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范棣:若不改革分配側 「黑貓白貓輪」將鑄大錯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20 08:00


中國經濟增長之謎

不久前,一位非常著名的經濟學家老友說,中國經濟已高速增長了三十幾年,世界奇跡,目前西方經濟學根本無法解釋這種現象,因此,誰能解釋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之謎,誰必定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我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但這個所謂的「謎」是真的很難解釋嗎?其實,也不一定,看你從什麼角度理解。比方說,有兩只貓,同一個家族,但黑貓很肥大,白貓很瘦小。於是,一幫學者研究為什麼黑貓比白貓超大,研究結果認為黑貓是一個奇跡。其實,事實很簡單,主人給黑貓吃的又多又好,給白貓吃的又少又差。

中國經濟騰飛起源於兩只貓:白貓和黑貓


鄧小平家中掛有一幅被譽為「江南貓王」的著名畫家陳蓮濤的《雙貓圖》,畫中一只白貓雪白輕柔,一只黑貓烏黑透亮。畫的上方是幾行遒勁蒼老的題詞:「不管白貓黑貓,會捉老鼠就是好貓。」

1985年鄧小平當選美國《時代》周刊的年度風雲人物,「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這句經典,被摘登在《時代》周刊封面的顯著位置上。那一年,這句關於兩只貓的話語——「貓論」,從國內坊間流行到了世界。2001年的APEC首腦峰會上,「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這句話,也成為了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的開場白。

其實,最初鄧小平說的是黃貓和黑貓。那是在1962年,當時中國一些農村地區為了應對飢荒和自然災害,自發產生了包產到戶和責任田等各種各樣的新的生產形式。這些變化,在黨內引起較大爭論。7月2日,中共中央書記處開會討論「包產到戶」問題。鄧小平認為,哪種生產形式能夠比較容易、比較快地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就采取哪種形式。他引用了劉伯承經常說起的四川諺語:「不管黃貓黑貓,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貓。」陳雲等對此表示贊同。但這只是一次內部會議,「貓論」並沒有傳播開來。

1976年前後,毛澤東點名批評鄧小平說:「他這個人是不抓階級斗爭的,歷來不提這個綱。還是『白貓、黑貓』啊,不管是帝國主義還是馬克思主義。」就此,鄧小平的「黑貓白貓論」成名。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貓論」成為了中國將社會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發展上的一個理論標志。

貓的天性就是抓老鼠

貓天生就是抓老鼠的,我覺得,這一點很重要,是唯物主義的觀點。人也有天性,人沒有天性,就不是人。人的天性都是自私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利的傾向。為什麼社會上不可能出現千千萬萬個雷鋒,因為那不是人的天性。承認這一點很重要。

每個人都想發財,從皇帝到庶民,這是他們的天性。正像所有的貓都有抓老鼠的本性。

為什麼有的貓不抓老鼠了

現代社會改變了很多事物,比如,城市里的寵物貓不會抓老鼠,不但不會抓,而且看見老鼠會驚恐萬分。原因是它們不需要抓,它們已經失去了欲望。有沒有欲望抓老鼠,取決於貓的身份和所處的社會環境,野貓肯定要抓老鼠,家貓當然不需要抓。

同樣是企業的天性,同樣在市場競爭,但國企和民企「抓老鼠」的欲望完全不同。民企有強烈的利益驅使沖動,有「貓」的野性,國企就不同,因為抓「老鼠」和吃「老鼠」並沒有直接的厲害關系,所以天性在這里就變味了。褚時健創造了一個雲煙王國,每年上繳國庫幾百億稅收,但最終只偷吃了一條「小魚」,被判刑監禁數十年。讓貓看着魚但不讓吃,這很絕。

能不能抓到老鼠,取決於讓不讓抓

為什麼有的貓能抓到老鼠,有的貓抓不到?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下,這取決於讓不讓抓和讓誰來抓?在天性面前,所有的貓都想抓老鼠,但是,如果把有些貓關在籠子里,不放出來,它們就沒法抓。僅僅從這個角度看,「黑貓白貓,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是一個偽命題。如果不是所有的貓都能平等的抓老鼠,能抓老鼠的貓不一定是什麼好貓。

同樣是一個賺錢的行業,比如說,金融行業,國資准入就比較容易,民企進入就十分困難。難道說,民企就不會經營金融嗎?當然不是。保護「國貓」的辦法就是讓有些「野貓」不能抓「老鼠」。在市場不平等的環境下,你不可能知道哪只貓是好貓。

貓能抓老鼠,這不是成功的秘訣,成功的秘訣是:大家都能抓,為什麼只讓你抓了。

白貓黑貓,先富的不一定是好貓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是貓論的一個策略。這個策略使得中國一部分人成為世界一流的富豪,也是中國經濟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的經濟大國。但是,這個「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不但成為了一個現實,而且也非常可能成為一個固化的結局。因為不讓白貓抓老鼠,黑貓才變得碩大無比,而黑貓在富起來之後,並無任何意圖想讓白貓參與抓老鼠。

改革開放三十幾年來,絕大部分富裕起來的企業家和富豪,其實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制度原罪問題。你能抓到老鼠,不是因為你比馬雲還牛逼,是因為你的主人讓你「抓」了。

勤勞的「白貓」不一定致富

白貓黑貓能抓老鼠就是好貓,「貓論」強調的是人們勤勞致富,似乎只要勤奮就能抓到老鼠。改革開放後的三十幾年,我們通常把「發家致富」解釋成是兩個因素結合的結果,一個是黨和國家的好政策,一個是個人的勤奮工作。但勤勞真能發財嗎?

美國耶魯大學教授陳志武(2008)對這種在中國被廣為宣傳的財富增長理論提出了不同看法,他通過比較各國的貧富狀況發現,「地大物博」和「勤勞」只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先天條件,而不是先決條件。勤勞只是致富的先天條件,但並非決定因素。對一個國家來說,更重要的東西是能促進社會財富增長的制度,特別是自由金融創新體系。

究竟我們這些平民怎樣才能變得富有?

亞當斯密(國富論)站在建設一個公平競爭市場的立場,在承認人的利己性的基礎上,通過對自由市場經濟的嚴密分析告訴人們:唯有平等和公平的市場競爭制度才能給人們帶來財富,國家或者政府的作用不是為了干預市場,而是為了限制社會的貧富差距。在亞當斯密的理論中,自由市場經濟很難避免出現收入分配兩極分化,資本的天性就是為了獲取利益最大化。因此,一個為了全體國民利益的政府的作用十分重要,政府的作用是保障國民社會福利的最大化,而不是某些集團利益的最大化。

分配側不改革,「貓論」將鑄成大錯

長期以來,一個危險的經濟政策傾向是:無論是「需求側」還是「供給側」,出台的經濟政策最終都會圍繞少數人的利益打轉,使得很少一部分人獲利。事實上,很多時候政策的出發點是為大多數人着想和設計的,但執行的結果卻往往掉入少數人利益的圈套中。這是實情。

從西方經濟學中演繹出來的「需求側」和「供給側」改革,其實已經無法解開經濟的迷局。因為中國經濟的真正症結就在其「分配側」的機制已經老化,它根本無法調節社會利益的公平分配。社會「分配側」的機器已經生銹和停擺了。事實上,它在加速演繹富則更富、窮則更窮的定律。

我們過去多年習慣把分配體制上的問題說成是收入分配的問題,其實這是一種片面的看法。今天的社會其致富的渠道已經多樣化,收入只是其中一種,對致富來說,已經不再是主要的手段。無論大小富豪,有哪個是靠勞動收入而致富的?極少。

要想讓大部分人致富,僅僅鼓勵他們勤勞致富不行,一個人靠勞動所得畢竟有限,需要靠知識、靠資本、靠人際關系、靠機遇。比如,一個小商販想開店或者擴大營業規模,他就需要流動資金,這個時候能否得到資本對他至關重要。得不到資本,要憑每個月的勞動所得積攢,他可能一輩子也無法實現開店的夢想。

融資機會涉及到社會資本的分配體制,獲得知識涉及到教育機會的公平,致富機遇涉及到社會機會平等和公平問題。社會如何公平分配這些資源(資本、知識、人際關系和創業機會)給社會的成員,這不僅僅是一個收入分配體制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公平競爭的制度問題。

如果沒有公平競爭,機會被極少人壟斷或者把持,社會就必然加速向兩極分化的格局發展。

為什麼黑貓比白貓肥?不是黑貓和白貓的基因有什麼不同,不是黑貓比白貓更勤奮、更聰明、更有能力,問題在貓的主人。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