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加息與否越來越像各方參演的一場鬧劇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20 10:30
台北醫學大學管理學院講座教授朱雲鵬撰文指出,美國的中央銀行也就是美聯儲即將舉行9月份的會議。從去年12月進行9年以來第1次升息開始,到現在已經3季,聯邦利率完全沒有調整,和當時美聯儲主席耶倫女士所預告的時程有很大的差異。究竟本月的美聯儲升不升息,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事實上,美聯儲的升息與否,越來越像一場鬧劇。鬧劇的元素之一,是升息與否居然要依賴每隔幾天就出現的新經濟指標來決定。就業數據改善,就預估要升息,但過幾天經濟成長率調降,又可以成為不升息的理由。從經濟運作的角度來看,這實在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美國現在的聯邦利率目標區間,只有百分之0.25到0.5,這是一個不符合長期趨勢、不符合資本生產力的水平,要把這個貨幣價格調到合理水平,何必在意短期經濟數據?何況貨幣政策真正影響實質經濟,有半年到1年的時間落差,所以要在意的,應當是對未來經濟數據的預期,而不應在意當前經濟數據。
舉開車為例,如果從加減油門到車輛增減速度需要半年時間,那請問可以根據目前的路況來決定是否加油嗎?但這就是美聯儲看起來在做的事。美聯儲成員都是有知識的專家,不可能不知道這些道理,那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表象?合理的懷疑就是民粹。美聯儲雖然在法制上獨立,但是從主席以降,均逐漸成為鎂光燈追逐的焦點。他們不只開會,還必須表演。針對當前經濟情勢,做出立即的反應,表現出立即的關心,對於他們的形象最有利。
鬧劇的第二個元素,就是美聯儲到現在還擁抱「通貨膨脹目標」的想法,而這個「通貨膨脹」定義中不包含資產如不動產的價格。美國拼命撒錢救經濟,但這些錢沒有被用於投資可以創造GDP的生產事業,也就沒有在需求面創造足以帶動一般消費者物價大幅上升的情況;在供給面,又因生產網絡的快速全球化,生產成本日益下降,導致全球貿易財的價格長年下跌。沒有有效需求,確有殺價供給,一般物價年增率達到百分之2的目標,很顯然短期內難以出現。難道這樣就永遠不必升息了?
撒出來的錢,去了哪里?去了不動產市場,所以美國房價近期屢創新高。房價泡沫化是2008年金融海嘯的主因,這麼一個重要的價格指數,居然不在美聯儲的考慮之列,這不是鬧劇是什麼?
鬧劇的另一個表象,是經濟學者對於是否升息的預測,和市場的交易者有很大的差異。路透社上周曾對美國100位經濟學者做民調,結果有76%的受訪者認為年底前會再升息1碼,使得聯邦利率的目標成為百分之0.5到0.75。但根據不同天期公債市場期貨的實際交易價格來看,市場參與者預期年底前會升息1碼的機率還不到40%。這就表示,多數專家可能認為應當升息,但實際買賣者多數認為美聯儲抵擋不了不升息的壓力。兩者的預測差距,有30個百分點,應當是升息政治化或升息決策民粹化的一個很好的數量指標。
說到政治化,還有一個可能使美聯儲今年整年都不升息的重要政治因素,就是美國總統大選。如果美聯儲不在本周升息,下一次開會的時間正好是大選前夕;美聯儲敢在那個敏感時刻,做出升息的決定嗎?我們且拭目以待。(文章來源:中時電子報)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