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R的誕生與發展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22 19:35
SDR的誕生與發展 ——人民幣加入SDR系列文章之二
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將正式“入籃”,舉世矚目。在評估人民幣“入籃”的影響、意義並確定下一步改革舉措之前,有必要了解SDR的相關背景知識。
SDR的前身
國際上對於超主權貨幣的討論由來已久。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貨幣競相貶值,國際貨幣體系一片混亂,為此英美等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就開始籌劃新的國際經濟秩序,特別是討論建立新的國際貨幣體系。當時美國助理財長懷特和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分別提出了具體的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方案,其內容都包括建立全球統一的超主權貨幣。懷特方案的主要內容是,由各國繳納資金來建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各國的投票權取決於各國繳納份額的多少。同時各國貨幣通過一種叫“尤尼塔(Unitas)”的計價單位,與美元間接掛鈎,從而穩定匯率。凱恩斯則提出了更具雄心、也更加激進的改革方案,方案的核心就是超主權貨幣“班柯(Bancor)”。凱恩斯建議成立一個稱為“國際清算聯盟”的世界性中央銀行,由其發行班柯,班柯的價值與黃金掛鈎,但不可兌換。所有的國際交易都要用班柯計價和清算,各國也要通過班柯存款賬戶來清算相應的官方債權債務。
由於美國當時的綜合國力和全球影響力已超過英國,因此1944年7月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布雷頓森林鎮召開的聯合國貨幣與金融大會最後還是通過了以懷特方案為基礎的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方案,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鈎,而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鈎,同時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其職能是推動國際貨幣合作,維持國際貨幣體系穩定,避免競爭性貶值,並在必要時向國際收支出現困難的國家提供幫助。該體系後被稱為“布雷頓森林體系”。
但“布雷頓森林體系”在建立之初就存在國際儲備資產不足的內在缺陷。在這種體系下,國際儲備資產只有黃金和美元。這一時期世界貿易和國際支付迅速增長,國民收入迅速增加,全球對國際儲備的需求日益增長,但黃金和美元的供給卻十分有限。黃金儲備受限於其自然產量,難以在短期內實現大幅增長,而美元與黃金掛鈎,在美國黃金儲備有限的情況下,美元供應的增長也無法滿足全球對儲備資產的需求。經濟學家特里芬曾指出,為了保證美元在國際市場上的供應,美國需長期維持國際收支逆差,隨着時間推移,美元貶值的壓力會越來越大;但美元又與黃金掛鈎,幣值需保持穩定,這反過來需要美國糾正其國際收支逆差,這樣美元供給則會進一步減少。這就是著名的“特里芬難題”。
至此,人們開始考慮創造一種新的國際儲備資產,以應對全球儲備資產不足的問題。SDR應運而生,凱恩斯的班柯設想再度具有了現實意義。
SDR的誕生
1967年夏,IMF執董會起草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大綱”。同年秋,在IMF與世界銀行的聯合年會上,各成員國就SDR的貨幣單位及使用程序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討論。1968年5月,IMF完成了對《基金組織協定》的第一次修訂,補充了有關SDR分配、使用和取消等的相關條款。修訂後的《基金組織協定》自1969年7月28日開始生效,SDR正式創立。
根據《基金組織協定》規定,SDR是一種補充性儲備資產,與黃金、外匯等其他儲備資產一起構成國際儲備。顧名思義,SDR是一種提款權,即在一定條件下持有者可用它提取基金組織指定成員國的可自由使用貨幣。目前,可自由使用貨幣與SDR籃子貨幣實際上是等價的。人民幣入籃後,可自由使用貨幣將包括美元、歐元、人民幣、英鎊和日元五種貨幣。SDR的價值及利率由IMF確定。最初SDR的價值被確定為1 SDR等於0. 888671克黃金,這也是當時布雷頓森林體系下1美元的黃金含量。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美元對黃金貶值,但SDR繼續維持對黃金的名義價格。
SDR的演變
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主要工業國家都改為采用浮動匯率制。黃金不再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發揮實際上的“本位”作用。1974年,IMF決定以一籃子貨幣來定義SDR的價值,即以美元表示的SDR的價值是將各籃子貨幣對美元的匯率乘以其權重進行加總。IMF最初選擇了16個在世界貿易中所占份額超過1%的成員國的貨幣組成貨幣籃子。
由16種貨幣組成的籃子使用起來很不方便,可操作性很差,而且其中有些貨幣並不是國際經濟交往中經常用到的貨幣。另外,由於SDR的利率也比其他儲備資產的利率低,所以從價值儲藏的角度講,SDR也不是一種好的工具。因此到1981年,SDR貨幣籃子簡化為只包含美元、英鎊、日元、德國馬克和法國法郎五種當時的主要儲備貨幣。1999年歐元誕生後,歐元取代了德國馬克和法國法郎,籃子貨幣由五種縮減為四種。
近年來,隨着中國貿易規模的不斷擴張以及人民幣可自由使用程度的提高,經審查,IMF決定從2016年10月1日起正式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人民幣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新增的SDR籃子貨幣。人民幣入籃後,SDR貨幣籃子將包括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和英鎊五種貨幣,其權重將分別為41.73%、30.9%、10.92%、8.33%和8.09%。
隨着SDR貨幣籃子的變化,確定SDR利率的方法也發生了相應變化。最初SDR的利率被固定在1.5%的較低水平。1974年,SDR的價值改由一籃子貨幣決定後,SDR的利率被確定為美、英、日、法、德等五國短期金融工具的市場利率的加權平均數的一半,SDR的利率開始向市場利率看齊。1981年SDR貨幣籃子簡化後,SDR利率也改為這五種貨幣的短期工具的市場利率的加權平均數,而不再減半,利率調整頻率也由原來的半年一次改為每周一次,以更適應市場利率的變化。隨後SDR利率的確定方法趨於固定,其價值隨籃子貨幣種類的變動而變動。
SDR的使用
SDR目前僅在官方部門使用,其功能主要有三種:價值儲藏、記賬單位和支付手段。交易方式主要分為指定交易和協議交易。
SDR的價值儲藏功能主要反映在它可以作為儲備資產被各國持有。實際上,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國際社會就已經認可SDR作為儲備資產的諸多優點,比如以SDR作為儲備資產,可以杜絕多種儲備貨幣體系的弊端,簡化國際貨幣兌換過程;SDR價值相對比較穩定,可以為世界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利的環境等。
作為儲備資產的SDR主要是通過IMF分配這種形式而創造出來的。SDR的分配可分為普遍分配和特殊分配。所謂普遍分配就是根據各成員國在IMF中的份額按比例向所有成員國的分配,特殊分配則被用於解決個別成員國因為後加入IMF而沒有參加以前的SDR分配等問題。截至目前,IMF已進行過三次SDR分配。第一次是1970-1972年,其時SDR剛剛誕生,IMF向當時的112個成員國分配了93億SDR。第二次是1978-1981年,IMF認為當時國際貿易增速較快,需相應增加儲備,因此又分配了121億SDR。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就是否需要進行SDR分配一直存在分歧。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基本上都反對進一步分配SDR,認為目前不存在補充全球性的國際儲備資產的長期需求,資本市場的發展使得各個國家都可以通過在國際市場上籌資以補充儲備。而發展中國家則希望進一步分配SDR,因為發展中國家的貨幣都不是儲備貨幣,發展中國家只有通過增加出口等手段才能獲得國際儲備貨幣以滿足其國際收支平衡的需要,而且其主權評級一般較低,很難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獲得低成本融資。由於分歧長期存在,直至2009年IMF一直沒有再分配過SDR。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各國需要大量資金應對危機。在這種背景下,發達國家對SDR的作用有了新的認識,認為有必要通過進行SDR分配為各國補充外匯儲備,增加全球流動性,穩定市場信心。在2009年4月G20倫敦峰會的呼吁下,各國就再次進行SDR分配迅速達成共識,IMF於當年8月進行了第三次SDR普遍分配,分配了2500億美元的SDR(1612億SDR),並於同年9月進行了一次額度為215億SDR的特殊分配,將全球SDR總量提高至2041億SDR。此次分配是危機救助的重要手段之一,發揮了SDR在維護國際金融體系穩定中的積極作用。
除作為儲備資產外,SDR的另外一個重要作用是充當記賬單位。使用SDR作為記賬單位的優勢在於,SDR貨幣籃子比單一貨幣更為穩定,因此可以減輕匯率波動的影響,以SDR作為報告貨幣可使資產價值等統計數據更為客觀。事實上,很多國際金融機構已經使用SDR作為記賬單位,比如國際清算銀行、非洲開發銀行、亞洲開發銀行、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和伊斯蘭開發銀行等。IMF向各國提供以SDR標價的貸款。
此外,SDR還可作為一種支付手段。各國向IMF繳納份額、向IMF還款以及IMF向成員國支付利息均可以使用SDR支付。
SDR發揮上述功能的基礎是SDR可以被方便地交易。目前SDR交易可以通過指定交易和協議交易兩種方式進行。所謂指定交易,就是成員國如因國際收支需要,可用SDR與IMF指定的其他成員國換取可以自由流通的貨幣。協議交易指的是SDR持有者在雙方自願的基礎上達成的交易,無需IMF指定交易對手方,而且交易也未必與國際收支有關。1987年9月以後,所有SDR交易均通過協議交易的方式進行,指定交易僅作為備用選項,以便在流動性趨緊時提供保障。
SDR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SDR具有價值儲藏、記賬單位和支付手段等諸多功能,交易也較為便利,但從創立之初至今,SDR並未被廣泛使用。SDR占國際儲備的比例持續下降,從1972年的最高達6%下降到2015年底的不到2.5%。這其中既有外界環境的原因,也有SDR本身的問題。
SDR創設後不久,國際貨幣體系就發生了重大變化。隨着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和美元與黃金的脫鈎,美元的供給不再受限,儲備資產荒的問題也就不復存在,國際社會對SDR的需求有所下降。同一時期,國際上還討論過建立“替代賬戶”等機制,探討將各國的美元外匯儲備有序地轉化為SDR,擴大SDR使用,減少對美元的依賴。然而,由於各方始終無法在一系列關鍵問題上達成一致,設立“替代賬戶”的動議在經歷了一波三折後無果而終。此外,由於擔心SDR的大量分配和使用會對美元和歐洲貨幣的地位構成威脅,歐美等國對於SDR的分配並不熱衷,並推動IMF出台了一些限制性規定。20世紀80年代後,全球經濟和國際貨幣體系進入相對平穩發展的時期,國際上對於國際貨幣體系和SDR作用的討論也不再活躍。
當然SDR本身也存在設計缺陷。最初訂立的條款就規定SDR的使用僅限於官方部門,SDR不能直接用於對外支付,需兌換成可自由使用貨幣後才能用於支付。初始的SDR貨幣籃子包含16種貨幣,幣種過多,價值計算復雜,操作性差,這也從一開始就阻礙了SDR的廣泛使用。
總而言之,盡管SDR本身具有多種功能,但由於其分配機制和使用范圍等種種限制,SDR的作用一直未能得到充分發揮。
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再度引發了人們對國際貨幣體系和SDR作用的關注。今年中國接任G20主席國後,也將擴大SDR的使用納入了G20議程。隨着杭州峰會達成了關於SDR的相關共識以及人民幣的正式“入籃”,未來SDR有望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