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汛\網宿冰火樣本:華爾街聆聽中國故事
鉅亨網新聞中心
資本總是有這樣的魔力,讓相同的故事演繹出不同的結局。
10月1日,中國最大的網絡內容分發加速(CDN)服務商藍汛(Nasdaq:CCIH)在納斯達克上市,當天股價漲幅高達95%,收盤價為27.15美元,打破了2007年以來企業在美上市當天漲幅的最高紀錄,也創造了3年來所有在納斯達克IPO企業上市當天漲幅比例的最高紀錄。
而在中國CDN產業,藍汛并非第一家登陸資本市場的企業。2009年10月30日,國內CDN市場占有率第二的網宿科技(SZ:300017)就作為首批掛牌的28家企業之一隨創業板開板而上市。
然而一年之后,就在藍汛風光登陸納斯達克,同樣講述著“為中國互聯網加速”故事的網宿科技不但頭頂創業板最差年報的帽子,還屢次深陷高管套利漩渦。
值得注意的是,單純從財務數據上看,藍汛連續虧損5年,2010年上半年仍虧損2420萬元,而網宿上半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卻有1498萬元。究竟是怎樣的產業和資本環境,造就了中國兩家最大的網絡CDN服務商遭遇如此的冰火境遇?
藍汛、網宿的不同故事
“美國資本市場對中國互聯網期待值很高,美國投資者會奇怪,中國互聯網發展10年了,為什么還沒有一家專業的技術服務商去美國上市。”10月28日,藍汛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王松對記者表示,未來半年是中國互聯網企業登陸納斯達克最好的時機。
“美國投資者很關心美國故事的中國版本,對于在自己市場已有的業務他們都會看好。”王松說,“比如在路演時候提到微博、提到開心網、人人網以及視頻網站,他們都有非常大的熱情。比如他們會問,中國的Netflix(在線影片租賃提供商)是誰?”
王松認為,除了提到的幾個網絡前臺應用外,美國投資者同樣關注互聯網的后臺技術服務,比如網絡存儲、交換設備、虛擬化、云計算等等,“美國互聯網產業里有非常多這樣的公司上市,而類似的中國企業沒有一家去美國上市的,我們做了個開頭,接下來會有更多這樣的企業去美國上市。”
“CDN技術的核心,就是要在互聯網上快速發布各種內容到網絡最邊緣的用戶。”王松表示,CDN實際上就是一個網絡中間商,把從運營商那里低價購入的網絡帶寬資源整合上內容分發加速服務,再打包販賣給各種類型的互聯網內容提供商。
“有專業人士計算過,如國內有視頻網站達到YouTube的流量,它每年的帶寬成本就要2.4億元。”王松指出,“視頻網站融來的幾千萬美元資金,如果自己燒的話,可能一年就燒完了,如果用了我們的CDN服務,達到同樣的效果,這筆錢能讓他們撐上三四年。”
“美國CDN行業經歷了互聯網泡沫、網絡視頻、個人云應用服務三個浪潮,目前美國CDN普及率已經達到30%-40%,大型門戶網站、證券金融保險、電子商務網站、網絡視頻、SNS社區等領域都已對CDN服務形成了強烈的依賴。”王松表示,相對中國CDN普及率尚不足5%,國內投資者對于究竟什么是CDN、核心競爭力是什么、未來成長空間在哪里等認知都還不夠清晰。
“相比較美國投資者對CDN產業就充滿信心,而且新興市場中越來越多大企業有外包CDN的需求,這些急速增長的市場也讓美國投資者看好CDN服務。”王松說。
海外資本熱捧中國概念
此外王松也強調,納斯達克雖然遠在美國,但在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歷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目前中國幾大重要的網絡服務商搜狐、新浪、百度等都通過納斯達克的成功上市為自己樹立了品牌和行業地位。雖然納斯達克并非企業的保護所,也不是圈錢的最佳目標,但納斯達克上市一直是眾多互聯網企業的一個煉金石,一方面納斯達克上市的門檻可能會比國內創業板低一些,另一方面其成熟的監管制度和理性的國際投資規則面前,上市企業也可以有效避免業績造假、不當套利、家族管理等等負面沖擊。
“與國內創業板的數字為王相比,納斯達克相對更看重企業在團隊、主營業務和對未來發展上的說服力,更為看重企業未來的成長性。”藍汛CFO沙涌認為,要在納斯達克上市成功以上這些綜合潛力因素有70%,剩下30%才是現有好的業務基礎和財務數據。
沙涌表示,從2007年開始IPO市場一直比較壓抑,今年情況突然有所回暖,中國企業也紛紛加速了其IPO的進程。據沙涌透露,目前準備年底去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超過15家以上,可能遞交申請、啟動上市中國企業超過30家,目標都是圣誕節前或者明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上市。
對此,納斯達克OMX集團亞太區負責人藍博文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中國已經是納斯達克最大的海外市場。去年全年赴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數量為創紀錄的33家,而今年前三季度赴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企業數量就已經達到31家,其中11家為 IPO,15家從OTCBB(由全美證券商協會監管的非交易所性質交易市場)升板,而另外5家則是從其他交易所轉板而來。
新一輪“出海熱”
時下,中國概念股大有走紅華爾街之勢。納斯達克OMX集團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美國股市一共有96家企業IPO,而當中就有18家中國概念股。
今年10月以來,僅是國慶長假的5個工作日,就有8家中國企業在海外完成了IPO。而在10月已經或即將海外上市的VC/PE背景中資企業有:奔赴紐交所的明陽電氣、大全新能源、尚華醫藥、大全集團等;登陸納斯達克的藍汛、環球雅思、麥考林則。此外,僅是業內已知的中國IT企業海外上市規劃中,就覆蓋了迅雷、金山軟件、當當網、凡客、京東商城等重量級選手。
對此中國海外上市網CEO梁展崇表示,國內企業熱衷海外上市跟企業自身業務發展有關,比如企業的市場在海外、投資者在海外或者企業需要采取國際化的發展戰略時,都可能會選擇到海外上市,因為海外上市能帶來更多資金以外的好處,企業的經營管理能與國際接軌,有利于提高企業的國際知名度及美譽度。
此外梁展崇也指出,國內創業板的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了申請企業最近兩年連續盈利,凈利潤累計不少于1000萬元,且持續增長;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凈利潤不少于500萬元。與之相比,國外大多成功創業板的入門標準更具靈活性。其中,納斯達克要求企業有形資產凈值在美金500萬元以上,或最近一年稅前凈利在美金75萬元以上,或最近三年其中兩年稅前收入在美金75萬元以上,或公司資本市值在美金5000萬元以上。幾個條件滿足其一,即可進入申請程序。
對此申銀萬國資深研究員尹沿技認為,中資企業這一輪受到如此青睞,原因其實并不復雜。中國是全球經濟最穩定、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中國經濟今年第二季度增速達到10.3%,全年有望達到9.5%左右。相比而言,美國經濟第二季度僅增長1.7%,因此世界各大交易所看好中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很正常。
“眼下歐美企業的前景并不明朗,但許多中國企業的IPO有著更好的收益率,所以中國的任何東西都得以在資本市場溢價。”尹沿技認為,中國目前的資本市場環境不利于IT公司的IPO。企業在中國上市步驟繁瑣,通常從立案——通過——上市,要花兩年時間。對于一個急需成長支持的中小企業來說,是等不了那么長時間的,尤其是急于獲得資金注入的軟件、互聯網類公司。
而對于同樣CDN題材的網宿,在登陸創業板一年來飽受詬病的問題,ISuppli中國高級產業分析師顧文軍則認為,藍汛相比網宿更為專注于CDN業務,在技術和硬件上的投入也更大,這在更注重企業成長性的納斯達克是被看重的,當然大筆前期投入勢必會影響到財務數據。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