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QE下台、財政政策成主流?專家:買新興市場債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0-20 17:01
MoneyDJ 新聞 2016-10-20 記者 陳苓 報導
全球金融海嘯之後,各國仰賴貨幣政策拯救經濟,如今此一風向似乎轉變,未來可能由財政政策接棒。若真是如此,專家建議,在成熟國家應棄債轉股,在新興市場則應買進債券。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如果財政政策真的成為拚經濟的支柱,政府負債將增加、通膨也會提高,這都不利債券價格,因此應該棄債轉股。儘管通膨不利企業本益比,但是財政支出會支撐公司獲利。而且經歷多季低迷之後,近來歐美企業的盈餘終於轉虧為盈。
另外,法國興業銀行的 Alain Bokobza 認為,各國改推財政政策,對新興市場有重大影響。開發中國家與成熟國家相反,開發中市場為了捍衛幣值,貨幣政策相對緊縮;與此同時,財政政策則較為寬鬆,之後可能會改弦易轍,貨幣政策由緊轉鬆。
Bokobza 指出,以往西方國家殖利率走高,往往會對新興市場帶來壓力,一如先前的減債恐慌 (Taper Tantrum)。不過倘若殖利率提高,是由於西方國家增加開支,這有利新興市場出口,會消弭疑慮。而且開發中國家的幣值似乎在幾個月前觸底,應該會揮軍反彈。
他說,如果已開發國家的債券殖利率攀升,應該購買新興市場債券、而非股票。依據開發中國家幣值在 MSCI 股票指數的權重計算,2011 年以來,新興市場股價下跌 25%;若把幣值依照 JPMorgan 新興市場債券指數的權重計算,債券價格重挫 46%,債券跌幅更深,反彈空間更大。
國際央行改弦易轍,實行了八年的量化寬鬆 (QE) 似乎即將畫上句點,這會有何種效應?外媒認為有三大影響;包括金融業萎縮、央行呼風喚雨的力量大減、新興市場再次超車已開發國家。
MarketWatch 專欄作家 Matthew Lynn 11 日做出三大預測:第一,銀行和金融業將進一步萎縮。QE 對實體經濟的效用不如預期,卻對金融業助益極大,低廉資金撐起大銀行、避險基金和基金經理人大玩套利交易 (carry trade)。QE 延長了傳統銀行業的保鮮期,一旦 QE 終結,將加速此一行業凋微。
第二,央行對市場影響力大減。過去幾年來,投資人只在乎哪一國央行要加碼印鈔,不停揣測央行心思和背後用意。QE 落幕之後,這些都會被拋在一旁,掌控財政政策的政治領袖才是焦點。
第三,實質成長將回復原有地位,驅動市場成長。QE 的一大副作用是,已開發國家的股市表現優於開發中國家,這很不合理。西歐、美國、日本問題多,深陷成長率低迷、負債龐大、生產力萎靡的困境。新興國家的成長速度雖不如以往,但是仍高於成熟經濟體,少了 QE 的人工興奮劑,這些差別會再次顯現,新興國家表現將會勝出。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 2025這樣投資AI最穩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