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訪日 以德為例兩提正視歷史 獲鄰國寬容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3-10 08:04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德國總理默克爾昨(9)日展開為期兩日的訪日行程,為7年來首次。她先後在發表演講及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談時指出實現戰後和解的前提是正視歷史。她分享德國戰後經驗,指出惟有正視二戰歷史加上鄰國寬容,戰敗國才可能重新獲國際社會接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評論有關言論時稱,希望日本當政者在二戰結束70年的重要年份裏就歷史問題作出正確選擇。
香港《明報》綜合報導,默克爾昨日在東京出席由《朝日新聞》及柏林日德中心合辦的演說。她引用已故德國前總統魏茨澤克1985年在二戰結束40周年紀念的演講內容,指出納粹德國戰敗的日子是世界文明的「解放日」,而今年是二戰結束70周年,意義重大,德國永不會忘記戰爭的沉痛歷史,對歷史視而不見者亦將「看不見現在」。
默克爾在演講結束後接受提問,被問及應如何推進東亞各國和解時,她提及德法關係改善的歷史。她指出,德國在納粹統治時期令全球遭受大屠殺等可怕經歷後,能夠再次獲國際社會接納是幸運的,其中德國與法國和解是一大成就。她認為這是由於德國願意正視歷史,從而獲得國際社會信任,法國亦與德國一樣作出重大貢獻,「如果沒有鄰國的寬容大量,和解便無法達成」。她聲言作為德國總理不便就日本應如何處理與鄰國的關係提供建議,但歷史及經驗表明,必須透過和平的方式達成和解。
默克爾昨晚與安倍晉三會面後在共同記者會上再表示,德國戰後對戰爭歷史問題進行了非常深入的討論,對過去的清算是實現戰後和解的前提。她透露,在與安倍會談中結合日本與中韓兩國對立局勢,指出德國「曾對納粹時期的行為進行過具有透明度的驗證工作」。
兩人在會上還就烏克蘭問題、聯合國改革、反恐及經濟等議題交流。安倍表示,同意加強向俄羅斯施壓,以透過外交途徑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他亦表示,日方將致力在今年底前與歐盟達成自由貿易協議。
今次是默克爾繼2008年G8峰會以來首次訪問日本。德國政府形容此行屬例行訪問。今年的G7峰會將在德國巴伐利亞召開,按慣例主辦國會訪問所有成員國,討論峰會日程,日本是默克爾最後訪問的G7成員國。不過,安倍今年將發表關於二戰的新講話,會否重申「反省侵略罪行」等字眼惹來多國關注,德國傳媒近日亦頻頻對安倍政府如何處理二戰問題表達憂慮。默克爾在這個敏感時期訪日並談及二戰歷史,料非偶然。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昨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歷史問題多年來困擾中日關係,加害者愈不忘加害於人的責任,受害者才愈有可能平復曾經受到的傷害。他指出,戰後中國一直將少數軍國主義者的罪行和廣大日本人民區分,問題是日本應在侵略歷史問題上展現誠意,不能罔顧歷史。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周日暗示或會邀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出席在北京舉行的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昨對此流露不滿,拒絕置評。
王毅周日被記者問到會否邀請安倍出席二戰70周年閱兵時,答道﹕「我們會向所有的有關國家領導人和國際組織發出邀請,不管是誰,只要誠心來,我們都歡迎。」共同社報道,菅義偉昨在記者會上不滿地回應;「這只是一個外長的發言。日本政府不會對假設的情况發表評論。」
對於王毅指「70年前日本輸掉了戰爭,70年後日本不應再輸掉良知」,菅義偉強調﹕「日本戰後70年來捍衛人權、尊重法治,致力於為國際社會做出貢獻的步伐始終保持不變,在世界上也獲得了高度評價。」(接下頁)
[NT:PAGE=$]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兩名日本人質早前被「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殺害,默克爾強調事件不會扭曲自由與寬容的信念,稱德國會與日本展開反恐合作。默克爾又表示有意跟日本、印度及巴西聯手,推動改革聯合國安理會。
日本社會最近就重啟核電議論紛紛,默克爾稱自己以往也是安全使用核電的支持者,但在日本「311」大地震後改變想法,認為核電潛在風險太大,故她改為帶領德國走上廢除核電之路,呼籲日本應跟隨放棄核能。
默克爾昨日會見日本天皇後,晚上與首相安倍晉三舉行會談。報導指,雙方在會上未有談及歷史議題,但默克爾在會後記者會上提及同為戰敗國的德國付出的努力,稱「對過去的總結是和解的前提」。安倍則提到自己提出的「積極和平主義」,強調日德兩國「在戰後依據國際協調主義,貫徹和平國家路線,享受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繁榮,並在其中也做出了有力的貢獻」
默克爾出發前往日本前夕,德國報章《南德意志報》刊文指,日本安倍政府右翼保守色彩濃厚,對於反省二戰歷史的批評非常敏感,特別是今年適逢二戰結束70周年,尤其擔心默克爾會提到二戰反省問題。
報導指,在戰爭反省問題上,中國一直在批評日本,並把德國作為戰爭反省的榜樣。文章提到默克爾上任以來,只訪問過日本兩次,但卻去了7次中國,已令東京感受到壓力。
中通社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於今年夏天就二戰結束70周年發表新談話,他此前揚言談話不會沿用「村山談話」的關鍵字詞,暗示可能刪除「侵略」等字眼,引起日本國內外輿論強烈反對。安倍談話專家會議代理主席、日本國際大學校長北岡伸一昨日發表演說時,把70年前的戰爭定位為「侵略戰爭」,稱安倍必須親口說出「日本進行了侵略」。
日本上月底召開首次「專家座談會」,為安倍發表戰後70周年談話作準備。據悉這個專家會議屬於安倍的私人諮詢機構,其他成員包括日本京都大學名譽教授中西輝政、日本紛爭預防中心理事長瀨谷留美子等16人。
日本前副首相河野洋平上月演講時指出,安倍的談話必須繼承「村山談話」中對「殖民統治和侵略」的反省之詞,並稱要警惕安倍右傾。
日本《朝日新聞》一項民調顯示,52%受訪者認為安倍政府在新談話中,應當繼承此前50周年及60周年的有關談話內容,繼續加入「殖民統治和侵略」、「深刻反省」、「由衷歉意」等表述。
《明報》報導,默克爾任內才3次出訪日本,今次更只是2008年以來首次,對比任內七度訪華,她與東京的關係顯得相當疏離。《日經亞洲評論》的評論文章甚至形容德國一直以來的亞洲外交政策是「中國導向」,但認為此行不無就此檢討調整之意。
默克爾昨講述正視歷史意義,成為外界焦點。德國向來獲公認正視二戰歷史。默克爾在演說中除了提到德國面對自身的歷史外,亦提到鄰國在和解中扮演了角色。香港大學歐洲研究副教授兼課程主任奧爾(Stefan Auer)指出,德國二戰後跟鄰國和解的經驗顯示,走出歷史陰霾要靠雙方。
奧爾表示,德國戰後跟鄰國和解較容易,法德兩國都擁抱歐洲團結理想,美國則施加了外在影響力。美國二戰後推出馬歇爾計劃助歐洲重建,美國需要德國對抗蘇聯,樂於促進法德和解。奧爾引述英國歷史學家Tony Robert Judt在Post War一書稱,「遺忘」在二戰後的歐洲很重要,法國要忘記二戰中被德國佔領的屈辱,接受德國是盟友。相比起德法和解,德國跟波蘭和解便複雜得多,但奧爾稱,即在共產政權統治下,波蘭的知識分子及教會戰後亦對德國擺出和解和接納的姿態,為兩國1970年代關係正常化消除障礙。
奧爾稱二戰後東亞形勢跟歐洲不同,美國需日本作對抗蘇聯的盟友,卻不用靠中日和解達致,加上中國為共產政權,更未有和解迫切性。如今中日之間還涉及領土爭議,歷史和解更見複雜,奧爾形容,很難想像哪一個國家能夠擔當外力,促進中日和解。
二戰史觀影響了德日兩國的外交思路。日本政界長年有擴大外交與軍事實力以成為「正常國家」的呼聲,但因對歷史態度而未能取信於鄰國;相比之下,面對國際社會期待其扮演更重要角色,德國小心翼翼回應。總統高克去年初承認,國家被視為「國際社會的逃避責任者」,以昔日納粹歷史為藉口,逃避複雜血腥的外交戰場。歐債與烏克蘭危機把柏林推到歐洲外交前台,默克爾如今在國際舞台日漸活躍。不過《經濟學人》認為,由於選民依然堅持「道德清白」,德國缺乏成為自信領袖的共識,其盟友短期內不宜期望過高。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