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鉅亨新視界

〈鉅亨主筆室〉誰是再次Great Depression的禍水?

鉅亨網總主筆 邱志昌博士 2016-10-31 07:06


壹、前言

在遠溯經濟學之始後會感受到,造成未來人類史上第二次經濟大衰退,可能會是以下三大原因:「放任與自由」原則失去效率、「價格機能」失去調整彈性、民主政黨政治使「政府干預機能」敗壞。當西元 3,000 年後再回顧今天,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可能是,每四年就搖擺一次的政黨政治體制;因為這些民主政治選票制度,才會使政府機能如父子騎驢;無法在價格機能失效、放任與自由失序時進行有效干預,最後經濟步入衰退。


「市場」(Market) 無所不在,在超商、在捷運、在上班服勞務中;消費者一買、生產供應商一賣,能不斷地成交的商品就是「市場」;「成交」就是整本經濟學所指的「均衡」(Equilibrium)。勞務供需也是市場行為;「市場」必需俱備買、賣、與「成交」三種機能。「市場」之所以俱備這些機能,源自於消費者、與生產者利己而後利他動機。一個消費者基本動機,就是滿足生活需求;要繼續活下去的多元化需求。在縱向方面有食、衣、住、行、育、樂等;而在橫向面上有個人、家庭、團體效用 (Utility)。主觀的效用需求,要與個人可支配所得 (Income)、公司與政府預算 (Budget) 結合。供給者就是產品製造廠商,它可採取方式有自創,就是以新產品引導消費者,提升消費者生活效用;或是以既有產品滿足消費者一般性效用。雖然在市場中有這麼多「行為層次」,但是最重要是要達到「均衡」;也就是要「成交」、沒有「成交」就是失去流動性 (Liquidity),失去流動性後果就是市場不存在或是瓦解。

貳、市場「那雙看不見的手 Invisible Hands」平常如何運作?

根據維基百科紀載,「國富論」作者亞當斯密斯 Adam Smith(生於 1723 年逝世於 1790 年);在 1776 年推出人類經濟學濫觴的第一本書:「國富論」(中文翻譯全名為:國民財富性質與原因研究)。該書重點敘述,每一個市場必需在自由放任下運作,自由與放任是一個市場形成的要件。亞當斯密斯認為,市場雖然看起來雜亂、但卻有一隻看不見手、隨時進行自我機能調整;如果產品發生供應短缺、就是需求大於供給時,此時價格將會上揚。產品價格上揚使既有生產者利潤增加,誘使新生產者進入、增加產品生產數量;但在此之後會再因供過於求而價格低降。價格上揚時會使得新生產者加入增加供給,而廠商價格之間競爭行為會使消費者福利增加;如此荏苒不斷。這個因價格變化使生產與需求者行為,因對方而改變的原則就是價格機能。自由與放任、及價格機能,這兩項特質貫穿 19 世紀經濟,也締造了現代化資本主義。人類經濟字起源於「重農學派」,約在 1764 年、領導人為法國魁奈。「國富論」是亞當斯密斯到法國拜訪魁奈,回到英國後對「重農學派」所做的補充理論。亞當斯密斯認為,勞動力價值高於土地,唯有將勞動力分工,才可提高生產效率。繼法國學者魁奈、馬爾薩斯「人口論」、李嘉圖的「工資定律」、最後亞當斯密斯整合這些學問於大成,是為近代經濟學「古典學派」(Classical School) 之始。

(圖一:供給與需求曲線圖,摘自維基百科)
(圖一:供給與需求曲線圖,摘自維基百科)

 

「國富論」一書中最著名一句話是:那雙看不見手 Invisible Hands;它就是指供給與需求這兩隻手,對價格變動該有的彈性反應。如果價格機能是正常,則它們雙方對價格變動絕對不會有「僵固性」。這雙手要發揮效能,在需求一方需對商品價格變動敏感;就是每一項需求多有多元產品可滿足。例如當廠商麵包漲價時、消費者可用稀飯替代早餐;當廠商漢堡漲價時、消費者可以吃鐵板麵當早餐。換言之,消費者要滿足其效用是多元化;而且這些商品多處在「完全競爭」環境,就是「買方市場」。而在供給方則要有「競爭賽局行為」,「看不見的那雙手」就是價格機能。古典學派認為,只要放任市場自由運作、政府不用去干預它,自然就會有價格機能存在。政府只要監督市場機能是否正常運作,不必去干預那雙看不見的手;如此經濟就能蓬勃發展。換言之,政府職能只在於監督,消費者是否有多種產品可選擇,而廠商之間是否俱備競爭因子;這種觀念從古典學派延續至今、絲毫沒有改變。

歐美國家政府機構在管理經濟事務時,對古典學派價格機能已有根深蒂固、不可撼動的價值觀。這之所以為何南韓與日本及台灣面板大廠 TFT LCD、因為涉及聯合操縱面板價格,而惹惱了美國司法部;台灣廠商負責人還在 2013 年 1 月,被美國司法部門判定刑事責任,並對所屬公司處以巨額罰款。而近兩年來 2015 與 2016 年,全球最大投資銀行德意志、與瑞士信貸等,也因被歐元區與美國金融監督管理單位認定,聯合進行對 LIBOR 倫敦金融市場隔夜拆款利率操縱,被處以巨額罰款。這兩個例子再再顯見,在歐美經濟管理中消費者保護與廠商競爭行為,已被認定是價格機能極為必要成立的條件。這種價值觀已成為不可動搖,資本主義經濟乃至金融管理的堅定信念;自 1776 年至今約 240 年、歷久彌新。

(圖二:TFT LCD大廠友達公司股價月曲線圖,鉅亨網首頁)
(圖二:TFT LCD 大廠友達公司股價月曲線圖,鉅亨網首頁)

 

叁、「價格機能」陪伴了古典與凱因斯與新凱因斯學派!

供給與需求多與數量及價格發生關聯,但就在這價格機能核心兩因子、P(價格) 與 Q(數量) 中,不管是 P 影響 Q、或是 Q 帶動 P,多不是像我們所見到的圖片一樣,只顯示出最終成交結果;在現實的市場交易行為中,P 與 Q 的互動是有時間落差。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成交或均衡,其實是一連串買與賣的互動,經過供給者喊價、需求者出價,最後經過一番折騰才完成的。價格機能要能夠達成均衡,必然存在時間落差;也就是供給與需求雙方存在,一邊動另外一個也會跟著反應的調整過程;這個過程被解讀詮釋為「蜘網理論」。經濟行為是動態的 (Dynamic),藉由該理論可理解經濟因素變動與影響是需要時間落差。而且這一次互動結果,不見得就會出現均衡,沒搞好還會演變為「失衡」(Disequilibrium);就是買方與賣方多不玩了。最近台灣房市冷清就是如此,賣方不太願意降價,但買方在主觀上已認定房市已「大江東去」;於是如果以價格 P 為主角,則供需雙方對 P 的認定顯然是南轅北轍。買方說附近房價的價錢「時價登錄」如何如何,賣方說如果有那種價格?換成你的房子來賣給我好了!這種雙方非常不一致的期待,最後結果就是發散式蜘網調整,不會成交、沒有均衡。

「蜘網理論」濫觴於 1930 年,美國經濟學者 Theodore W. Schultz(生於 1902 逝於 1998)、及荷蘭學者 Jan Tinbergen(生於 1903 年 4 月 12 日逝於 1994 年 6 月 9 日) 等。經濟學家在 1930 年代,面臨人類有史以來經濟大衰退 Great Depression,開始藉由市場觀察與驗證去檢視「市場那雙看不見的手」是否隨侍在側、常相左右?1934 年義大利 Nicholas Kaldor(生於 1908 逝於 1986) 整合,將價格機能藉由「蜘網理論」詮釋。古典學派認為,若供需均衡被打破,經過價格機能運作,均衡狀態必定會重新自動恢復。但事實卻不盡全然;均衡一旦被打破經濟系統不一定自動恢復均衡。就跟人生病一樣,流行性感冒可不療而癒;但如果是肝病或腎臟病?總體經濟情勢也跟人體一樣,循環起落說不定、陰晴圓缺必定有。這種不必然會收斂的邏輯,若用在總體經濟發展上,其實就是在經濟發展中兩極化的失控現象。總體經濟過度蓬勃發展的極端為惡化通貨膨脹 Inflation,而另外一個供給過剩發展的極端是為通貨緊縮 Deflation。經濟體也與人體一樣,血壓最好是在 90 到 140 之間,血壓 140 以上的紅光滿面、90 以下的冷面笑匠,多不是正常現象。物價溫和上揚每年成長 1% 至 2% 之間,經濟 GDP 成長率在 2% 到 3% 之間,這是正常現象;-2% 的 CPI 年增率與 1% 以下的 GDP 成長,這種經濟就未免奄奄一息了;但 3% 以上的 CPI 年增長、6% 以上的 GDP 成長率,這未免也太亢奮了?其實這兩種非常失常的狀況,多是肇因於供需求雙方,互相錯估了對方的意圖。前者的情況是需求方太強、供給者想也沒想到,油價會飆到 160 美元 / 桶以上 (2007 年)。後者則是需求過於薄弱、供給者想也沒想到,市場需求如此薄弱,油價會跌到 27.1 美元 / 桶 (2016 年)。在 1930 年代之後,經濟學家認為古典學派的放任與自由,是建立在價格機能之上;如果價格機能失控就必需藉由,政府權衡財經政策進行干預。1930 年代的大蕭條讓經濟學家恍然大悟,原來價格機能是會消失的。新凱因斯學派學者也發現到,不僅是個體市場;連在總體經濟的運行中,「均衡」多只是短暫、一閃而過的,失衡的時間遠遠長於「均衡」。「失衡」是常態、而「均衡」只是火花、一下子而已;或許應該說所有的「失衡」多是「均衡」前的過程;這種現象在 1930 年代後至今皆若是。逛百貨公司想要買什麼?或買點什麼?它的時間比「買了」的時間還久。

(圖三:北海布侖特原油周曲線圖,鉅亨網期貨 )
(圖三:北海布侖特原油周曲線圖,鉅亨網期貨)

 

肆、結論:政黨政治經濟治理機能失調是二次大衰退最大隱憂?

價格機能的失控或無能是否就只是,因為廠商沒有競爭行為;或是原本該種產品或產業市場型態就不一樣。就廠商競爭型態論,供給與需求至少有三種:一、斜率不同、供給曲線較為陡峭,供給數量對價格敏感度低。價格變動一個百分點,供給數量只有稍微變動;在這種情況下該種產業;是為消費者生活基本產品,非要不可的如水、電力、瓦斯等等;市場是為寡占非完全競爭型。二、若是處於邊際利潤遞增商品,則供給會不斷增加;最後局面還是會走入價格下降趨勢中。價格機能之所以能夠充份運作,主要在價格與數量變動沒有僵固性;但所有生產因素短期卻多有僵固性,資金、勞力、土地、及企業管理模式多非一蹴可及。19 世紀時古典學派的「價格機能」,是以供給為出發;20 世紀凱因斯時代就被關注到,其實價格機能失調或發散,是因為當下需求沒法滿足供給,就是凱因斯最有名的:「有效需求不足」。

目前全球經濟學教科書,還在教古學派、凱因斯學派,這些多是研究過去人類經濟行為模式,以此試探有效解決經濟問題;在此情形下經濟學家也是歷史學家。從亞當斯密斯國富論後,人類經濟學思維多在闡述當時經濟發展。19 世紀是歐洲大英帝國全盛時代,經濟學家由亞當斯密斯、李嘉圖等;那時代經濟最強的國家是英國,因此歐洲地區經濟學理論風起雲湧。英國、法國與義大利、奧地利等經濟學家理論時有所聞。20 世紀後美國產業技術不斷創新;美國從歐洲手上第一次與第二次工業革命,接下棒發展科技產業革命。如果將電腦、手機、網路、智慧型裝置算進去,由美國所帶動的產業革命,已不知道有多少次。跨入 21 世紀中葉後,美國國力並沒有減速;但另外還有一個更強悍對手,就是在 1898 年由農業社會轉型的中國。中國政治制度完全與美國不同,如果將 1989 年至今經濟發展視為 21 世紀人類經濟標竿;則在 22 世紀時人類回顧此時,應會視中國崛起是對資本主義中,政府干預機能的典範。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改革成功,驗證了除自由放任、競爭行為外;政府菁英集權政治體系,贏過當下所謂政黨政治民主。以此概觀未來經濟發展,如果全人類要擺脫第二次大衰退,那就是趕快改善民主政治體制機能;否則西元 3,000 年後,子孫一定會將人類歷史二次大衰退,歸咎於每四年就搖擺一次政治體制;就是因為這些民主政治體制運作發散,才會使政府機能失調、無法在價格機能失效時進行有效干預,最後讓長期經濟成長轉為衰退。

(提醒:本文是為財金專業研究分享,非投資建議書;不為任何引用本文為行銷或投資損益背書。)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