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金牌分析師跳槽調查:愛抱團偏好小券商熱衷轉買方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1-03 09:08


對 “你們打算攬多少個獎?要包攬新財富嗎?” 這是市場對今年證券行業金牌分析師扎堆 “轉會” 的調侃,也道出了金牌分析師扎堆跳槽將帶來的巨大效應。

在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評選中獲獎,幾乎是每個證券分析師的夢想,這不僅意味著其身價提升,而且背後影響的資金和機構也將成倍增加,隨之而來的是券商的機構客戶倉位和分傭,甚至會影響到券商的業務排名與業界的口碑。所以,金牌分析師成為各大券商爭搶的對象,每年的轉會大潮也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10 月 18 日,《每日經濟新聞》獨家報導了原安信證券研究所所長趙曉光已正式履新天風證券研究所所長一職。除了趙曉光這位電子行業研究大佬外,原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徐彪、傳媒互聯網首席分析師文浩、商貿零售分析師劉章明等多位新財富金牌分析師也紛紛加盟天風證券。

●新模式:明星賣方跳槽愛抱團

相對於 A 股市場龐大的證券從業者數量而言,證券分析師並不算多,金牌分析師更是稀缺。中國證券業協會網站數據顯示,內地 116 家證券公司裡,證券投資諮詢(分析師)共有 2195 名。新財富官網顯示,1 至 12 屆 “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評選” 共從 10500 餘位候選分析師(含各年度重複報名者)中評出了 1238 位最佳分析師(剔除重複獲獎者) 。因為考慮到不斷有優秀分析師退出賣方行列,所以實際執業的金牌分析師數量可能更少。

據記者統計,這群站在行業金字塔尖的專業人士,原本分散在各個機構裡,隨著近年來券商對人才的爭奪,變得逐漸集中,如今更是三五成群,從一家機構抱團跳槽到另一家機構。

例如 2010 年,原國金證券新財富分析師龔雲華、周濤、謝剛等人一起奔赴齊魯證券 (現中泰證券),之後,東方、平安以及國金證券的新財富分析師曾朵紅、林照天、毛崢嶸、蘇超也紛紛加入了當時的齊魯證券。

2011 年底,新財富 2006 年度券商研究機構 “傑出研究領袖” 李迅雷在卸任國泰君安總經濟師、首席經濟學家的職位後,加入海通證券任副總裁,同時兼任首席經濟學家。隨後,屢上新財富最佳分析師榜單的薑超也從國泰君安前往海通證券,現任研究所副所長、首席宏觀債券分析師。

原海通證券的傳媒分析師劉佳寧,在 2013 年奪得新財富最佳分析師傳媒與文化行業第一後,次年便轉戰中山證券,任互聯網和傳媒行業首席分析師,其海通證券原團隊的成員白洋、薛婷婷也隨之加入。

最近,天風證券更是同時聚集了趙曉光等多位金牌分析師,如此大手筆震動業內。

●看原因:與頂尖者共事有吸引力

“一個研究團隊中一般會有骨幹分析師,大家對這位骨幹往往存在一種欣賞和認可,甚至是依賴。” 談到分析師抱團跳槽的原因時,某知名券商研究所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骨幹分析師跳槽到新平台後若擁有自主權,往往就會帶自己熟悉的人過去,這也有利於日後工作的配合。

“除了薪資和平台機制吸引外,人的因素對我而言更重要。”一位已經跟隨團隊跳槽到另一家券商的分析師告訴記者,如果有業內前輩的指導和優秀團隊的幫助,這對於怀揣 “三年應上新財富、五年必上新財富” 追求的分析師而言,資源協同無疑是再合適不過的提昇路徑。另外,能與行業頂尖者共事的理念,在某些時候也超越了平台的吸引力。

證券公司批量引進金牌分析師,打造豪華研究陣容,對於那些投研需求敏感度高的客戶而言,具有很大的號召力。

“一家券商擁有這麼多金牌分析師,對我們買方還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某機構投資經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雖然公司更多是靠自己的投研團隊進行研究分析,但賣方分析師提供的研究建議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他們的推薦對我們投資的影響力大概會佔 30%~40%。” 去年新財富調查報告也指出,有 68.82% 的機構投資者會從固定的分析師那裡獲得荐股,機構投資者了解和信任一個分析師需要時間檢驗,因此不會頻繁更換分析師。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券商研究部門在盈利模式上,除了客戶定制、分級服務等固定收費模式外,最主要的,還是靠對客戶投資的引導和影響來產生收益。“基金分倉佣金是目前賣方研究機構最重要的盈利模式。” 某證券公司銷售人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一些基金公司雖然有自己的投資研究體系和研究人員,但仍需要藉助賣方提供的研究服務來挖掘投資價值,而買方會根據賣方的服務給各個券商打分,按照總體打分比例來分配倉位,賣方從這些倉位的交易過程中獲得佣金費用,倉位越重,交易量越大,當然獲得的佣金就會越多。

業內人士指出,一家券商擁有的被市場認可的分析師越多,在倉位競爭中所佔優勢也會越大,而經常在新財富最佳分析師榜單上出現的金牌分析師,在分倉中更具號召力。

對於大型機構而言,由於其投資的領域眾多,在選擇賣方時,往往看中的是其綜合投研實力,而不是單項冠軍。所以金牌分析師抱團後的吸引力,往往會產生 “1+1>2” 的效果。這樣的聚集效應能在短時間內改變機構的分倉。

這一策略,在市場中不乏先例。2011 年底,李迅雷卸任國泰君安研究所所長,前往海通證券出任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海通證券相繼挖來國泰君安的薑超、中金公司的趙曉光、中投證券的周銳、王威、江琦等業界翹楚,組建了一支實力雄厚的研究團隊,不但令海通證券 2013 年的新財富評選星光熠熠,在 17 個行業中得到名次,根據 Choice 券商 - 基金分倉統計,更是讓海通證券分倉佣金席位佔比從 2012 年的排名第六,一舉躍升到了 2013 年的第二,並連續三年保持在前三甲。

“眾多金牌分析師聚集在一家證券公司,短期內確實可能會帶來一些分倉。” 在今年新財富評選中已經投下一票的一位公募基金投資經理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接受券商投研服務時,更多偏重分析師的個人能力,比如是不是能及時掌握分析關鍵信息,勤奮度夠不夠,對定期報告跟踪是否緊密,是否有特別的視角來分析,是否能完成交易撮合等等,“因為在大資管行業,還是以看人為主,這也是為什麼每年新財富最佳分析師如此受市場關注的原因所在。”

●看熱點:中小券商成跳槽 “熱土”

2015 年新財富數據顯示,首次以首席身份參評就入圍的分析師,均來自大中型券商。對此,新財富指出 “大平台更易湧現新人,人才孵化能力更強”。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現在一些金牌分析師在跳槽方向上,已不能用“人往高處走” 這句職場進階老話來概括。

在策略研究上頗有建樹的徐彪,目前的新身份是天風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資料顯示,天風證券已經是他經歷的第四家證券公司,此前他歷任過光大證券研究所策略部負責人、華泰證券首席策略兼策略研究部總監、安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等職務。徐彪上一個東家安信證券,是新財富最佳分析師榜單上的常客,而天風證券從未在新財富評選中有過收穫。也就是說,從平台層級來看,徐彪在這次職業轉折中,選擇了一個剛起步的小平台。

更有意思的是,不僅是徐彪,包括連續六年摘得新財富電子行業分析師第一名的原安信證券研究所所長趙曉光、原華泰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楊燁輝、原招商證券研發中心固定收益研究主管孫彬彬等多位新財富上榜分析師,也都是捨棄了知名度更高、實力更雄厚的老牌券商,入主天風這家區域性券商。

記者還注意到,奪得 2015 年新財富最佳宏觀經濟分析師第一名的任澤平,也在今年從國泰君安轉投方正證券。國泰君安的研究實力在業內有目共睹,去年的新財富評選中,國泰君安斬獲了宏觀經濟、策略研究、金融工程、房地產、非金屬類建材等五個行業的第一,還在固定收益研究等多個領域進入前三。而方正證券則相較遜色,僅在傳播與文化和中小市值行業獲得第一,食品飲料等五個行業進入前五。但是最終方正證券卻贏得了任澤平的青睞。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這些有著豐富從業經驗的金牌分析師被 “小平台” 所吸引?

某資深金融獵頭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知名分析師之所以願意從大券商往小券商跳槽,可能看中的是對方給出的豐厚條件,比如薪資、職位,接觸業務面的深度等。

該獵頭表示,證券分析師的市場影響力除了表現在爭取客戶分倉佣金上,還有對投行業務的支持,所以小型券商在業務和市場拓展上更需要資深的分析師人才來補充,在機制上顯得更為靈活,提供的薪資往往要比大券商更為優厚,在職位提升上也會做出一些承諾。

“對於行業內知名的證券分析師,絕大多數券商對這個崗位定義為稀缺性核心類人才,一定是做重點保留和激勵的。” 本土領先的人力資源諮詢機構太和顧問的金融行業數據諮詢業務負責人王京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微觀崗位的調薪率來看,分析師崗位領先於其他絕大多數崗位,如果一個新平台想挖到有豐富經驗的優秀分析師,那麼起薪至少要保證不低於原有薪資的 1.5 倍乃至更多,這樣才會對這部分人才形成吸引力。

有業內人士透露,一般券商中,做到首席分析師職位的,根據行業和資歷不同,年薪從幾十萬到幾百萬元不等,“多的有六七百萬元,兩三百萬元的也很正常。”

此前有傳聞稱,為了挖到趙曉光和任澤平等業內大咖,天風證券和方正證券開出了高薪,但是從趙曉光履新後的公開表達中,或能看出分析師在考慮薪資背後,也有對新平台理念的認同和事業發展的期待。趙曉光曾稱,天風證券以合夥人的精神文化搭建研究團隊,構建了產業鏈資源平台,讓分析師能深入調研,保持客觀獨立。

“一個小平台暫時花重金挖走分析師,但是在後期不能支持分析師進一步成長,仍然留不住人才。” 一位知名券商研究所人士稱,在一個成熟的研究平台上,無論是從宏觀、中觀、微觀,行業的上游、中游、下游,都有匹配和協作的溝通與保障。另外,機構投資者現在選擇券商時,不僅看券商的研究能力,也會考量券商金融產品配售等方面的能力,越大的機構越看重平台的整體實力。

上述公募基金經理也表示,一家券商或機構如果要讓優質的服務長期持續下去,僅靠分析師的集中和堆砌並非長久之計,最終還是需要構建一個系統的研究體系。

●爭下游:賣方轉買方成新趨勢

“除了在券商與券商之間跳槽外,更多的證券分析師,其實正在從賣方向買方轉型。” 上述金融獵頭告訴記者,許多有著三年及以上工作經驗的證券分析師,紛紛從證券行業轉向私募,其中有 80% 的人做前台投資業務,剩下的大多數也是在中後台從事輔助投資工作。至於原因,該金融獵頭表示,一是因為私募近年來發展迅速,經過去年的政策約束,市場正在走向規範,發展前景被大家看好;二是因為相比傳統的證券、銀行、保險、信託,私募機制比較靈活,機會更多。

今年,《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和《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運作管理暫行規定》相繼出台,其中對於投資顧問資格的要求,也令私募市場一度展開搶人才大戰。

記者還注意到,上文提到的由海通證券跳槽到中山證券的劉佳寧,曾擔任中山證券的研究所所長,而目前的新身份是華興資本的戰略顧問,華興資本是一家提供財務顧問服務的投資銀行。

“我們觀察到,資本市場裡的投研人才,除了券商外,公募、私募、資管等金融細分領域之間,也是主要流動方向。各領域之間高薪招聘的現象尤其明顯”,太和顧問的王京對此有著深刻體會,“隨著金融行業的活力釋放和混業經營趨勢,無論是券商、基金,還是私募,都會跨越自身的細分領域去關注投研類的人才,因此這兩年類似分析師這樣的崗位,非常搶手。”

知名券商研究所人士稱,賣方分析師勞動強度大是不爭的事實,到了職業生涯的一定階段,都紛紛轉行到下游的基金公司、私募等機構做投資了,生活和工作狀態也隨之改變, “每個人追求不一樣,這個趨勢是擋不住的,因為他已經換"頻道"了。”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