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A股歷史行情有跡可循 暢享估值盛宴後是回歸路

鉅亨網新聞中心


面對估值高企的問題,雖然只有行情走完才知道最終答案,但從歷史來看,卻也能找到一些可依循的規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就在 2005 年年底至 2007 年年底這段日子裡,當時的銀行股個個魔性十足,整體市盈率都超過了 40 倍。可瘋狂之後呢?很多銀行股都是在 2007 年見到了歷史大頂。

銀行股也有過高估值時期


銀行股估值的崛起,歷史上也有過一次經典時段,那就是 2005 年至 2007 年。

從 300 銀行指數可以看到,從 2005 年中旬開始,銀行股在蟄伏了數月之後,突然發力,並且毫無回頭之意,指數從不到 1000 點迅速沖擊 1600 點。進入 2006 年下半年後,行情更入佳境,快速推進的指數如入無人之境,毫無阻擋,一口氣奔到了 3500 點的高度。而就在這之後,銀行股稍做修整,又繼續拔高,最終在 2007 年年底衝擊到 8000 點上方,而此時也正好是滬指衝擊 6124 點的時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同花順 iFinD 看到,那時銀行股的整體市盈率超過了 40 倍,其中的中信銀行(601998)在 2007 年 10 月 31 日那一天的市盈率高達 121.94 倍,緊隨其後的招商銀行(600036)也有 94 倍。

行情到頭估值迅速回歸

滬指創出 6124 點的歷史高點後,銀行板塊也迅速掉頭。300 銀行指數顯示,從 2007 年底到 2008 年底僅僅 1 年時間,該指數暴跌將近 70%,從 8000 點上方在 1 年時間裡回落到了 2200 點左右。通過同花順 iFinD 做統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將時間點設定為 2008 年 10 月 31 日後發現,銀行板塊的整體市盈率全線跌落到 20 倍以內,曾經最高的中信銀行當時的市盈率為 18 倍,招商銀行的市盈率只有 11 倍,最低的興業銀行的市盈率已只有 7 倍。

雖然銀行板塊在後來的 2014 年~ 2015 年之間,還有一次拉升,但由於這麼多年來業績穩定上漲,銀行板塊的整體估值也並沒有太大變化。就算是現在,除剛剛登陸 A 股市場的張家港行、江陰銀行等,被人熟識的不少大銀行的股價市盈率也都在低位運行。

以農商行股為代表的強勁上漲行情,令機構也有些看不懂。財富證券就曾發布研究報告表示,“從 2 月 10 日以來,以農商行為代表的次新股開始了一輪上漲,結束了新上市股票中銀行股極低收益率的尷尬局面。從基本面來看,農商行增速拐點似乎開始顯現,但是否具有可持續性仍然存疑”,“農商行的非理性上漲建議不要參與。”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