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棉花市場分析及2011年棉花市場展望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年的棉花市場相當給力,要論2010年國內商品市場的投資回報排名,棉花當仁不讓占據第一。在年度資源總體偏緊預期下,高成本的農資和用工成本,預示著明年高棉價將成常態。
第一部分:市場回顧
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紡織行業步履維艱,紡織品服裝出口出現負增長,直接影響棉花消費,棉花價格大幅下滑,棉花面積跌至6年來最低。2010年我國經濟回升勢頭明顯,國際經濟形勢好轉,紡織行業生產出口形勢看好,價格回升,對棉花需求增加,且2010年新棉上市時間有所推遲,供需緊張推動棉花價格一路上漲。
2010年,中國棉花協會10月最新調查,全國棉花總面積為7700萬畝,同口徑比較減少1%,產量663萬噸,同比下降2.5%(美國農業部11月預測中國棉花產量為653.2萬噸)。2010年紡織生產保持快速增長,據工信部公布,2010年1-11月紗產量2485.6萬噸,同比上升了14.8%;紡織品服裝出口上漲,2010年1-11月紡織品服裝出口1866.2億美元,同比增長24.2%;由于國內棉花需求緊張,進口棉數量大增,2010年1-11月進口棉花237.5萬噸,同比增加106.6萬噸,增幅81.4%;棉花銷售價格2010年大幅回升,在基本面偏緊和游資炒作下,棉花價格連連攀升突破歷史高點,截至2010年12月29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 Index328) 27496元/噸,同比上漲85.1%。
2010年1-12月國內棉花市場經歷了六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2月份,國內棉花價格平穩運行。2009年金融危機以后,我國紡織行業復蘇勢頭良好,1-2月份棉花價格較上年度有大幅增長,棉花市場總體運行平穩;
第二階段是3-6月份,國內棉花價格快速上漲。3-6月份,紡織品服裝出口回升,紡織生產保持高速增長,紡織企業大面積開工,棉花需求旺盛,新疆棉外運速度緩慢,國內棉花供給暫時緊張,同期國際棉價繼續上漲,帶動國內棉花價格快速上漲。3月底,中國棉花協會召開了二屆二次理事會暨形勢分析會。與會代表認為,2010年紡織行業恢復向好,棉花缺口加大,棉價將高位運行。為滿足紡織企業需要,穩定國內棉花市場,有關部門在積極協調新疆棉運輸同時,于5月增發80萬噸滑準稅配額;5月下旬,國家發改委召開棉花宏觀調控聯席會議;并且于6月再度增發進口棉配額60萬噸,6月底國內棉花漲勢趨緩;
第三階段是7-8月份,國內棉花價格小幅回落。7月底,有關部門決定投放60萬噸儲備棉,并限定紡織企業自用。7月紡織行業處于淡季,紡織品出口增速有所放緩,紡織企業采購進度放緩,市場成交清淡,棉價結束了連續5個月的上漲,出現小幅回落;
第四階段是9-10月份,國內棉花價格暴漲。受新年度國內供需缺口增大、新棉上市推遲、農產品價格普遍上漲以及市場炒作等多種因素影響,棉花期現貨和收購價格持續大幅走高。9月底,有關部門決定再度增加40萬噸儲備棉拋售計劃,滿足市場需求,國家發改委召開宏觀調控聯席會議,但是國慶后棉花價格暴漲,連創歷史新高,大量游資涌入炒作棉花,棉花高位風險積聚;
第五階段是11月份,國內棉花價格暴漲暴跌。雖然10月份國家加強了棉花市場調控,10月底發改委等七部門下發《關于切實落實全國棉花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維護當前棉花市場秩序的緊急通知》,但11月初棉花依舊加速瘋狂上漲,短短10天上漲4000多元/噸,漲幅近16%,于11月10日左右見最高點,隨后棉花現貨和期貨見頂后暴跌,跌勢延續至月底。
第六階段是12月份,國內棉花價格企穩回升。棉花價格繼11月暴漲暴跌后,12月進入震蕩反彈。美棉連續反彈至創新高,但國內棉花價格受制于國內政策調控,和下游棉紗市場頹勢,漲勢很平緩,價格基本穩定,購銷清淡,市場極度不活躍。
第二部分:基本面分析
全球棉花產銷存預測:美國農業部11月全球棉花產需預測報告,較大幅度調減中國棉花生產和消費數量。
一、11月份預測2010/11年度數據與10月份相比調整情況:
2010/11年度全球棉花生產量2509.3萬噸,比10月份預測調減31.1萬噸。其中中國為653.2萬噸,調減32.6萬噸;美國401萬噸,調減9.9萬噸;巴西等國略有調增。
2010/11年度全球棉花消費量2543.5萬噸,比10月份預測值調減85.9萬噸。其中中國調減65.3萬噸;印度調增10.9萬噸。
2010/11年度全球棉花進口量846萬噸,調增16.9萬噸。其中中國進口326.6萬噸,調增43.6萬噸;其他地區進口均小幅調減。
2010/11年度全球棉花出口量845.8萬噸,調增16.7萬噸。其中美國出口342.9萬噸,調增5.4萬噸;印度出口104.5萬噸,未調;烏茲別克斯坦出口84.9萬噸,調增3.3萬噸;澳大利亞出口63.1萬噸,調增3.2萬噸;巴西出口52.3萬噸,調增4.4萬噸等。
2010/11年度全球棉花期末庫存量918.8萬噸,調減53.6萬噸。其中中國287.9萬噸,調減32.6萬噸;印度156.1萬噸,美國47.9萬噸,均下調10.9萬噸;巴西庫存126.3萬噸,調增6.5萬噸。
二、2010/11年度與上年度相比
全球棉花生產量2509.3萬噸,比上年增加302.8萬噸,增長13.7%。其中中國653.2萬噸,同比減少43.5萬噸,下降6.2%;巴基斯坦198.1萬噸,同比減少10.9萬噸,下降5.2%;印度566.1萬噸,增加61萬噸,增幅12.1%;美國401萬噸,同比增加135.6萬噸,增幅51.1%;巴西163.3萬噸,同比增加46.8萬噸,增幅40.2%;烏茲別克斯坦108.9萬噸,同比增加24萬噸,增幅28.3%等。
全球棉花消費量量2543.5萬噸,同比減少36.2萬噸,下降1.4%。其中中國消費1023.3萬噸,同比減少65.3萬噸,下降6%;巴基斯坦235.1萬噸,減少4.4萬噸,下降1.8%;印度461.6萬噸,增加37萬噸,增幅8.7%。
全球棉花進口量846萬噸,同比增長64.5萬噸,增幅8.3%。其中中國進口326.6萬噸,同比增加89.2萬噸,增幅37.6%,預計中國進口占全球進口總量的38.6%。
全球棉花出口量845.8萬噸,同比增加71.3萬噸,增幅9.2%。其中美國出口342.9萬噸,增加80.8萬噸,增幅30.8%,美棉出口占全球棉花出口總量的比重將由上年度的33.9%上升至本年度的40.5%;印度出口104.5萬噸,同比減少38.1萬噸,降幅26.7%,印度出口比重將由上年度的18.4%下降到本年度的12.4%。
全球棉花期末庫存量918.8萬噸,同比減少31.5萬噸,下降3.3%。其中中國287.9萬噸,減少44萬噸,下降13.3%;美國47.9萬噸,減少16.3萬噸,下降25.4;印度156.1萬噸,增加10.9萬噸,增幅7.5%。
棉花生產形勢
新年度以來,包括棉花在內的國內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為確保市場供應、抑制價格上漲,11月份國家進一步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兩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出臺多項管理措施。在這些措施作用下,農產品價格應聲回落。其中棉花由于前期漲幅大,這次價格回調速度快、跌幅大。棉花市場購銷出現僵持局面,實際成交量下降,入庫棉花增量有限。
中國棉花協會棉花倉儲分會對127家倉儲會員單位統計,截至2010年11月底,商品棉周轉庫存總量為89.8萬噸(其中內地21.6萬噸、新疆68.2萬噸),環比增加39.8萬噸。據此推算,全國商品棉周轉庫存總量約為98.8萬噸,較上月增加44.2萬噸。當月,新疆21家中轉站點共通過鐵路向內地發運棉花27.2萬噸。新棉采摘進度: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統計,截至10月底,新棉采摘進度68.4%,同比下降13.5個百分點;籽棉交售率(占已采摘的比重)67.4%,同比下降6.4個百分點;棉花加工企業新棉加工率(占已收購的比重)48.1%,同比提高5.5個百分點;新棉銷售率(占已加工的比重)11.9%,同比下降3.2個百分點。
2011年內地棉農植棉意向調查:2010年11月,中國棉花協會棉農合作分會對內地12個省市263個縣、1700多個定點農戶進行了2011年植棉意向情況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前期棉花價格高漲,棉農種棉積極性提高;后期棉花價格波動加大,棉農陷入兩難境地。按照被調查棉農數據加權平均計算,2011年長江流域植棉面積繼續增加,預計增幅11.7%;黃河流域棉農積極性不高,預計增幅4.9%。
宏觀經濟形勢
一是從5月-6月,共增發進口棉配額140萬噸,滿足紡織企業需要,穩定國內棉花市場。
二是從8月10日-10月22日投放100萬噸儲備棉,有效增加了市場供應。
三是10月18日-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專程赴新疆調研棉花市場購銷情況,并協調新疆棉鐵路運輸,確定到年底前棉花裝車量保持在300車/日以上,同比增加50車/日。
四是10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部門下發《關于切實落實全國棉花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維護當前棉花市場秩序的緊急通知》,強調加強市場和質量監管,重點加強對農村棉花經紀人的管理,對社會游資租廠或委托收購加工棉花情況的排查,嚴肅查處擾亂市場秩序的違法行為。
五是11月1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分析當前價格形勢,研究部署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溫總理表示必要時對生活必需品實行價格干預。
六是12月25日,新年前央行意外加息,有意抑制通脹。央行宣布自2010年12月26日起,金融機構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分別上調0.25個百分點,這是年內的第二次加息。
第三部分:后市展望
金融危機以后,隨著世界經濟復蘇,我國棉紡織品和服裝出口恢復性增長,棉花需求量大幅增加,國內產需缺口加大,棉花價格持續上漲,今年新棉上市后突破了歷史高點。棉花價格一路走高,截至12月29日,國內3級棉花現貨價格27496元/噸,比月初漲了1332元/噸,漲幅5.1%,比去年同期上漲85.1%。
棉花價格高企,紡織企業不堪重負,由于生產成本的不確定性,企業不敢簽長單,部分企業開始限產壓時、減少棉花用量,很多紡企被迫停業休整。為做好新棉購銷工作,維護棉花市場秩序,近期國家宏觀調控棉價,整頓棉花市場秩序取得初步成效,棉花市場游資炒作得到一定的打壓,棉花11月底環比價格回落近20%。
目前國內籽棉收購價格平穩,但收購量很小。期棉價格的止跌與震蕩,使得現貨的價格亦開始回升。但由于下游棉紗銷售不暢,故棉花銷售亦是有價無市。而新疆棉的出疆發運速度亦較原來有所提高。近段時間,各家倉庫新疆棉已陸續到貨,進口棉也在陸續到港。市場上的棉花供應量較為充足,而且現在國家抑通脹控物價,宏觀基本面不支持棉花持續上漲,預計年前棉花價格還是以震蕩盤整為主。
雖然棉花價格受到政策調控制約,但國內棉花缺口依然存在。根據11月的美國農業部供需情況報告,2011年度,中國國內的棉花缺口可能從今年的120萬噸下降到44萬噸,促使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國內在高棉價下,消費下降和進口的大量增加,而較低的期末庫存也需要通過進口來補充,中國大量進口棉花勢必會拉升世界棉價,12月外棉大漲印證了這一觀點。目前消費量維持高位又使得棉花下跌動力不足,因此,預計明年棉花繼續保持高位運行,供需缺口的始終存在將決定市場的供不應求局面繼續保持。
目前,在經過了一輪暴漲暴跌之后,紡織、坯布和面料企業都處于淡季,庫存逐漸增加,市場成交冷淡,棉企和紡企都在等待市場出現轉機。從目前情況來看,由于原材料漲價使得紡織出口金額上漲,而出口量下降,棉花資訊通分析師汪丹娜預計,2011年紡織需求或許將較2010年減弱,2011年棉花播種面積又有所增加,所以未來供需矛盾將有所緩解。從宏觀政策上看,在輸入性通脹加劇的情況下,明年國家的價格調控政策也不支持棉花大漲,預計明年棉花價格高位盤整為主,供需缺口的始終存在將決定棉花不可能深幅下跌。(中國紡織網)
(翟乃剛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