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可能已在三大新興行業中找到投資重點
鉅亨網新聞中心
盡管基金對新能源、低碳經濟、物聯網等三大新興行業的整體持倉逐漸下降,但對部分個股的持倉比例卻持續上升,這可能表示基金已經找到了投資重點。
據中國證券報3月29日報道,在最新披露的基金年報中,幾乎每只偏股型基金都將新興產業確定為未來的投資重點。順著一個“新”字,基金已經勾勒出自己投資新興產業的路線圖:無論是代表產業升級的新能源、新技術,還是代表行業趨勢的新消費,都已納入了基金的視野。
新興產業既然是新生事物,基金在這一板塊上緊跟政策走,就不失為保險的一招。不過,情人眼里的西施大同小異,在新興產業中真正值得基金重點投資的公司并不多,扎堆投資的現象或許在所難免了。
合同能源管理、物聯網、手機支付,這一串串新詞匯頻頻從基金經理們嘴里蹦出。很顯然,這些新詞匯背后的含義很多人可能還一知半解,但目光灼灼的基金業已經找到了自己新興產業投資中的首批獵物。
不過,基金經理鎖定這些行業的主要理由,是政策支持提供了“保險帶”。上海某投資總監表示,新興產業巨大投資機會的背后,也潛藏了巨大的投資風險,因此,在選擇具體行業和個股上,緊跟政策取向是一個相對保險的做法。“基金和私募、游資不同,不會下重注去‘賭’新興產業中的不確定性,主要精力還是會放在對政策方向的研究上,以及尋找確定性的投資機會。”該投資總監說。
東吳基金對此也持同樣的看法,在最新發布的策略報告中東吳基金明確提出,政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選擇提出了具體標準,而被列入大力發展范疇的新興產業勢必借助政策東風,迎來一輪高速發展的黃金期,從而產生戰略性的投資機會。
不過,基金隨政策取向挖掘新興產業投資機會,除了從風險角度考慮外,背后還隱藏著對政府可能就此進行大規模投資的預期。“比如物聯網,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這就意味著政府會大手筆推出投資項目,而與此相關的上市公司潛在利益巨大。再比如三網融合,盡管從運營商角度來說收益難以預測,但對于設備提供商以及增值業務提供商來說,前景卻是可以測算的。”一位基金經理表示。
順著這個思路,基金紛紛在二級市場積極布局。但從其持股變化上可以發現,這種布局正隨著政策方向的逐漸明確,體現為一種去蕪存菁的過程。
用WIND不完全統計了新能源、低碳經濟、物聯網等多個板塊上市公司2009年四個季度的定期報告,發現基金對這些板塊上市公司的平均持倉比例在逐季下降,但與此同時,部分上市公司的基金持倉比例卻大幅上升。以物聯網板塊為例,2009年一季度末,基金對該板塊上市公司的平均持倉比例為8.08%,但到了2009年年底,基金平均持倉比例就下降到了4.17%;而就在大部分個股遭到基金拋售的同時,具有物聯網和手機支付等多重利好的長電科技卻得到了基金大手筆增持,基金持倉占流通股比例從2009年三季度末的1.7%急速攀升至2009年年底的近10%。受此影響,該股的股價也在四季度上漲了72.58%。
業內人士指出,這種現象意味著,在一輪概念炒作后,基金已經通過調研找到了個股投資的重點。而從平均持倉比例大幅下降可以看出,新興產業板塊中真正值得基金重點投資的A股上市公司并不多,因此,不排除在某些個股上出現基金扎堆投資的現象。
種種跡象顯示,在新興產業投資上升至戰略高度后,基金對中小板、創業板上市公司高估值的容忍度正在增加。
在問及“創業板市盈率過高是否存在價值高估”時,多位基金經理給出的答案是“看發展前景”。某中小盤基金經理非常直接地表示,雖然表現在市盈率上很高,但部分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潛在價值并沒有被高估,因為這些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空間可能會超出現有的認知,尤其是那些擁有技術或者行業壁壘的企業。
在創業板平穩運行近5個月后,一直保持觀望態度的基金經理們入市之心已蠢蠢欲動。在一番調研后,一些基金經理對創業板中的部分上市公司表現出明顯的投資欲望。盡管其中一些公司的股票已被稱為“天價”,但在這些基金經理的眼里,成長性顯然比價格更重要。根據他們的投資邏輯,優質公司的估值和成長性是成正比的,高估值時期往往潛藏著爆發式的成長,但等到估值比較合理時,其成長性也就回歸正常值。因此,投資這些小盤股的最關鍵指標,是對成長性的判斷,而不是在何種價位買入。
不過,除了成長性指標外,中小企業的管理團隊也是基金經理投資的重要考量指標。由于中小企業往往具有濃重的個人色彩,因此,管理團隊尤其是核心管理人員是否以企業發展為重,將會直接決定這些企業上市后能否持續高速成長。“如果核心管理團隊只是抱著從資本市場賺一筆的心態,那即便該公司所處的行業非常不錯,也不能投資。但如果這個團隊的目標是將該企業作為一項事業不斷做大,而且所處行業也不錯,那么將值得長期投資。”龔煒說。
緊跟政策找機會,是基金經理投資新興產業的第一個邏輯,但并不是唯一的思路。事實上,當基金將新興產業上升至戰略投資高度的同時,“磨刀霍霍”的基金經理很快發現,A股上市公司中值得投資的標的過于稀少,以致他們難于展開拳腳。
天治創新先鋒基金經理龔煒指出,在主板的老上市公司中尋找新興產業的投資機會很渺小,即便有公司想轉型,成功切換到新興產業的概率也很低,但中小板、創業板的新上市公司中卻存在較多的投資機會。龔煒用一句話形容了當前市場新興產業的投資機會:“大盤股基本沒有,中盤股機會寥寥無幾,而小盤股則存在著較大潛力。”
這種壓力迫使基金刮起了一波“調研風”。一位基金經理表示,從2009年四季度開始,許多基金公司都將研究員和基金經理派出去,進行撒網式的調研。而調研的重點,相當一部分是一些中小企業,尤其是新上市的中小板和創業板公司。“雖然許多被調研的公司尚未進入基金公司股票池,但一輪走訪下來,還是讓我們大開眼界。”該基金經理說。
龔煒則透露,目前基金對新興行業的研究已經處在一個“往前推”的狀態,也就是說,不僅要對現有上市公司中的中小企業進行深度調研、分析,還會投入相當一部分力量來調研那些待上市的中小企業,以及對新興行業上下游產業鏈的深度研究上。“新興產業的蛋糕到底有多大,誰也不知道,因為有些行業可能會從無到有,有些現在看似不起眼的小行業卻存在巨大的爆發潛力。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我們去做更細致的研究后才會知道。”龔煒說。
事實上,在這波“調研風”刮過后,許多基金經理已大大拓寬了對新興產業的界定范圍:除了政策明確支持的新能源、新技術等新興產業外,一些具有強烈擴張能力的行業,以及那些可能從無到有、被獨立創造出來的行業等,也被納入到基金投資新興產業的范疇中。而這些被拓寬的投資版圖共同具備的能力,則是對消費行為或消費方式能夠產生較大影響,因此被統稱為“新消費”的板塊;而其具備的共同特色,是投資標的集中于中小企業。一些基金經理認為,盡管這些行業不會得到政府投資或者補貼,但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卻會給這些行業提供比較明確的預期,潛在的投資機會更為誘人。
基金對創業板的態度正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一些基金經理對創業板中的部分上市公司表現出明顯的投資欲望。盡管其中一些公司的股票已被稱為“天價”,但在這些基金經理的眼里,成長性顯然比價格更重要。
“大盤股基本沒有,中盤股機會寥寥無幾,而小盤股則存在著較大潛力。”一位基金經理用這樣一句話形容了當前市場新興產業的投資機會。而一些基金甚至把調研目標放到了待上市的中小企業,以及新興產業的上下游層面,真正掘地三尺。
(嚴洲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