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成敗皆財閥 南韓經濟陷強弩之末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0-10 08:31
南韓企業近月接連爆出負面消息及醜聞,先有樂天集團陷入貪污醜聞,多名管理層相繼被起訴甚至自殺,再有最大航運企業韓進海運破產,龍頭企業三星出產的智能手機 Galaxy Note 7 更因為電池起火爆炸而要全球回收。連串事件令外界再次關注南韓財閥長久以來的家族式經營弊病,並令人質疑由財閥推動的南韓經濟是否已成強弩之末。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南韓財閥管理層世襲的做法一向為人詬病,在經濟起飛時問題或者還不大,但一旦遇上經濟逆風,危機便會浮現。韓進集團創辦人趙重勳 2002 年過身後,將業務平分給兒子,接管韓進海運的兒子死後,公司卻交到妻子崔恩瑛手上。崔恩瑛執掌韓進海運長達 7 年,但早前在國會聽證會上,她卻聲稱自己只是個毫無經驗的家庭主婦,根本沒有管理公司的準備。一間坐擁龐大船隊的海運公司負責人對業務一無所知,令人瞠目。
世襲制度除了令企業交由零經驗繼承人管理,還有可能觸發手足相殘。樂天創辦人兩個兒子一直爭奪公司各業務的控制權,去年更將爭拗帶上法庭。另外,樂天近年還飽受貪污醜聞困擾,不但副主席李仁源 8 月被傳召協助調查前自殺,首爾檢察廳甚至向法庭申請拘捕主席辛東彬,反映家族經營的樂天集團內部腐敗不堪。
此外,不少南韓企業表面上以創新作為口號,但管理系統的階級制度又偏偏窒礙創新,自相矛盾。以三星為例,由於管理層採用層級遞上的結構,因此經常出現「有功上司領,有鑊下屬孭」,下屬因此不敢發表真正的意見,少做少錯,令創新意念被扼殺於萌芽之中。
由於財閥由家族控制,管理層向來都由家族成員或親信出任,做最終決策的往往也是他們,即使出錯也不用向股東負責。三星的僱員多達 45 萬人,人才濟濟,難以相信會出現 Note 7 電池起火這般重大的錯誤,令人猜測在背後做決定的可能是缺乏經驗的管理者。
每當韓企陷入困境,南韓政府往往會伸出援手。就在今年夏天,政府才成立了 100 億美元基金,協助 3 大海運公司渡過難關。但韓進出事後,當局卻罕有地拒絕出手,只協助了受影響的出口商及貨商。開了這次先例,韓企再無法將政府的援助視為必然。
總統朴槿惠未有解釋為何放棄韓進,僅聲稱只會在問題擴大至影響貿易公司時才會出手,並補充企業的主席有責任挽救自己的生意,而非等待政府出手相助。有傳媒猜測朴槿惠可能與經營韓進的家族不和,因而作出這次決定。
自從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南韓一直有聲音要求改革財閥制度,現任總統朴槿惠當年參選時更是打着「經濟民主化」旗號,揚言要消除財閥造成的經濟不公局面。但財閥不但掌握南韓經濟命脈,影響力更深入媒體與政壇,要向它們開刀談何容易?經濟學人智庫 (EIU) 更認為,在朴槿惠任內,南韓企業的管治改革相信已是無法實現,而且情況在未來一段時間亦不會得到改善。
朴槿惠 2012 年參選時,曾揚言不會像歷任總統般特赦犯罪的富商,但任期未到一半已經「走數」。她去年及今年先後特赦兩度被定罪的 SK 集團會長崔泰源,以及因逃稅和挪用公款被判監的 CJ 集團會長李在賢。
當局對犯罪的財閥成員一直採取仁慈態度,主要基於功利思想。第一,財閥是南韓經濟重要支柱;第二,財閥擁有強大穩定的領導層,對促進經濟增長有正面作用。有分析認為,雖然當地上月底實施《禁止不正請託及收受金品等相關法例》,試圖肅貪倡廉,但不代表財閥會受約束,當地中小企會繼續受到打壓,朴槿惠的繼任人亦沒有足夠魄力,改革根深蒂固的企業管理文化
《德國之聲》的報導指出,南韓發展創新經濟的策略雖然成功,但近年經濟放緩敲響了警號。曾經成為經濟發展火車頭的財閥,壟斷各行各業,導致中小型企業幾乎沒有立足空間。
韓企一直力求創新,但往往忽略改進現有產品。南韓經濟研究所 (KEI) 主管費里爾指,韓企只注重開發全新產品,不會花工夫提升現有產品性能或降低價格。
南韓同樣面對不少社會問題。雖然南韓對本身的教育水平引以為傲,然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CED) 報告指出,南韓學校提供的訓練,與勞動市場要求的技術不一致,因此導致當地青年失業率偏高。隨着南韓經濟轉型至服務業為主,青年失業問題或會愈趨嚴重。
此外,南韓人口老化,勞動人口漸漸無法滿足勞工市場需求。費里爾指出,在彭博社的創新指數排名中,南韓在生產力一項排名第 39,尚有大量進步空間。
而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南韓在南北韓戰爭結束後的上世紀 60 年代,仍是全球最貧窮國家之一,短短半世紀,2014 年躍居全球第 13 大經濟體,發展速度令人驚訝。南韓的經濟神話主要歸功政府投資創新科技的策略,加上大型財閥的崛起,帶動整個國家經濟增長。
南韓政府在研究及開發 (R&D) 投入大量資源,除了為科技公司提供世界級的基建,還重點加強教育,培訓新一代人才。據 OECD 數據顯示,南韓政府 2014 年在 R&D 的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 (GDP)4.29%,冠絕所有國家,即使以創新科技見稱的以色列和日本,也落後於南韓。此外,彭博社根據各國的 R&D、高科技公司、註冊專利等 6 個範疇,計算出國家創新指數,南韓同樣成為全球最創新經濟體,力壓德國、瑞典及日本等國家。
除了政府的支持,南韓經濟起飛還有賴財閥,這些跨國大集團除了帶領製造業邁向科技新世代,更有助吸引世界各地的資源流入南韓。隨着國際市場競爭白熱化,三星、現代汽車等南韓大型企業為維持競爭力,投入大量資源發展尖端科技。他們還透過併購,將影響力擴展至歐美,藉此加強技術水平。
費里爾直言,南韓位處東北亞,面對中國在廉價勞動力及日本在資金密集產業方面的優勢,必須另闢蹊徑,發展創新科技,「行出屬於自己的路」。然而,南韓近年面對外憂內患,經濟增長有放緩跡象,必須繼續發展創新產業,維持全球領導地位,才能延續經濟神話。
南韓近年主要工業出口現疲態,一方面是因為韓企發展碰上樽頸,另一方面則是中國崛起。除了以價錢取勝,中國科技近年更急起直追,搶佔市場。
南韓產業經濟技術研究院 (KIET)6 月發表一份調查報告,從「價錢」、「質素」及「技術」三方面比較中韓產品。報告顯示,南韓產品的質素及技術雖然整體上優勝,但中國產品勝在價錢較便宜,整體競爭力與南韓不相上下。
研究人員指出在未來 5 年,南韓製造業能取得真正優勢的地方,也許只剩下製作尖端科技產品及零件。
隨着時間推移,中國的科技精密度在近年正迅速提升,南韓連科技上的優勢也開始漸漸消失。在 2007 年,南韓科技領先中國 2.7 年之多,但差距在 2014 年已收窄至 1.4 年。事實上,中國煉鋼、石油化工、紡織等技術已相當逼近南韓。研究人員指出,中國出口增加是意料中事,真正影響南韓製造業的是中國高技術產品出口增加。
- 遊學是年輕人的專利? 壯世代遊學團正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