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忠達專欄】歐洲政情發展是今年投資的一大變數
呂忠達 2017-02-02 10:15
在美國道瓊工業指數因對川普新政的預期,而創歷史新高達到兩萬點之際,市場還在享受川普剛上台的蜜月期,但歐洲政情發展已成今年投資的一大變數,建議在投資操作上,仍要多一些審慎小心。
全球大半已開發國家,多受困於「經濟民粹主義」,這股風潮源自於 2008 年金融海嘯後,成熟國家經濟長期遲滯,中產階級持續萎縮,使得中下階層民眾普遍「反全球化」及「反自由貿易」;加上各國政府無法有效提振經濟,更讓一般基層民眾滋生「反菁英統治」情緒,又有各主要央行的寬鬆貨幣政策推波助瀾,使貧富差距更為擴大,帶動一股「反既存勢力」的聲浪。
目前歐洲經濟民粹主義的政治骨牌效應,已在擴大當中,英國脫歐公投結果與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壯大了歐盟內的疑歐勢力,加深歐盟分裂的可能性,包括法國、荷蘭、義大利、芬蘭、丹麥及瑞典,都出現脫歐公投的聲浪。
義大利去年 12 月修憲公投失敗,總理 Renzi 辭職,國會改選若由極左派民粹政黨「五星運動黨」勝選,黨魁 Grillo 已表示將舉行脫歐公投;荷蘭 3 月也將舉行國會大選,自由黨領袖 Geert Wilders 承諾若當選總理,將會舉辦脫歐公投;法國極右派民族陣線領袖 Marine Le Pen 已承諾 5 月總統大選若勝出,將會舉辦脫歐公投;德國總理 Angela Dorothea Merkel,則因 2015 年 9 月初宣佈的接收難民無上限政策,一年多來陷入民調滑落,與執政黨多次地方選舉敗選的困境,極有可能 9 月尋求四連任失敗。
此外,英國首相梅伊決定在 3 月底開始啟動脫歐談判,並在兩年內完成協議,即使兩方未達成協議,英國也必須退出歐盟。梅伊表示移民的管制權,為脫歐談判的優先考量,甚至高於進入歐盟單一市場,看來梅伊是採取「硬退歐」立場。歐盟領袖則堅持,英國若想留在歐盟單一市場,就得遵守讓人民在歐盟境內自由移動的規定。在歐盟地區,英國為僅次於德國的第二大經濟體,與歐盟及歐元區的經貿往來密切。因此,脫歐談判的順利與否,對歐盟的貿易、投資與金融交易的影響巨大且深遠。
今年是歐洲的政治年,歐洲一體化與區域內經貿關係將面臨挑戰,各主要國家的選舉導致政治不確定增加,恐影響投資信心,歐元區經濟將為低緩成長,也會加大全球金融市場的動盪不安。衡諸現階段歐洲政經情勢,恐將陷於分崩離析的局面,成為全球投資的一大變數。
最近兩個月公佈的歐元區經濟資料,普遍好於預期,包括通膨持續回升、PMI 製造業指數創下五年多以來新高、失業率降至七年多以來新低,但整體而言歐洲經濟僅是溫和復甦,未來也不容易有太大的成長,主因是其不利的人口結構所致,高齡少子化與緩慢的勞動生產效率提升,所面臨的是「人口紅利」的萎縮。在這種情況下,要在「去槓桿」的過程中,去實現經濟的穩定成長,將會是一項困難的任務。
前 IMF 首席經濟學家、現任哈佛大學經濟系教授羅格夫,是國際金融危機領域的專家,在幾年前歐債危機時,他指出歐洲的混亂局面,至少還要持續二十年。就連對歐洲經濟最樂觀的觀點,也認為該地區未來只能是有限、脆弱而分歧的成長趨勢。再者,在這幾年中,西方世界制裁俄羅斯的地緣政治風險,以及紛擾不已的難民問題,衝擊企業與消費者信心,而高失業率及疲軟的信用成長,也抑制了經濟復甦的力道。其他諸如債務累積、高社會福利制度、德國與其他國家的關係糾葛,以及各國的歷史差異與國家競爭力差異等眾多負面因素,都使得歐洲地區經濟壓力重重。
隨著各地脫歐聲勢日趨升溫,成員國之間的矛盾難解,某種程度也暗喻歐盟區域整合的成效不如預期。英國脫歐不僅讓歐洲區域整合受挫、歐盟內的疑歐分子更加活躍,也會讓全球對區域整合猶疑不決,並強化反全球化的浪潮,甚至全球的權力版圖也將重新改寫,這些都不利於全球經濟與資本市場的發展。
要根本解決歐元區當前的問題,有如下兩種方法: 一、縮減歐元區的規模,留下較為同質的國家,如此或許能維持貨幣政策統一而財政政策自主的模式;二、將歐元區發展成為完整的「財政同盟」和「政治同盟」,財政資源可跨境轉移,並設有存款保證。不過,兩者都涉及龐大的經濟代價,而效益則是難以評估。本質上這是政治決定,推動「財政同盟」和「政治同盟」這些事情,都涉及到國家主權,整合難度極高。
如果歐洲政經整合的過程非常艱難、漫長,那意味著我們要學習幾件事情:第一、要下修投資報酬的預期;第二、股票市場在歐洲政經危機的牽擾之下,不太會有趨勢,只有波段操作;第三、防禦、穩健、安全與避險,仍是主要的投資基調。最後,在投資路途上,以個人非常喜歡的馬克 ‧ 吐溫一段名言:「解開帆索,駛離安全的港灣。乘著信風揚帆而去。去探索、夢想、發現。」與大家共勉~
- 白宮變天!美股前景佳 惟須留意三大隱憂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