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上市公司三季報烏龍大盤點:有的股東逾十億 有的淨利上兆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1-01 09:09


上市公司定期報告中的財務數據、股東名單一向是市場最為關心的指標,但總有公司在這些關鍵地方犯迷糊。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粗略統計,截至 10 月 30 日,已有逾 30 家公司發布了各式各樣的更正公告,公告所顯示的犯錯方式千奇百怪,有的將淨利潤同比大降披露為微降,有的給公眾提供了一張空白的股東名單,有的甚至 “宣布” 公司股東人數超過 10 億,雷得投資者外焦里嫩。


多家公司將股本數填成股東數

記者註意到,相關上市公司對三季報的更正公告大部分涉及對股東情況披露錯誤的修正,譬如弄錯股東戶數、填錯股東名稱、提交空白的股東名單。

其中,愛施德、摩登大道、美欣達、山東赫達、路通視信等披露的股東戶數便驚呆眾人。

10 月 21 日,愛施德發布三季報,稱報告期末普通股股東總數高達 10.33 億人,若照此換算,則逾六成人口都是該公司的股東。

其餘生猛者如摩登大道披露的股東總數高達 4.1 億、深大通股東總數 3.27 億人、美欣達股東總數為 1.08 億人。山東赫達、路通視信兩家公司三季報披露的股東戶數稍顯遜色,但也分別高達 9556 萬人和 6000 萬人。

若累計相加,單是上述 6 家上市公司股東總數已赶超我國總人口數,這顯然違背常理。

事實上,投資者仔細研究之後就能發現,這些公司幾乎都犯了相同的 “低級” 錯誤:將公司股本總數填成了股東總數。目前來看,愛施德、摩登大道、深大通已相繼發布了更正公告,但截至記者發稿時,另外幾家公司似乎還未發現三季報存在的錯誤。

不過,與愛施德等公司上述錯誤相比,還有更離奇的烏龍:伊之密 10 月 27 日發布三季報,其中 10 大股東以及 10 大流通股東名單卻是一片空白。此後,公司於當日收盤後發布更正公告,填補了空白。從最新的股東情況來看,公司在三季度獲得了摩根士丹利華鑫多因子精選策略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光大陽光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等實力投資者的青睞。

也有公司公告了股東名單,但卻把第一大股東披露錯了。梅雁吉祥於 10 月 25 日收盤後發布三季報,披露公司在三季度獲得王元昊、王濤等知名牛散持股數量均超過千萬,持股比例逾 0.5%。但該報告披露後不久,上市公司緊接著又發布更正公告稱,恆大人壽才是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數量達 9395.83 萬股,持股比例近 5%。

恆大人壽持股接近舉牌線,為何梅雁吉祥會 “忽略” 掉?

梅雁吉祥之後在股價異動核查公告中表示,因公司統計股東名冊的工作失誤,未能披露恆大人壽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的信息。直到恆大人壽方面於 10 月 25 日 18 時電話告知公司其持股情況,公司核查屬實後才進行了更正。

財務數據批量出錯

除股東情況外,作為投資者評估上市公司經營情況的財務數據,也成了容易犯錯之處。

譬如吉電股份三季報披露的財務數據和指標就出現了一批錯誤,直到次日才更正。

在早前發布的三季報中,公司稱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本報告期比上年同期增減為 - 1.86%,但實際為 - 70.19%;基本每股收益本報告期比上年同期增減為 0.03%,實際為 - 100%;稀釋每股收益本報告期比上年同期增減為 0.03%,實際同比下降 100%;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本報告期比上年同期增減為 - 0.52%,實際為 - 0.30%;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年初至報告期末為 - 0.52%,實際同比增長 1.55%;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年初至報告期末比上年同期增減為 0.58%,實際為 - 0.01%。

尚榮醫療 10 月 28 日發布的三季報也在數據上栽了跟頭。公司預計 2016 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變動區間(萬元)為 149666280.84~190484357.43。也就是說,公司預計全年淨利潤將高達 1.5 萬億元~ 1.9 萬億元。公開資料顯示,2015 年全國稅收總額約為 11 萬億元,尚榮醫療今年淨利潤佔去年稅收總額逾 13%?

事實上,尚榮醫療上述財務數據錯就錯在用錯了 “單位”。公司隨後發布的更正公告顯示,其全年淨利潤的實際預測範圍為 1.5 億元~ 1.9 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仁智油服 10 月 24 日發布的三季報也出現了與尚榮醫療相似的問題,公司同樣在 2016 年度業績預測中將數字單位誤披露成萬元,導致預計全年虧損逾 9000 億元。10 月 25 日,公司發佈公告予以修正。而新野紡織三季報預計全年盈利 1.99 億元~ 2.23 億元,同比增幅為 70%~90%,但公司最初錯誤披露成同比增長 170%~190%(後更正)。

對於這些烏龍事件,“工作人員疏忽”幾乎成為所有上市公司的 “通用” 理由。對此有分析人士表示,與年報不同,上市公司季報不需經審計,因此在季報披露中容易出現烏龍。在這些事件中,工作疏忽大意的確是客觀存在的問題,當然也不排除一些現象背後可能有特殊目的。

經濟學家宋清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於這些亂象,監管層應大力度針對性地出手整肅,因為部分奇葩報告已嚴重影響了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同時,上市公司自身對定期報告披露的質量和規範程度亟須提升,杜絕走過場,流於形式主義的情況,還市場以清朗的投資環境,保護投資者利益不受烏龍報告的損害。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