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入籃》社科院廖崢嶸:加入SDR到底意味著什麼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9-28 10:00
今年10月1日起,人民幣將正式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中的一員。據IMF去年11月30日公佈的分配方案,自10月1日起SDR貨幣籃子的權重將調整為:美元占41.73%,歐元占30.93%,人民幣占10.92%,日元占8.33%,英鎊占8.09%。與上一次調整後(當時人民幣還沒有入籃,只有美元、歐元、日元、英鎊四種貨幣)的權重相比,美元的份額僅略微下調,從41.9%降至41.73%,而下調幅度最大的是歐元,其權重自37.4%下調至30.93%。英鎊其次,從11.3%下調至8.09%,日元權重從9.4%下調至8.33%。
這個比重對於人民幣國際化意味著什麼呢?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等權威機構的資料,人民幣作為貿易融資貨幣,當前排名全球第二。作為貿易支付貨幣,排名在全球第四、五位左右徘徊。作為外匯交易貨幣,排名在第六到第九位間徘徊。這些排名其實反映不出實際內容,更重要的是比重。
據SWIFT資料,人民幣在全球貿易貨幣中的占比大約在8%,在全球貿易支付貨幣中的占比大約接近2%,而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公佈的三年度調查,人民幣在全球外匯交易貨幣中的占比,過去三年翻了一番,進展算是很快,但也只是將比例從先前的2%升至4%。另外一項重要指標,即人民幣在全球儲備貨幣中的占比,大概是1%多一點。
總的來看,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各項指標的市場份額仍然比較低。相比之下,SDR籃子中分配給人民幣的權重,其實是一個相當高的比例。
為什麼會這樣?SDR是一種官方定價,主要取決於各國貿易水準。中國貿易發展迅猛,2009年成為世界第一出口大國,2013年起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2015年出口占比上升到接近14%,SDR主要是以此為依據確定了人民幣的權重,算是實至名歸。
這意味著什麼?人民幣正在積極走向國際化,IMF正式賦予人民幣相應的權重,是以官方身份對人民幣國際地位的一種“拔高”式肯定。對於中國來說,當然希望這一措施可以提升人民幣的市場信譽和可接受度。
另一個重要意義在於,人民幣國際化面臨兩大結構性、制度性障礙。一是資本專案下的充分可自由兌換。一般認為,沒有近乎完全的貨幣可自由兌換,人民幣不可能得到國際市場的充分信任,國際化將永遠在低水準徘徊。二是中國的貨幣制度問題。外界有觀點認為,中國的制度缺乏透明度,中國人民幣銀行不具備國際貨幣發行和管理機構應有的獨立性,人民幣的可靠度很難為市場所徹底接受。
這兩個挑戰是客觀存的。中國走的是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金融體制改革要根據國情來推進,不可能單純地以人民幣能否符合國際市場的期待為目標。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國際化必須另闢蹊徑。在資本項目開放程度沒有達到市場期望的條件下,人民幣利用中國經濟和貿易在世界經濟和全球貿易中的體量,成功加入SDR貨幣籃子,無疑是國際化努力的一大突破。這種路徑在其他貨幣是難以想像的,也預示出人民幣未來將以更多的獨特路徑走向國際化。
其中一個獨特之處在於,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可能主要不在於占比及份額數量擴張。
事實上,SDR權重是對各國貿易地位的認可,美元、歐元、日元、英鎊之所以成為籃子貨幣,不是因為它們是重要的國際貨幣,而是因為上述各國均為主要貿易大國。而它們成為籃子貨幣後,在國際貿易、投資和儲備貨幣領域的占比沒有因此更增加,日元、英鎊的的占比因為其它因素影響,反而有所下滑。SDR權重與其國際化程度幾乎沒有關係。希望借入籃SDR的東風,推進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擴張,恐怕不是一條可以依靠的路徑。
入籃的意義何在?人民幣與SDR其實是相互借重,實現了雙贏。SDR設計初衷是成為替代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但問世後一直無法得到市場的接受,也沒有哪一個貨幣大國願意拿出真金白銀為其價值的市場推廣背書。2009年G20倫敦會議期間,周小川行長針對國際貨幣體系美元獨大帶來的嚴重問題,表示中國正研究SDR的市場應用,得到國際社會一定程度回應。
人民幣入籃SDR過程中,中國以實際行動對擴大SDR的國際市場應用表示了支持。2016年4月開始中國人民銀行同時發佈以美元和SDR作為報告貨幣的外匯儲備資料。周小川行長同時表示,央行正研究在國內發行以SDR計值的債券。以中國經濟的體量、份量,中國有可能助推SDR作為國際儲備貨幣在不遠的將來發揮有意義的作用。
中國這麼做的好處在於,目前的國際貨幣體系存在結構性缺陷,美元一家獨大帶來了越來越多的風險和不穩定,成為世界經濟可持續、平穩增長的重大挑戰,改革勢在必行。但改革又要觸動美國等的“核心利益”,傷筋動骨,牽一髮而動全身,改革問題討論多年,一直止步不前。
SDR籃子具有較強包容性,從推進SDR應用入手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是一個多方容易接受的方案。這也正是人民幣入籃SDR阻力較小的原因。
各方為接受人民幣入籃做了一定妥協,其中歐洲的支持較為關鍵。歐元、英鎊願意“大塊割肉”,法國支持修改“自由兌換”有關規則,以使人民幣符合入籃的技術要求。這些行動反映了歐洲在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方面有較大緊迫性,願意讓人民幣在國際上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促進國際貨幣體系的平衡。未來以人民幣可入籃為契機,順勢而為,加強與歐洲的協調、合作,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貨幣體系,改善國際金融治理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以回報國際社會期待,同時借此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抱負。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