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產業

麥當勞宣布停用抗生素飼養雞 成本恐轉嫁消費者

鉅亨網新聞中心


图片说明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消費者愈來愈講求健康飲食,美國大型連鎖快餐店麥當勞(MCDONALD"S CORP)(MCD-US)前日宣布,在未來2年,將停止於美國1.4萬間分店提供由人類用抗生素飼養的雞肉,但海外分店未適用。分析指,此舉將干擾麥當勞現行食材供應鏈,增加店舖營運成本,導致加價。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美國畜牧業大量使用抗生素及其他藥物,以家禽為例,雞農多在小雞破殼而出前就向雞蛋注射抗生素,令小雞體型更大及健康。不過公眾近年日益關注濫用抗生素,憂慮會增加細菌抗藥性,令日後出現更多抗生素難以對付的「超級細菌」,世界衛生組織(WHO)便曾建議停止在活家禽使用抗菌藥物,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前年更指,大多數在動物身上的抗生素均沒必要,最終只會危害人類健康。

麥當勞前日表示,若雞肉含有「對人體健康重要」的抗生素,公司不會採用。然而供應商仍可繼續在雞隻身上,使用「離子載體抗生素」(ionophore),因為它不會用在人類身上,而是主要用作保障家禽健康。雞肉供應商泰森食品指,將與麥當勞合作,逐漸取締抗生素。

這是麥當勞上月宣布撤換行政總裁後,首次推出的重大舉措。不過新措施並不包括豬肉及牛肉,也僅限於麥當勞美國分店。麥當勞又稱,今年稍後會停止購入曾注射部分人造荷爾蒙的牛奶。

Athlos研究公司總監菲尼表示,麥當勞新措施將令不含抗生素家禽供應緊張,可能推高價格。麥當勞北美供應鏈副總裁格羅斯承認經營成本或會上升,但指成本不一定會轉嫁至顧客。早在麥當勞之前,Chipotle及Panera等連鎖餐廳已相繼宣布減少或停用含抗生素肉類。不少畜牧業界人士憂慮,不再使用抗生素後,牲畜會容易患病,減低利潤,因而不願改變。

麥當勞新措施料吸引更多競爭對手跟隨,但報道質疑該公司能否遵守承諾。《衛報》指出,麥當勞於2001年承諾,減少在英國和歐洲使用含有抗生素的雞肉,但情況至今未有改善。麥當勞在2003年亦推出停用抗生素的政策,與今次的舉措類似,專家指它是否真正改變,還需時間觀察。

抗生素是可抑制細菌生長或殺死細菌的藥物,分為多個種類,主要用於治療腸胃炎、肺炎及皮膚病等由細菌感染引發的症狀,但對於傷風和流感等由病毒引發的疾病則沒有療效。

使用抗生素的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便秘或頭痛等,亦可能影響孕婦腹中胎兒的發育,部分人更可能出現紅疹等過敏反應。抗生素亦會影響身體內常駐細菌,同時增加感染抗藥性細菌的風險,故醫生一般不會輕易處方。

美國畜牧業1950年代起大量使用抗生素,刺激牲畜生長,並減低感染疾病的機會。但濫用抗生素可能令細菌變異,使抗生素無法再控制同類感染,當細菌對大部分抗生素產生抗藥性,便會成為人們聞之色變的「超級細菌」,難以醫治。 

麥當勞宣布逐漸改用不含抗生素的雞肉,但隻字不提停購含抗生素牛肉及豬肉的時間表,對以牛肉起家的麥當勞而言,看來頗不尋常。報導指,肉牛飼養時間遠比雞長,加上畜牧條件不同,令改用不含抗生素牛肉的成本較雞肉高逾1.8倍,相信是促成麥當勞以雞肉先行的原因。

一般活雞只需飼養6周便可屠宰,豬的飼養時間要4至6個月,肉牛更要最少18個月,令生產方式難以於短期內改變。另外,肉牛放牧並非如雞場般集中於農場,而是任由牛隻到處走動,也增加監控肉牛飼料的難度。

市場操作方面,買家一般會同時從多個農場購入牛肉,而非如雞肉般與個別農場簽訂供應合約,使統一改用不含抗生素牛肉更困難。美國連鎖快餐店CKE去年12月起提供「天然漢堡」,牛肉不含抗生素、類固醇或荷爾蒙,但CKE市場總經理黑利透露,公司要到澳洲才能購得足夠牛肉,美國全天然牛肉供應顯然不足。

市場研究公司IRI引述前年零售數據顯示,不含抗生素牛肉每磅成本為7.24美元,雞肉則為3.89美元,比前者便宜近半,更獲消費者青睞,使這類雞肉需求上升。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