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炒黃金者已達一億 對投資有何啟示?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1-23 19:40
財經專欄作者,黃金錢包首席研究員肖磊
作為投資者,為什麼要關注一個市場的大小呢?這個問題看上去跟投資本身的關係不是很大,只要有賺錢的機會,市場大小並不是一個問題。
確實,普通投資者賺錢的可能性,以及賺錢的多少,跟市場的大小關係不是很大,有的人在市值幾十萬億的股市虧了錢,而有的人在幾百億池子的商品市場賺了大錢。不過投資是一件非常考驗人的事,你需要發現非常難以挖掘的機會,你也要關注一些永遠處在主流領域的市場,否則機會可能只是暫時的。
比如1993年的時候,中國市場出現了各種形式的商品期貨交易所,期貨品種上百種,期貨公司數百家,進行國際國內期貨交易的企業和金融機構達到27000家,但二十多年的今天,國內商品期貨品種只剩下不到30個,真正被市場熟悉的,適合普通投資者參與的可能還不到10個。
1992年,「國債期貨」上市,到1995年該品種暫停,直到十八年之後的2013年,「國債期貨」才二次重啟。這樣的例子實際上是很多的,一個投資品種從出現到沒落,或者再到消失,影響的不僅是一個市場,而是整個參與群體利益的幻滅。如果你把大部分精力花在研究或關注一個「壽命」並不長的市場,對投資來說,風險是很大的。
除了房產、證券、保險、外匯之外,有一個市場跨越數千年而依然在財富領域占有重要一席,其影響力至今無可替代。在中國,相比早在二十多年就已經開放的股票市場,這個市場直到2002年才對普通投資者打開大門。
2002年上海黃金交易所成立,意味着中國黃金投資市場正式對普通老百姓(603883,股吧)開放。2003年中金黃金(600489,股吧)、山東黃金(600547,股吧)等企業上市,十五年的今天,無論是黃金衍生品的交易量,還是實物消費量,中國黃金市場已成為全球數一數二的市場。再回過頭去看,比黃金市場發展更早的證券、保險等市場,依然遠遠落後於全球主要市場。
2016年11月,中國工商銀行(601398,股吧)榮獲美國《環球金融》雜誌「中國最佳貴金屬經紀商」,除了《中國黃金報》這一行業媒體,幾乎沒有什麼新聞機構關注到這一資訊。該雜誌同時披露了工商銀行關於貴金屬業務的一些數據。工商銀行作為中國最大的金融機構,2009年開始對貴金屬業務實施專業化經營,2009-2015年,全行累計貴金屬業務量超過70萬噸,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133%;累計貴金屬交易額超過7萬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35%。
對於長期關注黃金市場發展的我來說,以上數據並不具備吸引力,其中引起我注意的,是這樣一個資訊,工商銀行已擁有貴金屬客戶總數超過2900萬戶(截止2015年末),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84%;工商銀行貴金屬業務收入在可比同業中連續多年保持領先地位。
記住一個數字,工商銀行已擁有貴金屬客戶總數超過2900萬。
在中國,除了工商銀行,其他80%的商業銀行都擁有貴金屬業務,貴金屬業務裡面,實際上主要還是指黃金業務。由於各銀行沒有詳細公布其貴金屬客戶數量,我們暫且認為工商銀行貴金屬客戶占全國貴金屬總客戶數的30%(這已經是非常高估工商銀行了,因為在上海黃金交易所投資用戶排名第一的建設銀行(601939,股吧),占上海黃金交易所總投資用戶的比例也不過只有25%)。
按照工商銀行貴金屬客戶占全國總貴金屬客戶的比例30%來算,全國貴金屬客戶接近一個億(由於是一個相對新興的市場,黃金投資本身在家庭理財當中的占比又較小,在各銀行間重複買黃金的比率很低)。
這一億客戶並不是指貴金屬首飾消費者,因為銀行貴金屬業務裡面,基本上不會提供首飾產品,如果從黃金產品來說,此一億客戶主要是指投資金條、積存金、紙黃金、黃金借貸、黃金衍生交易等投資者,實際上就是純粹的以投資為目的的客戶。
另外,整個銀行系統的黃金投資客戶,只代表中國黃金投資客戶群體中最大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很多參與倫敦黃金交易,以及期貨黃金交易的客戶,還沒有算到裡面。因此,中國貴金屬/黃金投資者達到一億水平,只是一個保守估計。
這一數字讓人震撼,因為對比來看,中國股市比黃金市場早發展十年,而且基數如此之大,整個財經領域股市占了半邊天,但股市的總開戶數不過一個億,活躍交易者目前還不足5000萬。
如果站在一個更長的歷史角度看,一個國家資本市場的演進,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均衡發展的過程。資本市場的發展,也存在競爭、分工問題,每個市場發展的優勢和側重點都是不一樣的,中國當前可能更適合發展商品,尤其是黃金交易市場。
單從證券市場來說,美國的地位是獨一無二的,投資者在美國幾乎可以買到全球大部分市場的投資標的、最全的衍生品,也就說,如果你在美國有投資賬戶,你可以買針對巴西或中國的資產證券化產品或專業投資基金,還可以購買幾乎任何行業的ETF。其實日本、德國等國家,也有自己非常完善的股票市場,並且也孕育了非常偉大的企業,但大部分去境外炒股的投資者,很少是去炒日本或德國的股票,基本都是去炒美股,因為市場格局和交易習慣已經形成。截止目前,美國股票市場的市值,依然占到全球整個股票總市值的超過30%。
美國金融市場縱然強大,但並不能通吃所有市場。在全球外匯交易當中,倫敦就占有絕對的地位,按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的調查顯示,倫敦在外匯交易業務中所占市佔率依然高達37%,而亞洲的東京、香港和新加坡全部加起來也不過21%。
在外匯交易市場,美國跟英國的差距依然是非常大的,整個北美日均外匯成交量8000億美元,而倫敦是2.3萬億美元。倫敦也是全球最大的黃金現貨交易市場,不過目前看中國黃金交易市場的發展也非常迅速。
根據上海黃金交易所的數據,2015年上海黃金交易所全年黃金出庫量已超過2000噸(市場規模超7000億),預計占全球黃金產量的60%,超過全球消費量的50%。2016年前三季度,從上海黃金交易所金庫中提出的黃金達1406噸,通常也被認為是全中國零售黃金的需求數量。在這1406噸中至少有905噸來源於進口,遠高於印度,是全球第一大黃金進口國。
關於交易方面,中國連續8年蟬聯全球最大黃金現貨交易市場。僅2015年,上海黃金交易所總成交量3.41萬噸,同比增長89.58%,成交額8.01萬億元,同比增長79.42%。
另據中國黃金協會2014年發布的《中國黃金行業社會責任報告》,中國民間黃金儲備約為6000噸(我在去年寫過一篇詳細分析,得出的結論是《中國民間黃金存量已超9000噸》,按當前的價格算,這部分存量價值超過2萬億人民幣);報告同時指出,中國人均黃金持有量不足5克,遠低於全球人均20克的水平,增長空間很大。
由於中國市場資本領域的開放十分謹慎,投資渠道狹窄,以及傳統財富觀念的影響,天然有一種避險意識,因此會有更多的投資者選擇黃金投資。
未來看,股票等市場美國具有絕對霸主地位,外匯市場倫敦的地位也不可替代,但中國在商品交易領域,尤其是黃金交易市場,如果發展政策得當,完全有成為引領者的趨勢和條件。
去美國炒股票、到英國炒外匯、來中國炒黃金,看上去也是一個不錯的市場定位。
未來中國黃金市場的主流形態是什麼?
黃金跟其他的商品還有很大的不同,黃金一旦被開採出來,就很難被消滅,也很難被完全消耗掉,尤其是近年來,中國黃金市場的新增產量已經接近峰值,大部分黃金需求需要進口和再生金(2016年前三季度中國黃金需求1406噸,而中國新增礦產金只有335噸)。
未來的中國黃金市場,依賴進口也是有限度的,基本上是一個需要盤活存量的市場。不要小瞧這個問題,知道這一點,你就會明白未來黃金市場的重大變革會在哪裡出現。
我舉個例子,其實房子跟黃金也非常類似,一旦建好了,就可以使用很多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從無到有,高速發展了二十多年,目前看,住房自有率已經遠遠超過發達國家(早在2013年,財政部副部長王保安就在人民日報撰文提到,住房自有率美國為60%,德國為40%,我國則高達85%),該蓋的房子已經蓋的差不多了,現在的問題是分配這個環節沒有搞好,少數人擁有更多的房子,多數人買不到便宜的房子,導致看上去很稀缺。但無論如何,事實是房地產市場已進入存量時代,二手房的交易量開始大於新房銷售,尤其是大城市,二手房基本上開始主導整個房地產市場走勢。
房子的問題,跟黃金市場有什麼關係呢?邏輯上是一樣的。中國有一家致力於存量市場(二手房以及租賃市場業務)的公司,2015年交易額為7090億元,稅後純利8.09億元,增長近10倍,其中傳統的二手房買賣和租賃交易額達到5590億元,二手房買賣和租賃收入118億元。該公司2016年1-11月,交易額已經超過1萬億。這家公司叫鏈家地產,目前的估值達500億元,如果從房地產上市公司市值排名來算,這一市值能夠排在前八位,幾乎相當於金地集團(600383,股吧)目前的市值。
如果按照當前的趨勢發展,未來中國最大的地產商,可能不是萬科、恆大這樣的開發企業,而是致力於盤活存量市場,服務於存量市場的鏈家地產等資訊服務公司。
不過基於此趨勢,變革還遠並沒有終結,共享經濟正在以更快的速度發展。2008年誕生於美國的一個旅行房屋租賃社區叫Airbnb,用戶可通過網絡或手機應用程序發布、搜尋度假房屋租賃資訊並完成在線預定程序。去年中,Airbnb獲得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新一輪投資,金額高達8億5千萬美元,而後Airbnb的估值達到300億美元,約合2000億人民幣,而中國最大的房地產企業萬科的市值,也不過2200億。
在黃金市場,今年有一個資訊值得注意。1月9日,上海市稅務局公布了2016年第三產業稅收排名前100位的企業名單。上海黃金交易所以10.88億的納稅額,排名第48位,要知道整個擁有十多個交易產品(包括黃金/白銀期貨)的上海期貨交易所的納稅額也不過17.87億,擁有一千多家上市公司的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納稅額也不過24億。黃金市場的產值,似乎才剛剛開始。
目前,中國整個黃金市場還處在變革期,產金企業在整個市場中的地位依然舉足輕重,一方面是因為上游礦產金市場基本都是大型國有企業,需要給國家層面提供黃金戰略儲備,政策扶持較大;另一方面,原有的櫃檯式黃金市場發展模式已經遇到了重大挑戰,更多的黃金首飾等產品設計、營銷等終端品牌企業開始上市運作,而基於互聯網之下的黃金租賃、交易、加工、流動、儲藏、金融貨幣化等領域的服務型企業也開始興起。
可以預計,那些僅僅依靠生產黃金,且目前看上去巨無霸的產金企業,在將來某一個時間節點上,將很可能讓位於黃金市場的「中介機構」、「交易機構」、「服務產品創新機構」等。就像萬科這家早在1991年就上市的中國房地產一哥,從銷售額方面看,已經干不過一家做中介的房地產經紀公司。
未來,有很多行業可能會倒下,有很多產業模式可能會不復存在,但黃金行業將更加繁榮。因為除了黃金本身的財富效應之外,中國需要更強大的金融交易標的,來承載人民幣的價值和容量。房地產市場、股票市場、債券市場等,都是未來非常重要的資產,但跟黃金比起來,有其天然的缺陷,這些市場要麼受制於公司和產業發展周期,要麼受制於國家和政府信用,價值並不穩定,反而會加劇人民幣的波動,更何況暫時還難以擺脫現有國際金融規則的束縛。
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黃金作為一個不需要任何信用背書的國際通兌資產,在持續流入中國之後(西金東移),中國的黃金市場一旦循環起來,可承載的信用體系,對穩定人民幣預期,以及擺脫美元周期的影響大有裨益。這個市場,將可能成為諸多投資者的避風港和衡量風險資產的溫度計。(文/肖磊)
- 不論是30歲還是70歲 都值得嘗試做一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