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士余再談降溫“殼炒作”業內:“殼”貶值是大概率事件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2-13 09:02
2 月 10 日,在一年一度的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證監會主席劉士余發表了言辭犀利的講話,其中特別提到了對 “殼資源” 炒作的限制。劉士余稱,IPO 數量上去了,“殼”的價格不就下來了嗎?他還表示,此前中概股回歸一度盛行,“應認識到,在美國上市不回來,一樣也是服務國家戰略。”
從當前中概股回歸 A 股方式看,主要以 “借殼” 方式居多,證監會主席的最新表態被認為對中概股回歸採取不鼓勵態度,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對 “殼資源” 價格炒作起到了降溫效果。長城證券收購兼併部總經理尹中餘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從證監會主席的講話看,“殼價格”貶值是大概率事件。
擠壓 “殼資源” 生存空間
從二級市場表現看,上市公司被 “借殼” 之後基本面發生了變化,公司價值被重估,復牌後短期內賺錢效應明顯,因此受到投資者的熱捧。
為了維持上市地位,上市公司 “保殼” 手法花樣百出——高溢價出售資產、債權債務重組或轉銷、突然變更會計政策、資產重估等成為新的四大 “保殼” 套路。
去年 9 月 9 日,在證監會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鄧舸表示,《關於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的決定》(以下簡稱《重組辦法》)正式實施。《重組辦法》通過 “打補丁” 的方式,逐一明確了鎖定期限、配套融資、停牌時間、剛性退市等,大部分修改措施被認為意在給 “炒殼” 降溫。
對於相關上市公司,特別是有 “保殼” 壓力的,監管部門下發問詢函,以一探其中奧秘,*ST 南化、*ST 江泉、*ST 山水等上市公司均成為問詢的對象。
另一方面,嗅覺靈敏的公司已經在行動。
今年春節前後,中科招商發布系列 “清倉式減持” 公告,涉及標的包括綿石投資、豐樂種業、大連聖亞等 8 家上市公司。從 2015 年股指回調後大肆舉牌,攬入 10 多隻股票,成為 A 股市場著名的“囤殼王”,到連續披露多份清倉計劃,中科招商對 A 股的投資邏輯似乎已經發生了變化。
對於清倉原因,中科招商方面回應,減持計劃有多重考慮,包括考慮到目前證券市場的結構性變化,比如 “借殼” 新規實施及 IPO 回歸常態化,“殼資源”泡沫正在消退。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此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垃圾股不退市,主要還是因為 IPO 通道不暢,導致很多企業寧願去買垃圾股的"殼",而不願排長隊,使得垃圾股遭到哄搶。”
在上週五(2 月 10 日)的 2017 年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證監會主席劉士余稱,IPO 數量上去了,“殼”的價格不就下來了嗎,還 “炒殼” 嗎?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進入 2016 年,新股發行依然延續了緩慢的節奏,當年 1 月和 2 月新股發行數量均為 6 只。當年 3 月,新股發行數量驟升為兩位數,達到 13 只。到了當年 8 月,新股的月度發行數量突破 20 只;2016 年 11 月,新股發行數量跳升到 39 只;2016 年 12 月,發行數量已經高達 48 只。2017 年 1 月,新股發行數量達 53 只之多。
隨著去年年底監管層加快新股發行後,原來傾向於借殼的優質公司再度回歸 IPO 排隊。尹中餘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IPO 繼續放量的話,“買殼” 的一定會減少。
不鼓勵中概股大肆回歸
2015 年以來的中概股回歸潮也一度引發了 “殼資源” 的炒作熱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跟踪發現,從 2015 年起,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步伐出現明顯放緩。與此同時,宣布私有化的中概股數量則呈上升之勢。2015 年共有 33 家中概股先後收到了私有化要約,超過了此前四年的總和。大多數企業在解釋背後動因時,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中概股在海外市場往往面臨著 “估值歧視” 等問題。
一位國內投行人士曾表示,由於海外估值體系和國內不同,加之機構投資者和散戶投資者偏好差異大,造成了 A 股同類公司估值較境外上市公司高出許多。
反觀已經回歸的 “遊子” 們,從暴風科技、世紀遊輪,到分眾傳媒,這些中概股回歸樣本不僅被投資者所津津樂道,也為其他中概股提供了一個參照,刺激著它們的加速回歸。
中概股回歸 A 股通常有三種路徑:其一,私有化退市後直接在 A 股獨立上市;其二,私有化退市並 “借殼” 上市;其三,A 股公司收購境外公司部分股權。受時間成本低及門檻相對不高等因素影響,“借殼”上市成為最受中概股公司追捧的回歸方式。
去年市場有傳聞稱,證監會擬暫緩中概股回歸 A 股。A 股市場上的 “殼概念” 股應聲下跌。隨後,在證監會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表示,證監會正針對這類企業通過 IPO、併購重組回歸 A 股市場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研究。其稱,境內外市場的明顯價差和資源炒作應該得到重視。
在 2 月 10 日的 2017 年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證監會主席劉士余稱,“去年初中概股回歸一度盛行,應認識到,在美國上市不回來,一樣也是服務國家戰略。” 劉士余還表示,中國資本市場監管標準不比美國等其他市場低。
對此,尹中餘分析稱,這意味著證監會方面對中概股的回歸不鼓勵態度,“這樣一來,"買殼"的人也會減少,自然"殼"價格就下來了。”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