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藥研發與併購整合白皮書報告 開發小分子新藥仍為大宗
鉅亨網記者宋宜芳 台北 2017-06-14 17:03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 (14) 日與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共同發表《2017 年新藥研發與併購整合白皮書》,該報告指出,台灣新藥開發件數在 6 年內成長 2 倍,其中以開發小分子新藥為最大宗,其次則為生技藥品、居第 3 為植物 / 中藥新藥,第 4 為細胞治療。
根據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產業資訊組統計,截自 2017 年 4 月 30 日止,台灣上市櫃 / 興櫃已有新藥進入臨床試驗的新藥公司有 52 家,其中上市公司 3 家、上櫃 20 家、興櫃 29 家,這 52 家進入臨床試驗新藥階段從 2011 年的 70 件到 2017 年已經上升到 146 件,6 年成長 2 倍。
其臨床階段新藥藥品分布變化,除了小分子新藥件數比維持在 5 成,生技藥品占比從 19% 上升到 34%,植物新藥開發上,各國上市審查規範不一致也讓該新藥臨床試驗占比從 29% 下降到 11%。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因為台灣細胞治療產品臨床試驗申請及審查規範逐步公告,推動細胞治療的研發進展,從 0 上升到 2%。
該白皮書也顯示,台灣前 5 大熱門研發疾病領域用藥,分別為癌症用藥、感染性疾病用藥、神經系統用藥、消化及代謝用藥和皮膚用藥。根據 2017 年統計結果,抗腫瘤用藥共 64 件數,占比超過 4 成,第 2 大為抗感染用藥 22 件,占比 15%,其主要治療適應症為 B 型肝炎、C 型肝炎、愛滋病。
神經用藥則排名第 3、共 12 件,占比為 8%,像是阿茲海默症等高齡相關疾病;第 4 名則為消化及代謝用藥 11 件,約占 8%;第 5 名則是皮膚用藥 10 件,約占 7%。
由於考量新藥研發投入成本跟獲利模式,台灣新藥公司開發新藥獲得國外藥監單位核准進行臨床試驗,有 7 成會到國外申請臨床試驗,其中以美國的臨床試驗件數最多,共有 76 件,其次在中國有 15 件,這代表的意義是台灣廠商切入國際藥物研發鏈,布局全球。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