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美國虹吸效應下 中國樓市撐得住嗎?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2-18 11:20
美國聯準會 (Fed) 升息 1 碼「靴子」落地,一絲寒意襲來,在美國「虹吸效應」下,國內資金流出壓力將增大,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恐將下降,樓市會否遭受打擊?還撐得住嗎?
中新網援引海外網「俠客島」報導,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今年 1 至 11 月份,商品房銷售額達 10 兆 2503 億元 (人民幣,下同),已高過南韓、澳洲、俄羅斯等國去年的 GDP。中國的房地產業看似已富可敵國。
房地產銷售額固然高,卻通過透支廣大老百姓未來數十年的收入來實現,還是略虛,而各國 GDP 是當下實打實的市場價值,二者本身沒有可比性。不過,就著這個數字,不妨來重新審視下讓人愛恨交織的中國樓市。
過去 6 年間,商品房銷售額將近翻了一番,尤其是今年前 11 月,大漲 37.5%,超過 10 兆,再創歷史新高。雖然由於勢頭過熱被潑了幾盆冷水降了溫,但既成事實方面卻有著一種看似意料之外、卻又意料之中的「慰藉」。
隨著猛增的銷售額而來的,是前 11 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達 3.1 兆元,同比增 19.1%。據統計,僅僅今年前 10 月,土地出讓收入和涉房地 5 項主要稅收之和,已達近 5.7 兆元。這是什麼概念?1999-2008 年這 10 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累計 5.3 兆元,也就是說 10 個月便抵 10 年!
此外,今年前 3 季,房地產市場的火爆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為 8%。看似捷報頻傳,皆大歡喜,另一邊卻是同樣高企的庫存 -- 待售面積占銷售面積比例在這 6 年間也翻了一番。
去年曾有經濟學家測算,「現在的庫存,按照去年的銷售速度好好賣,要賣 8 年才能夠賣完。」到了今年此刻,在收緊的限貸限購政策下,恐怕已經沒法按去年的銷售速度好好賣了,8 年的時間是不是也不夠了?
2015 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房地產去庫存任務,要擴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彼時,房地產待售面積已達 71853 萬平方米的高位,而今年前 11 月的資料顯示,待售面積依然高達 69095 萬平方米,目前來看,被去掉的 2758 萬平方米庫存,占剩餘庫存約 4%。以這個速度,難道要去 25 年不成?
如此巨量的庫存,在今天 Fed 升息的背景下,樓市前景恐怕更加艱難。
Fed 加息,美元走強,人民幣將進一步承壓貶值,甚至有人預測明年可能「破 7」。在中國樓市興風作浪的熱錢,也許會更快地回流美國。如果繼美國升息之後中國明年再升息予以應對,市場上的錢將更為緊張,資金成本必然大幅上升,庫存高企、資金鏈緊張的房地產企業,將雪上加霜。
為加速回籠資金,降價賣房將成為一些房地產商不得不做出的選擇。房價鬆動,隨著「買漲不買跌」的心理蔓延,無論是房地產企業還是房價都可能迎來一番調整。
雖然有專家指出,由於中國對資本帳戶長期實行較為嚴格的管制,資本外流管道不暢通,歷史上,Fed 歷輪升息對中房地產市場基本沒有造成影響。但美國市場的「虹吸效應」(siphon effect) 明顯,以往外資流出中國樓市的資料已經顯示,管道不暢通,不代表管道不通。
數據顯示,近幾年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分佈情況,發現有一降一升兩趨勢。一方面,房地產利用外資增速大起大落,近年來又陡降。另一方面,個人按揭 (抵押) 貸款卻節節攀升,今年前 11 月,已經首超國內貸款數 2771 億元,增速高達 49.3%,遠超去年的 21.9%,更遠超前年的 - 2.6%。顯示外資已悄悄從房地產市場退出。
進入本世紀第二個 10 年,房地產行業的「暴利時代」或者說「黃金時代」已慢慢不再,高收益光環逐漸褪去。然而,在連同外資等各方力量的炒作下,房價已在高位盤整,當初來勢洶洶的炒樓者賺個盆滿缽滿後人去樓空,如今單剩下一個一旦崩盤就將引發各種系統性風險的樓市。
房地產行業牽一髮動全身,建立長效機制,不僅要改進被詬病已久的土地供應制度,還有住房制度、住房金融體系、房地產稅收制度、房地產市場規制等一整套配套機制亟待跟進。
如今,在 Fed 升息背景下,中國樓市的泡沫面臨更易破裂的危險,如何確保蟄伏於其中的一系列危機不被連鎖引爆?眼前火要滅,長效機制更是分秒等不得。
虹吸效應 (siphon effect) 是一種流體力學現象,可以不藉助泵而抽吸液體。處於較高位置的液體充滿一根倒 U 形的管狀結構 (稱為虹吸管) 之後,開口於更低的位置。這種結構下,管子兩端的液體壓強差能夠推動液體越過最高點,向另一端排放,主要是由萬有引力讓虹吸管作用。中國古代的酒器九龍杯即是利用虹吸原理製成。(摘自維基百科)
- 如何低成本實現子女留學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