與,六大新興產業5000多億元的商機,民間參與比重超過50%;雲端、發明專利商品化、電動車和綠建築等四大智慧產業與十項重點服務業各有1000多億元商機,民間參與比重也都高達80%。除了國內投資以外,「這些資訊都將整合起來,向歐美亞洲各地行銷,歡迎大家一起來投資台灣」。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