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天宮」踏上歸程 「神十一」太空人今返地球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1-18 14:10
「神舟十一號」太空船與「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昨 (17) 日中午成功分離,意味着太空人景海鵬、陳冬即將踏上返回之旅,預計今午 1 點 33 分至 2 點 13 分返回地球,並在內蒙古四子王旗着陸。景海鵬、陳冬在太空工作生活了 33 天,完成各項實驗及任務,創造了駐留時間新紀錄。
《星島日報》報導,昨天中午,太空人在地面科技人員的配合下,撤收了天宮二號艙內的有關試驗裝置和重要物品,放置到「神十一」返回艙中。離開天宮二號前,景海鵬、陳冬向地面人員和關心支持航天事業的人們表達了感謝和敬意。隨後,兩人身着艙內航天服,回到「神十一」返回艙,關閉艙門,進行返航前各項準備工作。
兩個航天器分離後,「神十一」首先撤離至 120 公尺停泊點保持位置,狀態確認正常後,在地面指令控制下逐漸遠離天宮二號。天宮二號實驗室將繼續在軌運行,等待明年 4 月無人貨運太空船「天舟一號」的到來。
按計畫,「神十一」將於今日中午在內蒙古四子王旗着陸。主着陸場近日完成最後的搜索救援演練。演練模擬在今午 1 時 41 分,返回艙出黑障。空中搜索分隊於 1 時 46 分成功鎖定位置,1 時 53 分,指揮機發現返回艙,空中分隊相繼降落。隨後,地面分隊到達着陸點,按流程協助太空人出艙,接受醫療檢查。
據了解,「神十一」的大部分太空實驗已經完成,部分數據已下傳地面,其餘數據量太大的,只能儲存在記憶卡上,由太空人帶回。
香港《明報》援引據央視報導,神舟十一昨日從 393 公里高的軌道上,以每秒 7.3 公里的速度飛向地球。在返回地球過程中,飛船的軌道艙和返回艙,會在進入大氣層前分離,盛有太空垃圾的軌道艙將銷毁,然後返回艙會與推進艙分離。為確保太空人乘坐的返回艙着陸時萬無一失,搜救人員設計了多種方案並進行演練。主着陸場所在的阿木古郎大草原,面積 2000 多平方公里。據悉,今日着陸時段的天氣狀况良好,滿足回收飛船的氣象條件。
新華社引述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主着陸場區相關負責人指出,位於主着陸場區西北方的白雲鄂博雷達站捕獲到返回艙信號後,將迅速計算返回艙出黑障區前後的軌道;8 架來自陸軍第 38 集團軍某陸航旅的直升機則負責空中搜索返回艙。當搜救隊伍抵達着陸點後,首先要檢查外觀,在確認着陸姿態正常、沒有燃料泄露等異常情况後,再由搜救隊員打開艙門。
隨後醫療人員會進入艙內,檢查太空人的血壓、心跳測量、受傷情况等,確認兩人身體狀况良好後,將轉送至醫療直升機。搜救隊員其後會進入返回艙,盡快取出太空人帶回的物品,這些物品將隨太空人專機一同返回北京,移交相關科研單位。取物完畢後,搜救隊員將為返回艙拍照攝錄、測量實際落點等,隨後將其吊裝至專用車輛,運送至着陸場站存放,次日通過專車轉運至北京,整個飛船返回搜救任務才告結束。
香港《文匯報》報導,位於內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陸場區參試設備狀態良好,迎接神舟 11 號返回的各項工作準備就緒,已具備執行任務能力。自今年 9 月開始,該着陸場的全系統綜合演練已進行 9 次,各專項演練已進行 30 餘次。
主着陸場系統指揮長李權向內地媒體稱,此次搜救回收任務,在以往由固定翼飛機、直升機組成空中分隊的基礎上,首次使用無人機參與搜救,使搜索目標覆蓋範圍更廣,搜索效率更高。此外,跟蹤測量系統、通信系統都增配了性能更優、效率更高的新設備。
神舟系列飛船着陸大事記
神舟一號:1999 年 11 月 21 日 3 時 41 分在內蒙古中部地區安全着陸,證明神舟飛船返回艙的性能可滿足需要。
神舟二號:2001 年 1 月 16 日 19 時 22 分作為首艘正樣飛船在內蒙古地區成功着陸。
神舟三號:2002 年 4 月 1 日 16 時 54 分搭載「形體假人」成功返回着陸場。
神舟四號:2003 年 1 月 5 日 19 時 16 分搭載 2 名「假人」安全降落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
神舟五號:2003 年 10 月 16 日 6 時 28 分搭載中國首名太空人楊利偉降落內蒙古四子王旗。實際着陸點與預計相差 4.8 公里,返回艙完好無損,楊利偉自主出艙。
神舟六號:2005 年 10 月 17 日 4 時 33 分搭載費俊龍、聶海勝成功着陸,實際着陸點較預計相差僅 1 公里。
神舟七號:2008 年 9 月 28 日 17 時 40 分搭載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安全着陸。返回艙實現可視化降落。
神舟八號:2011 年 11 月 17 日 19 時 32 分完成中國首次無人交會對接後在預定區域成功着陸。
神舟九號:2012 年 6 月 29 日 10 時許搭載景海鵬、劉旺、劉洋順利着陸。
神舟十號:2013 年 6 月 26 日 8 時 7 分搭載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成功着陸。
資料來源:香港文匯報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