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文:全球治理變革的中國路徑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13 14:30
王靜文
作者簡介王靜文,世界經濟博士,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關注世界經濟、國際金融、宏觀經濟等研究領域,曾在《財經》(博客,微博)(博客,微博)(博客,微博)(博客,微博)(博客,微博)(博客,微博)(博客,微博)(博客,微博)(博客,微博)、《中國金融》、《農村金融研究》、《第一財經日報》等媒體發表署名文章。發表文章摘錄:「保障房博弈的政治經濟學」(《財經》網站)、「歐債危機下的銀行危機」《中國金融》。
本文章內容為作者應和訊網專欄之邀,獨家授權和訊網發布。和訊網邀請各界名家開設專欄,為讀者提供趣聞博見。敬請讀者關注更新。
G20峰會首次蒞臨中國。2016年9月4日-5日,20國集團的領導人齊聚西子湖畔,舉行第11次峰會。此次會議的主要議題之一是「更高效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在世界仍處於後危機時代的深度調整期、G20面臨由危機應對轉向長效治理的關鍵節點上,由中國承辦這一次峰會,可謂恰逢其時、眾望所歸。
從歷史淵源看,G20脫胎於G8。1999年,在八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的倡議下,二十國集團的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開始運行,但影響相對有限。2008年,金融海嘯席卷全球,美國提議將G20由財長會議升格為峰會。此後,G20逐漸取代G8,成為全球經濟金融政策溝通、協調最重要的平台。在特定領域內,G20甚至比聯合國、IMF等更為重要。
需要強調的是,從G8到G20,從財長會到峰會,不止是成員的增加和規格的提升,更是新興經濟體整體性崛起和國際力量格局變遷的結果。不過,反映在全球經濟金融治理體系上,新興經濟體卻並未取得相稱的地位:IMF和世界銀行等重要國際機構仍然由歐美國家所把持,美元仍然是國際貨幣體系的核心,新興經濟體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仍然相對偏弱。
在此背景下,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開始謀求推動全球經濟金融治理體系的改革。一方面,中國聯合其他新興經濟體,成立了包括金磚銀行、亞投行等在內的多邊金融機構,試圖在現有的金融體系外打造一個「平行體系」;另一方面,中國又謀求在G20框架下推動IMF投票權和份額的調整,並積極推動人民幣加入SDR。
這些努力的成果在逐漸顯現。2015年,包含57個創始成員國的亞投行正式成立,人民幣也被IMF納入SDR貨幣籃子。今年8月31日,加拿大宣布申請加入亞投行,成為第一個加入亞投行的北美國家;同日,世界銀行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了以SDR計價的債券——木蘭債,這是30年來的首次。這些事件發生在G20杭州峰會召開之際,並非偶然,它們意味着中國在推動全球經濟金融治理體系變革方面已經初見成效。
除此之外,借助G20峰會的契機,中國還重啟了國際金融架構工作組,推動形成了《邁向更穩定、更有韌性的國際金融架構的G20議程》,圍繞擴大SDR的使用、增強全球金融安全網、推進IMF份額和治理改革、完善主權債重組機制和改進對資本流動的監測與管理等五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議。這些建議,有望在G20峰會上得到認可和落實,為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貢獻出中國智慧。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全球經濟金融治理體系具有極大的慣性,大國並不會輕易讓出主導權,中國對此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下一階段,我們應該繼續依托G20峰會以及傳統的全球治理機構,發揮建設性作用,不斷增強影響力,在現有的國際經濟金融體系中注入更多的中國元素;另一方面,則應繼續按照「周邊是首要、大國是關鍵、發展中國家是基礎」的原則,以我為主,繼續推動「一帶一路」戰略,發揮亞投行的作用,擴大人民幣的使用,深化與周邊地區、亞歐大陸經濟體、發展中經濟體等的合作,並以此來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的調整。
(王靜文作者系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僅代表個人觀點)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