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史從八年變十四年 還原不該忘記的歷史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1-11 17:20
近日,教育部下發2017年1號函件《關於在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中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函》。1月10日,教育部基礎二司向澎湃新聞證實該通知確實由他們所發。目前2017年春季教材已全面落實。(1月10日澎湃新聞網)
《函件》要求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戰」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並視情況修改與此相關內容,確保樹立並突出十四年抗戰概念。
八年抗戰雖然寫進歷史,但「十四年抗戰概念」早已出現在我國抗戰紀念活動中。2014年9月3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的紀念活動中,現場安排了14個方陣、14聲禮炮、140面彩旗、14000隻氣球;每年9月18日,全國各省市區都會鳴防空警報紀念九一八事變;2016年兩會期間,黑龍江省全國政協委員洪袁舒建議儘快將「中國人民抗戰十四年」這一歷史事實統一規範地納入到我國的中小學歷史教科書中……確認抗戰從九一八事變開始,既符合國際認知,因為作為侵略國,日本在描述侵華戰爭時,是將九一八事變作為時間起點的,更是官方與民間認知對接的最好結果。
其實,早在2015年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講話,表示中國人民經過「長達十四年年艱苦卓絕的鬥爭」,取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2016年10月,國務院相關領導也曾批示教育部要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終於促進抗戰十四年的「落地」。
從八年變十四年,還原不該忘記的歷史。「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黃金少災殃……」提起九一八事變,國人耳熟能詳的這一首《長城謠》,總會悄悄縈繞在耳畔,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發動了侵略中國東北的戰爭,中國東北軍民奮起抵抗,雖然當時國民黨政府對日本的進攻採取不抵抗政策,對日本的侵略求助「公理」,集中力量「剿共」,但由中國共產黨組建東北抗日聯軍卻堅持抗爭十四年,以粉身碎骨為代價,換取這一片國土完整的歷史,書寫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英勇不屈的精神,有力地支援了全國的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對日作戰次數約10餘萬次,殲敵26萬,牽制日軍136萬。「在冰天雪地與敵周旋七年多的不怕困苦艱難奮鬥之模範。」「大家拚命打回去,哪怕敵人逞豪強」「四萬萬同胞心一條,新的長城萬里長」。為最終打敗日本侵略者,付出了血和淚。這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的革命史上具有不可磨滅的偉大功績,不容忘記。
不僅東北抗日戰爭,實際上「七七事變」以前東北、華北、上海人民的抗戰,以及十九路軍的抗戰等中國人民英勇的鬥爭,都是中國抗日戰爭的一部分。
把「八年抗戰」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並視情況修改與此相關內容,確保樹立並突出十四年抗戰概念,是尊重民意、不忘歷史、還歷史本來面貌目的舉措,當為之點讚。
來源:e觀滄海微信公眾號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