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息是為了鞏固美元地位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21 16:01
財經專欄作者,黃金錢包首席研究員肖磊
巴菲特曾說過,就算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偷偷告訴我他未來二年的貨幣政策,我也不會改變我的任何一個作為。
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肯定做不到像巴菲特一樣的自信、淡然和耐心,因此一方面要盡可能的從戰術上看懂美聯儲調整利率的邏輯,另一方面也要學會從戰略上蔑視它。
一、加息或不加息,都不應該感到意外
決定美聯儲利率水平的因素越來越多,但我只做一方面的相關性解讀,以便挑出重點,抓住要害,看清本質。
近二十多年來,美聯儲加息的周期,跟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周期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有兩個階段除外。
第一個階段是:1993年至1998年,美聯儲通過加息,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維持在了5%以上,明顯高於1992年的3%。但1993年至1998年期間,美國CPI指數整體是下滑的,屬逆向維持高利率。這導致了兩個後果,一個是扣動了納斯達克泡沫破裂,以及美股調整的扳機;另一個後果是,刺破了高速發展的亞洲經濟,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使多個亞洲經濟體貨幣大幅貶值,經濟陷入衰退。
而後的1999年6月至2000年6月,美國市場CPI指數出現了明顯上升的走勢,美聯儲以其敏銳的嗅覺和自信,在1999年6月至2000年5月,再次將調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從4.75%上調到了6.5%,雖然加速了納斯達克泡沫破裂,但同時將歐元上市流通給美元造成的沖擊降到了最低(後文詳述)。
第二個階段是:2009年末至2011年初,美國CPI持續上升,但美聯儲不僅沒有加息,而且還維持了相當激進的QE。就其原因,可能是擔憂諸如1999年6月至2000年6月加息後對美國資本市場造成的影響。2009年至2011年,美國還未平復次貸危機的恐慌,跟1999年至2000年剛經歷亞洲金融風暴類似。不同的是,這次美國沒有選擇在CPI明顯高企時迅速加息,因為沒有必要。
果不其然,CPI指數並沒有在低利率和QE的助推下持續上升,而是自2011年的高點開始回落,直至2015年中。2015年4月份之後,美國CPI開始回升,美聯儲開始釋放加息信號,直至2015年12月份開始加息。此時,距上一次加息已十年之遙。
按照美國目前的CPI水平,加息或不加息,都可以接受。當下的美國經濟,你可以舉出一百個欣欣向榮的例子,同樣也可以舉出一百個值得警惕和悲觀的數據。美聯儲官員可以很隨意的釋放加息或不加息的講話,因為加息或不加息,市場不會覺得哪種結果更令人意外。
有人會問,如果本周四美聯儲宣布加息,你不覺得很意外嗎?當然不覺得意外,原因有三:首先,美國CPI水平雖然較低,但已經企穩,且高於利率水平,在近幾十年的時間里,很少有利率水平長期低於CPI水平的;其次,美國三大股指都處在歷史高位,這是美國過去幾輪加息周期前被市場忽略的一個標志;第三個是美國需要進一步擴大美元的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優勢,促使非美貨幣競爭力進一步下降。
二、美國加息有助於進一步鞏固美元地位
自從有了「央行」這個機構,就有了人為的、統一的、強制的利率調控,「利率」政策成了紙幣發行者的標配。要維護主權信用貨幣的信譽,就必須保障其相對穩定的購買力水平,紙幣的購買力趨勢性下滑本身難以避免,就需要用提升利率的方式給民眾進行「補貼」,否則紙幣的信用將受到嚴重的挑戰。
正因為如此,「央行」的首要職責就是穩定物價。此時美聯儲在加息方面如此糾結,實際上正是因為美國的通脹數據並不令人擔憂。美元作為世界儲備、結算和交易貨幣,除了扮演美國主權信用貨幣的角色,還在有力的「維護」着世界貨幣體系朝着有利於美國的方向運轉。因此,在加息或不加息的選擇上,更深層次的考慮是美元地位問題。
如果要仔細分析美元利率的大周期,兩個時間節點需要關注,一個是上個世紀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用來保護美元的「金匯兌本位制」分別經歷了搖搖欲墜和崩潰,為了穩住美元地位,保證其信用和購買力水平,美元利率從上個世紀60年代末的5%,一直上升到了80年代初的超過20%。這才保住了美元在與黃金脫鈎之後的國際地位。
80年代之後,美元逐步走穩,黃金開始商品化,已沒有國家采取金本位或類似金本位的制度,全球再沒有任何一個主權信用貨幣可以跟美元媲美,美元利率進入了長期下滑周期,至今已跌至不到1%的水平。也就是說,這一階段的美國,根本不需要用提高利率的方式來「補貼」和「討好」美元持有者。
那麼偶爾的階段性加息在細節上會如何考慮呢?按照美元運行的邏輯,美元利率的階段性回升,需要兩個基本條件,一個是CPI數據持續上升,另一個是美元地位遭到階段性挑戰。比如1999年至2000年初的加息,除了CPI的小幅上升,另一個原因是歐元准備上市流通。實際上美國在遭遇了2000年納斯達克泡沫破裂,以及2001年911恐怖襲擊之後,依然在2004年再次開始毫不猶豫的加息,一個不為人知的原因是,全球開始唱空美元,尤其是歐元正以非常快的速度侵蝕美元市場,美國唯有加息來改變局面。
關於加息「拯救」和「保護」貨幣地位的問題,其案例舉不勝舉。2014年俄羅斯因克里米亞問題,遭到美國等的制裁,盧布一度貶值超過40%,為了穩住盧布不至於崩盤,俄羅斯央行將其利率從2014年年初的8%提升到了年末的18%,盧布才得以企穩。
如今,無論是歐元、英鎊、日元,又或者是人民幣,已經很難說有能力取代美元,美元升息的動力更加不足,但美國不會帶頭摧毀現有的,以美元為主的全球貨幣體系,因此美國不太可能轉向更加激進的貨幣政策或負利率。從技術面看,如果資本市場過熱導致系統性風險加劇,CPI數據向上的動能稍微足一些,美聯儲就可以象征性加息,更主要的是,在加息舉動之外,釋放加息意志,表明態度。
三、美元的生命周期不會因為加息而改變
美元縱然可以用加息或降息的方式靈活的應對各種挑戰,並持續保持優勢地位,但優勢最終會被趨勢打敗!
實際上比美元利率周期更大的歷史周期是,全球紙幣的生命周期已經從鼎盛轉向下坡。
利率代表着貨幣的價格和「珍稀」程度,隨着全球負利率的進一步擴容,意味着紙幣已在「通貨」層面逐漸失去競爭力。如果持有紙幣沒有利息,將會刺激更多的人持有黃金等類貨幣資產(這句不是廣告),而不是趕緊去消費。這跟通脹預期沒有任何關系,僅僅是因為在「通貨」層面,紙幣失去了比較優勢。市場雖並不擔心會出現惡性通脹,但無時無刻在尋找可以替代紙幣的「通貨」。
美元作為全球主權信用貨幣的霸主,從「美金時代」已經不可逆轉的走到了「美紙時代」,而美元已經是主權信用貨幣的極限,其他貨幣的生命周期可能會更急促一些。
如果持有紙幣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更多的持有其他資產,紙幣自身的價值就不可持續。真正的貨幣,應該是本身就有極高的儲藏價值,擁有它時,人們最關心的應該是如何將其儲藏和保管起來,而不是盡快的想辦法處理掉。
如果紙幣走到了令持有者逐步恐慌的程度,無論任何邏輯,都無法自圓其說。人性常識亘古不變,對貨幣的最基本認知,不會因為交易的便捷和信用的升華,以及科技的進步而發生變化。
文/肖磊
- 供應風險與需求疲軟拉鋸 油價短線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